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及时捕捉社会热点 有效整合课程资源

作者:陈成忠 王 晖




  新课标明确提出:“注重使学生在观察现实生活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教师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智慧的头脑,善于感知捕捉社会热点事件,并及时地纳入到自己的教学体系中,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使我们的教学呈现出鲜活灵动的气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将当前全球大面积爆发的禽流感事件,及时整合到生物课堂教学中十分必要。
  
  一、确定专题 统整目标
  
  调整教材内容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到当前时间,以《2005年冬季禽流感与传染病》为专题,统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以“禽流感”为例学习传染病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3)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4)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软件(如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能力以及手工制作、绘图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
  在持续关注“禽流感”的发展过程中学会专题性资料的收集、处理和运用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育学生要珍视生命,关注社会,崇尚科学,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深化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学习献身科学、珍爱生命的科学家的崇高品质。
  
  二、创设情境 感知专题
  
  选择一节合适的生物课,开始或结束前用5-8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1918年:终结还是预言?》展示一组教师精心挑选的禽流感图片并配以旁白:
  “1918年不应被遗忘。作家阿尔弗雷德·罗斯比在《美国被遗忘的传染病:1918年流感》中写道:‘在相同的历史时期内,没有一场疾病比这场浩劫夺走更多的生命。’这要追溯到1917年7月,美国宣布加入英、法等国组成的协约国,向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宣战。来自四面八方的美国士兵,使流感病毒在军营中蔓延。当百万美国大军奔赴欧洲战场时,又把病毒带到了欧洲大陆。接着,流感又通过三个相距遥远的海军港口--非洲塞拉利昂的弗里敦、法国的布列斯特和美国的波士顿,迅速向四面八方扩散,六大洲无一幸免。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残酷的堑壕战进入最后一年,流感开始夺走士兵的生命。成千上万的美国士兵死在被称为‘死亡之船’的运兵船上,没有任何方法阻止这幽灵般的‘杀手’。这就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恐怖威力。它可能感染了全世界30%的人口、夺走将近5000万到1亿人的生命。”
  “进入2005年10月,全球各地突然密集传来禽流感导致禽鸟甚至人类死亡的报告。从10月7日俄罗斯联邦库尔干州一个大型养鸡场出现禽流感疫情以来,亚洲和非洲交界处的土耳其、南美国家哥伦比亚、亚洲的泰国、欧洲的希腊爱琴海东部和马其顿,相继出现禽流感导致大规模禽鸟死亡疫情。对我们大多数中学生来说,禽流感可能还是零散发生在这个庞大地球各个遥远角落的一些禽鸟死亡事件。只有那些专业的科学家和相关政府官员知道,一条传播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全球链条已经形成,一种导致数以亿计的禽鸟死亡或被捕杀的致命病毒,正离人类越来越近。这是流感可能大爆发前最不祥的征兆,这可能是1918年导致5000万人死亡的大流感后,最可怕的一次全球医疗和健康危机。”
  “看到这些,你害怕吗?关于禽流感,你还想知道什么?让我们行动起来,看看自己能做点什么!”
  
  三、收集资料 分类处理
  
  教师给学生推荐报道禽流感比较多的相关报纸、杂志、电视节目、网站等,大约10天左右的时间关注禽流感疫情,收集资料,分类处理,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要指导学生资料处理的一些方法,如1.筛选。从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同类信息,然后精选自己所需。2.归类。按时间先后、图片或表格、文字,印刷品或光盘、网络等标准进行分类。3.提炼加工。文字类资料:找关键词提炼出信息所反映的中心意思,然后根据需要取舍;图片类资料:挖掘信息、提炼信息、图文转换。
  这期间上课,可以穿插一些内容,如《“禽流感”的思考》:回首苍茫世纪,“人类对自然做了什么?”让学生学会珍惜已经拥有的,明白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主宰,人和自然应当和谐共处,从中渗透环保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人》组文,向学生介绍成功研制出“天花”疫苗的金纳,霍乱、狂犬病疫苗的发明者巴斯德,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消毒法的发明者利斯特,当前禽流感疫苗研制的科研工作者等人的事迹,为学生梳理出人类战胜病魔的历史事件,体验生命科学的价值。
  
  四、成果展示 合作交流
  
  课堂上,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如绘画、小论文、小制作、多媒体课件、个人主页等形式把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擅长绘画的学生用图画来表达?鸦有电脑特长的学生设计制作生物主题网页、电子画册?鸦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制作禽流感病毒模型;文字功底好的同学撰写禽流感小论文……这些图文并茂、形神兼备、充满智慧的个性化作品会令人耳目一新,如学生可能会参照禽流感病毒模式图解制作直观形象的禽流感病毒模型。这样不仅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他们收集、选择、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制作课件的能力等,使学习与生活相连、与社会相通。
  课后,把学生的作品张贴到学校宣传栏,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一次“禽流感知识讲座”,展示学生的专题学习成果。
  
  五、回归教材 整合课程
  
  经过上述3、4两个阶段,学生对禽流感的认识比较深入,但又相对零散,需要将师生共同收集的禽流感资料整合到教材体系之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1.整合禽流感事件,学习基础知识
  参见传染病基础知识与典型案例分析表格。
  2.构建知识网络
  
  
  六、学情反馈 总结升华
  
  专题结束后,教师设计《2005年冬季禽流感与传染病》学情反馈一览表,学生填写,教师收集分析,获得反馈信息,总结成功之处及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