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论数学教学日记的工具价值

作者:陈丽华




  数学教学日记即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反思性和研究价值的各种经验所进行的持续而真实的记录和描写,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性的理解与反思,从而不断建构自己的数学教学观,发展自身的数学教学技能,促进自身数学专业成长的一种方法与手段。数学教学日记具有如下特点:1.主动性。2.持续性。3.批判性。4.数学性。数学教学日记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点评型。即针对数学教学的具体环节中某个或某几个环节中的教学现象或教学问题评述,这些评述可以很随意,但现象或问题要典型,写出发自内心的感受与体会。2总评型。即比较全面地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综合。也可对几个数学教学过程但可自成一个整体进行剖析、研究、整理、提炼,形成较完整的篇章。数学日记以点评型居多。数学教学日记的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教学中的成功与欢乐(即记录与评述数学教学中有效达到预期的成功经验或写下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中产生的灵感与心得及数学教学过程中感受的欢乐)。2.数学教学中的疏漏与不足(即记录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疏忽与遗漏之处,述评数学教学过程中待改进的方法)。3.数学教学中的困惑、理想与希望(即写下自己对数学教学的某些现象或问题的困惑,展开思维的翅膀畅述自己的教学理想与希望)。数学教学日记的实践一般是天天记,由于数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大,亦可采取周记或不定期但也具持续性记的形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数学教学日记工具价值如下:
  
  一、创设数学教师教科研的平台
  
  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成为研究者”不再是新口号,教师已开始在他们教学土壤里播种着他们的研究,期待着研究的开花结果。数学教师更不会例外。但对于一线的数学教师们来说,他们渴望着简单易行的研究方法。而数学教学日记作为教学叙事研究方法的一种,它的出现将为数学教师们创设教科研的新平台。
  身为中学数学教师近十载,对数学教师科研甚是了解。提及科研有些老师就感到很发愁,对科研工作不知如何开展,从何处着手,因而他们常常不能独立地进行教科研,进而产生了对数学专家的依赖感。究其原因,是他们未能掌握一套适合于自己的科研方法。而数学教学日记叙事研究的出现,无疑是数学教师在科研中的呼唤。众所周知,数学教学过程是由数学教学现象或问题构成的,用日记来对这些教学现象与问题的叙说与评述,能使教师们看到平时视而不见的例行公事般的教学的意义所在,并把自己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怎样遇到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整个过程叙述出来,并进行思考和追问,乃至予以评价。这种写数学教学日记的叙事研究方法的掌握对一线的教师来说比较容易。毕竟教学日记写起来可以随时随地,记起来简单易行。
  这样,数学教师人人都可以成为研究者。数学教学将成为问题的来源。因此,数学教师不再苦于数学课题无来源。通过数学日记的撰写,数学教师们会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不再只在专家手里,而是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而自己的教学中的问题就正是科研中的第一手资料。只要敏锐地关注一些问题,追踪一些问题,反思一些问题,问题就可以上升为一些课题。通过数学日记的撰写数学教师会树立数学教师人人可以做科研的意识,他们不再依赖专家定课题,专家出方案,他们不再依赖专家主导整个科研过程,在这种独立的叙事研究中,他们甚至可以形成专家为我所用的理念。这样,在数学教学日记的撰写过程中,数学教师自己成为了研究者。
  
  二、形成数学教师反思的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一次数学教学日记的撰写过程就是一次数学教学经验升华与提高的过程。在教学日记里,数学教师会反思自己的教学的成功与欢乐,会反思自己的遗漏与不足,会展望自己的教学理想与希望。20世纪初,杜威在其著作《我们怎样思维》(How We Think)中论述了反思性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与教学的关系,提出“教师是反思性教学的实践者”。我国北师大教授林崇德主张: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而数学教学日记的撰写使得反思成为数学教师的习惯。杜威曾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习惯是生长的表现。这些都体现了形成数学教师反思的习惯的重要性。而数学教学日记恰恰能促成数学教师们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促进数学教师的成长。通过数学教学日记的撰写,教师反思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数学教师常常会反思以下问题:
  What:今天的数学教学中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事件。(得意的或失意的)
  Why:为什么会有些自得,为什么会感到失意。
  How:我应采取什么对策。
  此外,教师还会反思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角色的变化,他们是否通过教学发挥了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数学教师还会反思教学背后隐藏的价值,反思自我数学教学观,数学课程观、数学教师观、追问自己的数学教学理想,憧憬自己数学教学的未来。通过持续不断地撰写数学教学日记,数学教师会形成反思的习惯。如杜威所认为,习惯的形式之一就是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活动,借以应付新的情况的能力,这种习惯构成继续不断的生长。一旦养成了这种良好的反思习惯,数学教师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进行反思,对数学中的各种类型事件与各种角色的人形成反思和批判,对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思考、追问,这样数学教师们会积累他们的点滴进步,如杜威所说的“这种主动的习惯促进生长”,他们将在撰写数学教学日记的过程中渐渐成长起来。
  
  三、生成数学教学交流的资源
  
  经典的数学教学交流常常以公开课、集体备课、学术会议交流的方式进行交流。数学公开课的交流通常需要较长、较精心地准备,而集体备课或学术会议交流教师们常常苦于资源的缺乏。无论对于数学公开课、集体备课、学术会议交流,撰写数学教学日记无疑可以积累数学反思的资料。
  众所周知,每一个教师潜意识里面,都有与人对话与交流的愿望。数学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因此,撰写数学教学日记,把平常教学中的所思所想记下来可以作为自我教学反思的文本,进而可以为数学教学交流提供资源,还可以提供与同行分享收获和喜悦的机会。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曾讲道,要沟通(communication)经验,就必须形成经验。因此数学教学日记的反思中形成的经验即数学教学交流沟通经验的前提,它为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提供丰富的资源。
  此外,中国古代学者认为“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也”也即强调了与他人沟通交流的重要性。用数学日记与同行们进行数学交流使教师们不再局限于自己个人的一隅,他们能在数学日记的交流中吸取他人的经验与教训,不断丰富自己的数学教学经验。正如杜威所说,当一个沟通的接受者就能获得扩大的和改变的经验,一个人分享别人所想到的东西,他自己的态度也就或多或少地有所改变。
  除此之外,在这些数学教学日记的交流中经过同行的分析与讨论数学教师还能更真实地、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数学教学上的优点,了解自己数学教学上的不足,了解自己与同行之间在数学教学方面的差异,从而确定自己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总之,数学教学日记能批判地生成自己的数学教学交流的资源。
  
  四、构建数学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倡导的并无任何奖惩的情况下实施的一种评价制度。我国近年来的新课程改革也倡导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实质上是把教师评价从一种单纯的监督管理手段转变为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手段,以调动教师内在发展需求为前提,通过评价活动对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予以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引导教师自我设计、自我反思,不断调整和完善自我的教育教学行为。无疑数学教学日记必将成为数学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的新工具之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