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说鉴赏教学

作者:朱晓东




  小说是文学家族中实力最雄厚的一个分支,其语言大都是非常优美的。学习小说,可以有效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小说语言同时具备认识、美感、教育作用,能表现作家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社会对人生的某种观照和思考,对其的正确认识能够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陶冶,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认知层次、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方向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增强人文素养。小说以形象生动的文学语言为载体,向阅读者展示出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和逼真感人的生活场景,使阅读者情不自禁地进入作家创设的小说情境中,通过强烈的阅读体验,充分调动起知识储备、情感体验和个体经验,发挥想象和联想的作用,提高阅读者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小说对人的影响是从知性、感性、理性到情感到个体人格的成长多个方面的,是一个立体式的教育实体。小说鉴赏教学要充分发挥出小说的教育功能,就必须正确科学地展开鉴赏教学。
  一般而言,小说鉴赏有五个方面:第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第二,有指向性有选择地梳理小说的情节;第三,剖析小说的主题思想;第四,分析小说环境的作用,弄清环境与人物思想性格间的关系;第五,品味精彩语言。当然,小说鉴赏应该结合小说自身特点灵活处理,不可一概而论。
  小说鉴赏教学具有自身的独特特点,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感受性教学、理解性教学和鉴赏性教学。感受性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语言和形象的感受能力,其教学形式往往是阅读(多种阅读方式,如诵读、分角色朗读、默读、品味性精读等等)、识记积累,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小说情节、人物的感性认识实现初步情感体验,唤起个体经验,达到熏陶、感悟、陶冶的目的,具有浓郁的感性色彩。教学的作用点主要在学生的感官。理解性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教学形式主要是对人物形象、小说情节、主题思想等展开分析、归纳、综合,通过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作者的创作意图、写作方法等达到提高学生认识的目的,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鉴赏性教学通过激活学生个体因素(如知识层次、个体经验、情感体验、思考角度、思维方式、审美倾向、志趣追求等),对小说进行个性的阐释和发挥,达到创造性理解小说文体、张扬个性、发挥个性特长的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以及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因此呈现出个体求异色彩,思维方式是发散性思维。应该说明一点,感受性教学、理解性教学和鉴赏性教学彼此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呈一种合作态势,这种融合交叉应该结合小说自身特点,灵活处理。
  小说鉴赏教学过程大体上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鉴赏性理解阶段
  这一阶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分三个步骤。
  第一,在学生阅读小说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个体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使学生以自主的学习方式将已有的知识储备、个体经验、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等形成一股认知合力来初步感知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作出初步判断(情感判断、知识判断、价值判断等),形成初浅的感性认识。
  第二,师生和小说文本展开对话交流,包括师生交流(以小说文本为中介,为话题),教师和小说文本交流,学生和小说文本交流。交流就是对话。可以分五个小步骤。
  ①与文本直接对话,就文本而谈文本的意义,忽略其他条件的存在。
  ②借助作者的相关因素(如作者写作目的、写作风格、个人修养等)与文本对话。
  ③通过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与文本对话。
  ④借助与文本相关的信息(他人对文本的评价、介绍等)与文本对话。
  ⑤调动对话者自身以往的经验与文本对话。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和作者达成共识,从作品中发现作者的意图,挖掘隐藏在形象背后的深刻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这要从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以及为表现人物形象而创设的情节和环境等入手展开分析探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线索式人物于勒。于勒富有时,父母的表现为赞于勒、盼于勒、见于勒;发现于勒是穷光蛋后,父母的表现为躲于勒。所有的行为——赞、盼、见、躲,始终围绕着于勒是否有钱展开,而作为有血缘关系的亲情完全被对金钱的疯狂追求所泯灭,只见金钱不见亲情。金钱扼杀了亲情,排斥了亲情。
  
  第二个阶段:理解性鉴赏阶段
  这是指对作品本身的鉴赏,必须和作品达成一致,引导和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上升到作品所具有的认知层次。分三个步骤。
  第一,指导学生建立个体与小说文本间的联系,充分运用学生的知识储备、情感体验、阅读体验等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小说。学生在学习《孔乙己》这篇小说时,在教师指导点拨下,会通过自己的阅读产生如下的情感体验和认识:同情孔乙己的命运,鄙夷他的懒惰,被他的善良品性所感动,对他的迂腐感到可笑,对酒客拿孔乙己取乐这种态度表示愤怒。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第二,指导学生丰富和拓展小说文本价值。《孔乙己》中的孔乙已是个封建落魄文人,他和《范进中举》里面的封建文人范进可以是同一类人吗?他们有什么相同处,又有什么区别?范进和孔乙己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两人的结局——悲剧和喜剧,是由什么造成的?(封建科举制度)
  第三,要求学生从个体的角度阐释小说文本,主要是从小说的思想内容、主题、人物形象所体现的意义等方面阐释。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个性化阶段,也是学习成果的一个小结阶段,同时也给了学生适当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空间。
  
  第三个阶段:发挥性鉴赏阶段
  这个阶段是学生个体以小说文本为载体展开个人再创造的创造性学习阶段,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习探索的能力,使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张扬个性。分三个步骤。
  第一,帮助学生挣脱小说文本本身的束缚和局限。如教学《麦琪的礼物》一文时,教师可以从情节上反弹琵琶,向学生设置两个问题:①如果德拉没有一头瀑布般的头发,她可以用什么作为给杰姆的礼物呢?(要求学生根据主人公的性格作出推测和判断,并陈述理由)②试想有一天,杰姆阔了,成为一个富翁,他们的圣诞节又会是怎样的呢?(要求学生对此后的情节发展作出推测)
  第二,激发学生在小说文本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例如,鲁迅的《孔乙己》:①“我”推测孔乙己已经死了,这个推测是否成立?如果孔乙己悲惨地死去,他是在怎样的凄惨中结束悲惨的一生的呢?(要求学生构想孔乙己死的惨境,并以《孔乙己之死》为话题续写这一情节)②孔乙己最后一次面对酒客的讥笑。他的回答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反映了他内心的巨大变化,他对自己的悲惨命运彻悟了吗?(请大家设想一下孔乙己面对自己悲惨的结局所产生的心理活动)③孔乙己和《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可以是同一个人的两面吗?如果将这两个人的经历糅合成一个人的故事,应该怎样展开情节?
  第三,要求学生用口语化语言整理个体创造性成果,这是创造性学习成果的表达阶段,是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外化。
  在小说鉴赏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教学策略来成功地完成小说鉴赏教学呢?可以采取中心点拨、边缘扩散的方式来推动小说鉴赏教学的完成。点拨必须具备激活性、启发性、扩散性(扩散既指思维扩散,又指情感扩散)。所以,小说鉴赏性教学首先要选择好教学的点(中心点和边缘扩散点),设置好话题。话题辐射的空间要十分广阔,爆发力要强,能够激活学生的情感,具有适应较多的各种不同的课题能力,供学生选择(指情感体验选择、思维方式选择、思考角度选择,知识储备选择等)的机会多,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