首页 -> 2006年第11期

陕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

作者:薛海红




  近年来陕西省农村中小学校体育蓬勃发展,然而,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为此,本研究试图通过系统科学的调查,了解目前陕西农村学校体育的状况,通过现状分析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和战略构想,希望能为陕西省教育和体育政府职能部门决策提供客观、科学依据和参考。
  研究对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汉中、延安、榆林、安康、商洛和杨凌农业示范区11个地区农业人口50%以上的县级市(区)、乡镇、村民委员会所属中、小学的管理者、教师进行了调查访问。发放《陕西省农村学校体育现状社会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10份,问卷回收201份,有效问卷18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1%。
  
  一、陕西省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及学校体育面临的困难
  研究结果表明,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占主导地位的顺序依次为:体质教育、快乐教育、无明确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技能教育、竞技体育。在“无明确指导思想”的学校有一定比例。这表明,我省农村学校体育的未来发展,尚需要加大正确教学思想的指导。
  
  2.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情况
  体育课正常开课率为98.5%,小学为92%,但是在偏远的农村的开课率还是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一些乡村小学缺乏体育教师,这种状况普遍存在于偏远农村的“初小”(只有一、二、三年级的小学);中小学执行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情况良好,其中97.9%的中学教师能编写教案进行授课,小学为93%,但存在学校要求和备课是形式,上课是自由式现象;中学选用国家统一编写教材的占78.6%,省统一编写的教材占19.3%;小学有国家或省统一教材的占到87%。但由于各地区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一部分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差,全面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有很大困难,因此提倡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各地区结合实际自编教材。
  
  3. 课余训练与课外活动
  目前开展课余训练的中学为16.7%,小学为7.2%,课余训练不能很好开展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学生大多数非寄宿生,没有时间参加课余训练;另一方面即学校领导不重视,加之农村学校课余训练普遍没有课余训练费也不计工作量,难以调动体育教师积极性。
  有33.4%的学校组织开展课外活动,活动时间能保证在45分钟或30分钟,课间操的开展情况较好,96%的中学、85%的小学开展课间操。多数学校不能贯彻落实“1小时体育活动”的国家要求。
  
  4. 师资队伍
  (1)体育教师数量
  体育教师已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中学95%以上、小学80.2%为专职体育教师,但在偏远农村的“初小”专职体育教师比例较小,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现象十分普遍。女体育教师比例较少,为13%。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体育教学专业学校招收女生比例偏小,二是不被重视,流失现象严重。
  (2)体育教师学历与年龄结构调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中学教师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在中学及在乡镇一级的小学体育教师均有大专以上学历,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33.4%,在村办小学,没有获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较大;教师的年龄结构呈正态分布,90%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年龄在25~35岁之间,教师队伍年轻化。
  (3)体育教师培训及流失
  我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大部分是本地区体校或师范学校培养的中专或大专生,学历较低,目前,体育教师送专业学校在职教育虽已引起部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但仍有70%以上的学校没有派送过体育教师进修学习,培训工作还有待加强。
  体育教师人员流失小学大于中学。主要原因有:学校领导不够重视,领导对体育缺乏认识,认为有无体育老师不影响教育水平;体育教师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不满足现状、往往经不住高薪的诱惑;教师工资拖欠,课时津贴低于其他老师。
  (4)场地器材
  目前体育场地基本可以满足要求,但比较简陋,以不标准的土场为主。98%的中学拥有面积不等的田径场和篮、排球场,小学拥有200m以上田径场的比例为75%,部分小学虽无田径场,但有排球场或篮球场。器材严重匮乏。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本来就少,投入到体育中的经费更少了。“普九”验收,部分学校添置了一些体育器材,但往往应付检查,购置的器材本身是低质低价,加上自然的损耗和人为破坏,能用于教学上的很少。体育经费的不足使学校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给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留下严重事故隐患,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效果不佳,应引起国家、社会、教育界及同行的关注。
  
  二、陕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对策研究
  
  1.进一步明确农村学校体育的意义,提高农村学校体育在学校的整体地位
  受农村旧的思想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教育中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一些主管领导从思想上对学校体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还缺乏了解、认识模糊,在工作中态度消极,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尤其主管学校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务必从教育战略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在对体育教师的职称评定、奖金的分配、优秀的评选等方面建立合理公平的评价制度。
  
  2.全面理解体育的内涵,促进农村学生体育观众念全方位地改变
  在学校体育价值观上,应从单一的健身观向健身、育心、娱乐等多元价值观改变,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上,改变采用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形式,提倡结合农村的实际,采用有乡土特色、民族特色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应把农村学校体育的开展与改变校风、样貌相结合,与地方精神文明建
  设相结合。
  
  3.加强学校体育师资建设
  多年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队伍在数量上有长足的发展,基本可以满足教学、训练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但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应尽快实施体育教师队伍由发展数量向提高质量的战略转移。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第 一,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制订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和水平的目标、计划、步骤、措施和方案。第二,继续加大体育教师的学历、学位教育的力度,使之再上一个新台阶。第三,不失时机地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未来发展的新目标,建立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学、训练、科研综合能力的新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第四,有计划地组织体育教师实施知识更新的回炉教育工程,可采用长期、中期、短期任务进修,也可采用学术报告、专家讲座、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第五,根据目前体育教师年龄结构中中青年教师比例较大的实际,引进竞争机制,为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第六,抓一批学校体育先进校和特色校,培养一批适应素质教育和新世纪目标的体育名师。第七,制定发展边远农村学校和乡村学校体育教师规划,在政策上和机制上给予倾斜和激励,教育和鼓励青年教师到边远农村学校和乡村学校工作。第八,为稳定体育教师队伍,应采取有效措施,使体育教师享有与其他教师相同的待遇,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多种层次和形式表彰优秀的体育教师,以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4.立足实际,采用多种方式改善学校体育的物质条件
  学校体育的物质条件,是学校体育工作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近几年陕西省加快了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步伐,一批示范校和重点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得到了根本性展。但大多数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还没有实现根本性好转。建议县乡两级政府在财政预算和教育附加费中要划拨一定比例作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专项资金以保证农村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的建设。
  
  5.积极开展课余体育
  切实落实每个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使课外体育锻炼制度化、经常化,课表化;广泛建立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小组,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和习惯;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开展大课间操活动。定期举办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体育节等,并组织社区、家庭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趣味性运动会。积极探索适应农村学校课余训练的新路径,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训练,使我省农村中小学真正成为竞技体育的基础基地。
  (责任编辑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