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计算机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策略

作者:伍华健




  当前有关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有借鉴意义的成果,比如,激发学习动机策略、认知学习策略、自我监控策略、自我评价策略等,这些都是实现自主学习必不可缺的策略,然而这些策略都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因此,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尤为重要。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包含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根据这些环节,结合计算机课程特点,设计出以下自主学习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调依照学习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问题为基础组织教学的学习模式,同样强调选择有意义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解决实际技能的真实问题,创设真实情境,确定问题,再解决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作业,明确要求。教师用计算机直接演示软件功能,对学习目标提出要求,并告知所用到的知识点和参考学习资料。
  
  二、确定问题
  
  计算机类课程多是在网络机房教学,其知识也多是对要利用计算机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事务进行信息处理,就必须采用计算机语言来编制程序。如VB程序设计,属计算机高级语言,擅长描述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说,描述怎样解决问题。程序设计大多涉及真实的环境和问题,因此,VB程序设计课程适合采用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师生要共同分析软件功能和关键知识点,明确问题,以便教与学的目标明确。
  
  三、学生自主学习
  
  1.使用预习策略,完成预习要求。
  2.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要解决的问题,从教材、教师讲义例题中学习,并尝试操作设计。
  3.教师巡视,有问题的学生和教师交流。
  
  四、课堂略讲和组对学习策略
  
  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对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尤其是重点、难点,之后让学生再尝试和讨论。
  1.说明
  (1)让学生实践“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名言,在学生中培养相互支持的感情。方法:当看到有学生正走向自己求助时,教师可以提醒他,“请先找三个朋友问一下,然后再问我。”或简单地说“在问我之前你问过了三位朋友吗?”
  (2)教师指定已会的学生去指导遇到同样问题的学生,让他们一起讨论解决,可节省教师的时间和精力。
  (3)对尚不明白的问题,同学商讨,相邻两组之间也可,原则不能串位。
  (4)课堂上简单解释一下学习任务,有一半学生完全理解即可,然后要求学生事先组对,相互帮助学习这些资料。它常用于一般难度的教学内容。
  2.目的
  保持学生对学习的积极参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班里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
  3.建议
  (1)在机房上课,要求学生按事先安排的座位入座。
  (2)组对学习的时间不宜太长,不要让困惑的学生感到糊里糊涂,也不能让其他的学生无所事事而厌倦。
  (3)不刺激行动迟缓的学生。给学生施加压力,从长远看通常起反作用。相反,快速推进课程教学,举一些相对容易的例子,最终学生会自然参与教学过程。
  (4)时刻不忘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信的人格,获得知识的多少,并不比让学生有成功、收获、充实感的自我体验,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更重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单纯追求授课内容和学生学到了多少,而应强调有多少知识是学生通过努力自主获得的。
  
  五、全班讨论问题策略
  
  1.说明
  在“略讲和组对学习”之后,教师若发现有遗留问题,或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想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精讲强调,教师可启发全班同学面向全班发言,讨论做错的理由和做对的理由。
  2.目的
  在更广的范围内集思广益,提高教学效率,分析共性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准确答案。
  3.建议
  (1)教师不可为赶进度,用直接告诉答案的方法以求问题解决。学生能够独立掌握的内容自己先掌握,教师不要包办,让学生把精力放在未掌握的内容上。给学生自己尽可能多的空间,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2)精讲细讲,特别是学生不明白的内容要认真地讲,也就是教师要起到“解惑”的作用。有疑惑处才讲,没有疑惑就没有必要“重点强调”。
  
  六、练习巩固
  
  1.通过自学、讨论和教师讲解,大多数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并掌握规定的学习内容。还有学生不能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甚至有些学生是机械模仿例题,并未真正理解内容。因此,要通过系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实施要点
  (1)教师要设计好变式练习,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和迁移。有时可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使学习走向深入。
  (2)避免教师为赶进度而忽略这一环节。
  (3)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视情况给学生以个别指导,尤其要给学有困难的学生以指导。
  
  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评价策略
  
  1.教学评价的目的
  现代教学评价理论认为,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侧重于评价学习结果,给学生定级或分类,而是基于学生表现和过程的评价,是评价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评价标准往往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全方位参与,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而不是被动接受。评价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促进其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评价不是在教学之后进行的一种孤立的、终结性的活动,而是指导学习方向,在教学过程中评估学生的进步。教学的评价方法有学习契约、量规、范例展示、评定包、绩效评估、自我评价等。
  2.编制评价量规和目标协议
  在开课初和学生讨论评价意图、学习方法和评价量规等问题,使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教学目标,清楚自己怎样和老师配合,并把有关评价量规和教学资源发布到学生计算机中,使学生能利用网络随时查看,进行个性化学习。师生结合经常性的教学活动,编制《计算机课程评价量规总表》、《平时作业评价量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等相关评价量规,如规定期末考试分数只占总分50%,学生能自觉用这些量规指导学习,注重每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
  3.用“学习记录本”进行自我评价,师生互评
  为每个学生配备“学习记录本”,实时记录每节课的问题、灵感、设想、课后总结,对当堂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学习记录本”每2周上交一次,作业每1周交一次。教师“批改”学习记录本的渴望远远胜过批改作业,学生用真诚的话语总结自己的学习感受,用幽默的语言给老师提出建议,老师一一“拜读”并对学生的建议及时作答,“学习记录本”成了师生交流的媒体,成了教师教学的参考。调查表明,82%的学生愿意用此法和教师交流,56%的学生能很好交流。此外,还可借助校园网络,进行学生之间、师生间的即时交流,及时发布好的建议和学习经验。
  4.设计作业“创意特别奖”,让学生有期待、惊喜
  无论是课后书面作业还是上机作业,只要敢于尝试“新法”,有独立思考的“萌芽”,即使全错也可获得“创意特别奖”,学生期待看到批改后的作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生个人或小组在网络教室针对某一主题,独立或创新地完成任务,当时就通过网络把其成果展示给全体同学,学生进行讲解自评,其他同学可发问或“挑战”,结合评价量规进行互评。通过问卷调查,有78%的学生认为“创意奖”确实使他们能认真对待作业,学生作业、作品的个性化水平显著提高。
  5.在校园网服务器上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评定包”
  评定包中可包含各种形式的学习材料,如书面文章、图画、计算机编程、教师讲义,学生从网上收集的有关程序员职业资料、计算机编程技巧等。每节课所完成的作业、作品等上传服务器保存,可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3] A.J.斯塔科.创造能力教与学.刘晓陵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