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一位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叙事研究

作者:潘建标 叶 艳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网络因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构筑了新世纪的一道亮丽的科技、文化、教育景观,融入人们无法逃避的社会生活。互联网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已日渐成为中小学生日常工作、学习和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广泛积极作用的背后,也有使人精神堕落的陷阱,这些网络陷阱就是网络成瘾症,它产生着巨大的反作用,直接危害着广大的中小学生健康发展。
   研究的方法是为研究问题服务,要与研究对象具有适宜性。考虑到班主任教师自身工作的特点,本文选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对一位高中学生如何导致上网成瘾、如何戒除网瘾进行研究。同时笔者检索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查阅了期刊网中从2000年至今在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网络成瘾” 的共69篇论文,它们绝大部分是以思辨性研究的方法和实证研究的方法,而作为教科研方法的新取向——叙事研究的文章却没有查到。
  莎士比亚告诉我们“世界就是一个舞台”。在教育这个舞台上发生着许多平凡的和不平凡的故事,这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生、出现、处理过的各种事件,不是瞬间即逝,无足轻重的,它会长时间地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生活。从这些事件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得到很多启发,甚至会产生心灵的震撼。因此,对真实的教育世界进行叙事研究,无论对学生、教师、教育研究者来说,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二、研究的实施
  
  1.研究对象的选取
  为了能较好地完成这项研究,本着便利和有效的原则,我选择了目的性抽样的方法,即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的研究对象。我选择了本班的一位学生——小徐作为研究对象,做为班主任工作的义务,也做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接触和观察,对小徐的方方面面我有了相当多的了解。
  我认为小徐这个个案具有典型的特点,可以为研究问题提供非常密集、丰富的信息。小徐,男,从山区的一所农村初中考入本校高一重点班。刚入学时各方面表现良好,担任本班的临时班长。由于某些原因开始上网玩游戏,一发不可收拾,出现了典型的网络成瘾综合症。我们采取各种的措施来帮助其戒除网瘾,效果甚微。最后经过两个月的农村暑假生活,新学期出现了奇迹,消除了网瘾。
  
  2.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根据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所叙述的内容是已经过去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它所报告的内容是实际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教育者的主观想像。所以本研究的资料是本人担任小徐的班主任工作一年来与小徐交往过程中逐渐积累的,通过成绩册、班主任工作手册、班级日记和我自己的相关回忆,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的资料。
  (1)访谈:与小徐单独的交谈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访谈。包括小徐的舅舅、外婆、母亲以及有关同学。
  (2)现场观察:包括小徐住宿的寝室、网吧和小徐在各种场合的表现。
  
  三、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叙事研究的结果集中体现在建构的故事上。以下这个有关小徐“触网”的故事是由研究对象在高中一年生活的点滴片段组合而成。它是真实的,而且有反映了网络成瘾者的一般情况。它虽然不像实证量化资料那样确凿,却非研究者随意地臆造。
  
  1.有关小徐“触网”故事的建构
  9月1日,是高一新生开学的第一天,学校安排进行始业教育。作为班主任的我很早就来到学校准备组织学生大扫除。一进教室,一张陌生的面孔迎接我,他就是本文研究对象——小徐。个子不高,看上去却有点成熟,他向我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过了一会儿,其他新同学陆续来到教室,并在他的带动下完成了教室的打扫工作,这就是我和他的第一次接触。晚上查阅了他的入学分数,总分居全班第六,并通过学生自己填写的新生信息表,获悉他来自本县山区的一所初中,在读期间担任过班长职务。于是第二天,我就让他担任本班的临时班长,他乐意地接受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工作热情很高,能出色地完成班级管理中的各种事务,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位好班长。
  开学两星期后,我班来了几位实习老师,小徐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继续开展班级工作。一个月以后,在实习老师的组织下,进行班干部竞选,小徐竞选失败,未能继续当班干部。又过了一个星期,我在上课时发现小徐精神状态不对。找他了解情况,他只是说晚上看书看迟了,想睡觉。几天后,住在寝室里的他居然迟到了,他还是说看书迟了。于是我就去小徐住宿的寝室里了解情况,据寝室里其他同学反映,他晚自习结束后,很晚才回寝室,有时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我马上有一种预感,小徐这段时间可能在上网,可是他拒不承认。只是说自己去书店里看书迟了,我向他提出改正的要求,他满口答应。可是迟到的现象还在继续,于是去寝室里叫他起床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一天早上,我先去小徐的寝室,再去教室。没想到一进他的寝室发现他已“起床”。当我转身回去时,在走廊上发现小徐回寝室,他说去吃早餐回来,早有疑心的我又回到他的寝室,摸摸他的棉被居然冷冰冰的,他昨晚根本就没有回来睡觉。在这个事实面前,他不得不承认昨晚通宵上网,刚才从网吧回来,并向我保证,下次不去了,并要求我不要向学校政教处汇报,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
  小徐上网的事情我告诉了他家人,第一个与我接触的家长是小徐的舅舅,一位山区学校的中学教师。从他那里了解到小徐的家庭情况。小徐本应该有一个美好的家,可是在好几年前,由于生意造成的纠纷,他父亲因伤害罪被判刑在外地服刑。母亲就在监狱所在地找了份临时工作,方便偶尔去探望他父亲。所以小徐从小学开始就一直住在他外婆家,生活费用由其舅舅负担。并且从小徐的舅舅那里还了解到小徐的一些性格特征和在家的表现情况。这番谈话后小徐向我和他的舅舅表态保证以后不去网吧玩游戏了。
  所有的承诺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小徐不仅继续去上网,而且网瘾越来越严重。有一天上午居然旷课了。中午我带着自己班上的几位学生去上塘的各个网吧寻找小徐。虽然我们每进入一个网吧,都遭到网吧老板的白眼,可是我没有泄气。终于在××网吧找到了小徐。我们叫他,他一时没有反应,仔细看他还戴着耳机,全神贯注地在玩游戏。我把他揪出来时,他还说要把自己玩游戏的帐号注销掉(据后来所知,他并没有注销帐号而是保存帐号)。这次回学校后他再也没有向我说什么,我却跟他说了很多,同学们也劝他,最后还是功亏一篑。就这样一个学期过去了。
  放寒假了,小徐没有按时回家而继续留在上塘过了好几天。
  第二学期,为了改变这种糟糕的状况,小徐的舅舅在校外租了一间房子,由小徐的外婆来上塘看管小徐。因此在校园里,经常看见一位白发苍苍、年近古稀的老人,她是来“接送”小徐的。即使这样全程“接送”,有几次还是没有把小徐送到教室。一次,由于门卫不让她进去,而小徐进入校门后到他原来住的寝室里去了。当我找到他时,他在看一本网络小说。我知道小徐的网络成瘾在他外婆的看管下发生了变化,他没有机会上网,他开始转向看网络小说,因为在家看小说可以蒙过了不认识字的外婆。从此以后,小徐的外婆对他的看管更加严格了。
  有一次,我去浙师大准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事宜,没过几天,我班的一位任课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小徐的外婆到学校找我,小徐离家出走了,两天没有回家。于是我马上回校,到教室发动全班同学去各书店、网吧、寝室里寻找小徐。结果在令大家意外地方——广场的椅子上找到小徐。我和另一位老师一起把小徐送回家,交给他外婆。后来他外婆说自己责任太大从此不再带他,回老家了。最后他母亲不得不从外地回来自己照顾他,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不给他零用钱,卧室门不准倒锁以便随时去检查。虽然小徐的行为有所收敛,但还是时有出现。有一次,我去学校的路上,刚好碰上他从书店里借书出来,看见我他赶紧把小说藏到衣服里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