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自然的数学课堂便是最好的

作者:仲爱云




  教法课上,涂荣豹老师给我们看《曲线和方程》课堂实录,要求我们针对课堂教学展开讨论。看过之后很多人就问:“这节课上得好吗?”要说这节课,我们可以罗列很多优点: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安排合理,板书流畅,教态自然等。但总觉得少了点东西,不觉得好。有的时候,一节课充满了很多内容,各种思想方法、解题技巧等,但也不觉得好。那“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好的?”这让我们多少有些迷茫。其实,对一堂课很难列出一些标准来衡量它的好坏。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评价,标准应该不是唯一的。如果用统一的模式去度量往往导致偏颇。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让我们对什么是好的课堂教学有了个性化的演绎。我认为自然的数学课堂教学便是最好的,因为它会像一个高明的演奏家的演奏一样,在不经意间把人带入一种境界,显得真实、朴素,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下面结合《曲线和方程》的教学,谈谈组织自然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做到的几点。
  
  一、创设自然的情境
  
  很多老师都说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难讲,学生难学。老师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整个一个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局面。老师就像一个旁观者,在指手画脚,出了一道一道的例题想让学生明白。但效果甚微,无济于是。其实,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许多能形成“直觉上的显然”的数学主题,我们没有去引导学生实现这种思维上的“悟化”,就比如这节课中的概念,这往往造成数学教学中“资源浪费”和“契机损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多一个心眼,着眼于自然,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用这样一个实例:两个同卵双胞胎,长得非常像,唯一的区别一个额头上有颗痣,一个没有。现有两人的照片各一张,请同学们说说如何辨认出两人各自的照片?这里人好比方程,照片就是曲线。通过这个比喻让学生去悟“什么是曲线的方程,什么是方程的曲线?”突出了曲线与方程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点出了概念的本质。
  生活的例子不仅让学生易于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反之,也让学生用数学去深刻地体验生活,认识自然。数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与自然的融合,使学生有了体验和创造生活的机会,也使得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了完整人的关怀。当前中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提倡回归生活。我觉得对高中数学教学而言,更应让其与自然融合。因为针对高中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抽象性。首先不易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到原型,需要我们从生活中提炼,萃取。再有,数学的高度概括、简洁应去掉生活表面的烦琐、浮躁、庸俗等。伽里略说得好,自然这本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对大自然及社会关系的感受是我们生存于这个世界上的最初经验,它比一切思想、观点都更直接地被我们经验到。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这便是最好的素材!教师应设法使数学知识游戈在现实生活的河流中,取材于自然,以身边最平常、最朴素的事物来揭示它最本质的规律和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看似平淡,却能把握实质,教学过程就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流畅。
  
  二、应合学生自然的认知规律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对所授知识的理性本质了如指掌外,也应思考怎样组织教学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曲线与方程这节课中,老师对学生熟悉的例子构造了多个变式,从圆一半圆一四分之一圆,通过一题多变加深了学生对概念更深的理解。教学效果不错,教学过程也显得自然而流畅。有老师建议用像等例子,通过个别教学交流后发现,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对概念的关注,甚至中断了学生思维主动性的发挥,教学过程就会显得不自然了。
  
  三、融进教师自然的内心世界
  
  第斯多惠说:“教师必须有创造性,他对学生要成为理性和启蒙的火炬。”捷克诗人塞弗尔特说:“我为能够感到自由而写作……一切语言活动都可以被看成为达到自由、为感到自由的欢乐而做的努力。”看来好的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教师自由的创造,而自由的创造必定需要融进教师的身心,也只有如此教师才会享受到快乐。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得到张扬得很少。时下,很多中学组织集体备课,体现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但其弊端是,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师都讲相同的教学内容。所以,为了不让集体备课成为一种“格式化”培训,每个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应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用自己的嘴巴说话,学会走自己的路。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不考虑完美,但要考虑有特色。
  其次,教师不应受各种理论的束缚。为了上课,上一节好课,硬贴上几个标签。比如,新课程标准强调注重数学思想的教学,于是,我听了好多公开课,到最后小结时,总结知识,出现框图,呈现数学思想。我就在想,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教吗?在短短的一堂课中,学生能形成吗?这是老师内心真正要学生达到的课堂学习目标吗?不上公开课的时候,注意了数学思想的渗透吗?又比如,一阵子搞模式教学,所有课都套用。这种不从实际出发,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做法,数学本身对培养人的理性精神有重要作用,如果一个数学教师都不能理性思考自己的教学,那么,这样的数学教学能留给学生什么呢?课堂教学也就极不自然。教师不仅失去了自己独立创造的机会,也享受不到在课堂上生命涌动的自由。
  再有,教师要认识和把握自己自然的个性,要让教学设计与自己的个性相融合。同一件衣服,不同的人穿上的效果不同,即使都美,美的味道也不同。这样的道理谁都懂。但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不注重这一点,看到人家的好东西,拿来就用,不加思考,缺少内化的过程。这样也会导致课堂教学过程的别扭,不自然。这是一次失败的公开课的痛苦给我的体验。记得第一次上公开课,帮助我的老教师很多,他们为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直至每一句话,我觉得他们的经验丰富,有很多想法真妙。但到上课时,发现好累。上完之后,感到很难过。自己都觉得上得很不好,最难过的是觉得自己的真实教学水平没发挥出来,有力使不上的感觉,很郁闷。这让我知道了教学设计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了数学知识的自然关联,同时也符合教者的独特教学风格时,教学内容才会在师生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流淌,数学思想才会在师生的共同探究中自然产生。只有这样,一个教师才会有在课堂上得以全身心投入的可能。他的一切行为——鼓励、提问、帮助学生等都会显得真诚、自然,在课堂上才会自然地实现多个角色的转变。课堂活动才会形成自然的互动,课堂教学的自然之势才能得以形成。师生才会在数学探究的过程中拥有自信,领略到自由思维的快乐。一切才会显得自然、和谐。
  自然的是艺术的,艺术是美的,只有自然的才是最好的,这也是我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追求。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