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美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及其启示

作者:梁 伟




  专业(profession)与职业(occupation)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业标准是衡量职业是否发展成熟,成为一门专业的标志和尺度。研究和建立校长专业标准具有重要价值。威穆尔(Elaine L.Wilmore)曾说:“对学校来说,要想获得学校的发展,必须树立较高的标准。高标准才有高绩效。如果最初只设立了一个很低的标准,那么你所能得到的不过就是如此罢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通向学校发展未来的具体途径,它们指向了较高的目标。这些标准为所有的学校领导者提供了成为杰出领导者的基本框架。每个人每天都应该对学校进行规划以达到标准中描述的状态。”[1]可见,建立校长专业标准,厘清校长专业发展所需的知识、能力等结构,对于校长专业发展的实践、校长管理制度的建设以及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
  20世纪90年代,随着学校领导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经过多方酝酿与筹措,美国州际学校领导者颁证联合会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校长专业标准。从而为校长职业所达到的专业阶段、校长个体专业化程度等方面的衡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研究美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可以对我国当前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构建以及校长管理工作,产生积极的有价值的启示。
  
  一、标准的内容
  
  美国州际学校领导者资格认证协会提出的校长专业标准共由六项标准纲目组成。该标准的提出是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的:对学校和学区有效领导者的整体分析;对“明日”学校的领导类型的检视;综合考虑不同国家组织、专业协会、改革委员会的行政人员标准;经过二十四个州的行政人员与领导者的深入讨论。同时,该标准的制定还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3]:标准应该反映学生学习的中心地位;标准应该反映学校领导者角色的变迁;标准应该认识到学校领导的合作性质;标准应该是高的,要提升学校领导者这一“专业”的质量;标准应该是整合的,具有内在一致性;标准应该引导、囊括社区所有成员的参与机会和权力。充分保证了该标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六个纲目之下,还有182项具体的考量指标。这六个方面是[4]:学校领导者是通过制定、表达、执行、保持整个学校团队共享和支持的学习愿景来促使所有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学校领导者是通过倡导、培育和保持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教职工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和教学计划来促使所有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学校领导者是通过对学校组织、运作、资源的有效管理,保证一种安全、有效的学习环境来促使所有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学校领导者是通过与家庭和社区成员的合作,对社区多样化的利益与需要作出有效反应,调动社区资源来促使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学校领导者是通过正直、公正的行为并以符合伦理的态度来促使所有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学校领导者是通过了解、回应并影响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文化这个大环境,来促使所有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在这六项标准之下,每一项又可分为知识、态度及绩效要求三部分,每一部分又可分为不同的具体指标。这六大项,三大部分,共有43项知识指标,43项态度指标,96项绩效要求指标,共计182项指标。具体如下表所示。[1]
  
  后来,全国教育管理政策委员会在修改新的教育领导委员会所修订的标准时又增加了第七条。即:学校领导者是通过在由高校和学区等共同计划和指导下的学校情境中帮助学生实践真正的、持续的、高标准的体验,获得毕业证书,来促使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2]
  
  二、标准蕴涵的理念分析
  
  在美国这样一个教育独立性较强的国家,能有一套全国广泛实行的校长标准,可见其背后蕴涵的理念是发人深思的。
  
  1.面向每一个学生,促使每一位学生成功是该标准所体现的最突出的理念
  每一条标准的核心都是以“学校领导者是……促使所有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来组织语言,深刻抓住了学校教育人培养人的本质,彰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管理理念。而且它不仅是理念,每条标准都对如何保证学生的发展和成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所有学生都具有可教育性”、“运用与学生及其家庭有关的人口数据制定学校的使命和目标”、“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机会”、“运用多种技术评价学生的学习”、“人员安置要满足学生本人和家庭的需要”、“保护学生的权利与隐私”、“学校的一切组织和机构都是为了学生”等等。
  美国教育重视学生发展的传统可以说由来已久。政府出台的各种文件中,对一切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切实保证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呼声不绝。2001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发表了《2001~2005年战略规划》,其战略目标和具体目标中就有诸多促使所有学生成功的措施。而2003年一份政府文件中也同样呼吁,必须使教育机会平等的民主理想能够泽及2013、2023年的学生,必须保证这一国家对学生所作承诺的兑现。
  
  2.突出强调校长担任教学领导者的职责
  校长是教师的教师,校长的出身决定了其教学领导者角色的比较固定性。作为校长,要不断勤奋学习,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理论修养。不仅要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取得骄人的成绩,更要成为一名教学上的行家里手,成为专家、领导、同行公认的学科带头人。如此方能赢得众人的信赖,获得工作上强有力的支持。而学校工作最核心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学培养人才,因此,校长应该成为有力的教学领导者,组织管理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要。标准中就体现了这样的观念。
  该套标准较为关注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教学以及如何为学习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而在标准的描述中也是无处不印上了“教学领导”烙印。标准1和标准2对于校长如何塑造学习愿景和领导教学进行了重点强调,如“熟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理论”、“鼓励终身学习,并以其为榜样”、“懂得实用学习理论”、“设计、执行、评价和精选课程”、“营造安全的学校环境”等等。
  
  3.重视校长与社区间的互动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单位,学校管理面临的内外环境日益复杂,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应该积极寻求外部的伙伴关系,以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全部目标,提高学校的整体效能。在标准4和标准6中,强调了校长要“发展培育与社区领导的关系”、“与企业、社区、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建立成功的合作模式”、“与家庭进行合作和交流”、“与不同的商业、宗教团体、政党及服务机构接触”、“发展和维持有效的媒体关系”、“积极参与到政治和政策制定的活动中”、“与不同社区团体代表积极对话”等,几乎涵盖了所有与学校有关的社会领域。
  
  三、对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构建以及校长工作的启示
  
  1.校长应是领导者和管理者的统一体
  管理是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组织和协调,往往不大考虑已建立规则或目标的合理性;而领导总是不断考虑现行条件和规章制度是否有变革的可能性,进而发起变革以确立新的目标促进发展。
  目前,我国广大中小学校长管理工作的实际是,他们一般都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高超的管理才能,从而可以游刃有余地执行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指示,对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管理、财务资源等各项工作都能驾轻就熟地实施管理,使学校维持正确的秩序,各方面目标都能得到较为满意的落实。但是在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上,往往表现得思考力和创造力不足,缺少远见卓识。学校身处社会大环境之中,经常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更新已确立的发展目标。作为21世纪的现代校长,更需要摒弃传统常规管理者的角色,积极以领导者的姿态对学校的发展进行战略性的思考和不断的反思实践,进而促进学校整体效能的持续提升。要经常对学校既定的发展目标、校长责任的履行进行自我反思,不断调整校长角色,积极创造一种以学生高效学习、教师高效工作、有创新精神、洋溢着浓厚文化氛围为特征的学校环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