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应加强基础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作者:周旭光 何成华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已于2002年7月25日颁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教育部部长令形式下发的有关学校艺术教育的行政规章。《规程》的实施,对保障和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开创学校艺术教育的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美育是审美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是情感的教育,以陶冶人的情感为主要特征,借助于具体生动的美的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等。通过审美,启迪人的智慧,滋养人的心灵,发展人的个性及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其自身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人类文明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最具普遍性、直观性、生动性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现形式。它以美的形式和独特的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并美化人们的生活。作为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学校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最具操作性的主要形式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音乐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民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加强学校音乐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客观需要。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有研究材料表明,在1840年以前的中国,世界每一百项重大科学发明中,中国占38项,这个比例是令人目真目的;然而在1840年以后的近现代中国,据说每一百项重大科学发明中,中国为零。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对比!
  另有研究材料显示:在诺贝尔奖设立的一百多年里,一个国家平均建国29年便可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已整整56周年,我们承认在这56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取得了许多惊人的成绩,但在本土上还未培养出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这一现实多么的令人深思!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诺贝尔奖评奖本身的问题,估计也可能有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但我认为,这与长期以来音乐教育的落后和不被重视不无关系。音乐教育的益智功能是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这句话说出了音乐在开发人类智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音乐教育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需要创造一种审美意境,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直觉和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的增强,思维的活跃,使人们对于音乐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感知能力也相应增强。因此,音乐教育对于各类学生来说都会有积极的作用。中外许多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学者,都是音乐爱好者,如孔子、张衡、爱因斯坦、泰戈尔、巴尔扎克、高尔基……俄国化学家、医学家鲍罗丁同时又是一位作曲家。爱因斯坦说过:“我的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乐启发的。”所以,爱因斯坦的成功被认为是音乐启迪人类智慧的最成功范例。
  1957年,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巴达尼克一号,它使美国朝野受到了不小的震动,美国人意识到:苏联在空间技术方面已经超过了美国。他们研究认为:苏联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果是因为他们十分重视基础教育,而且很重视那些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如音乐学科。于是,美国人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到了教育系统,并深入到艺术教育领域。他们领悟到:“要成为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培养大量的先进人才,必须重视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时至今日,美国的航天成就表明当时美国人的选择是正确的。下面再举一个例子,来进一步证明音乐教育与开发人类智慧之关系。1987—1993年,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在全美中学生中作了测验统计,其结论见于全美高中学生标准化学习能力测验,七年的统计结果表明,选修“音乐欣赏”课的高中生,其语文数学成绩均高于其他学生。以1993年为例,选修“音乐欣赏”的学生,语文分数为455分,数学分数为501分;未选此课的学生,其语文分数为401分,数学分数为464分;而全体学生的平均分数为语文424分,数学478分。这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美国政府于1994年通过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该法令把艺术课程(包括音乐、视觉艺术、舞蹈、剧院艺术)增列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国民艺术素养的水平往往是该国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志。一个民族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与该民族的人才艺术素养往往是成正比的。音乐是一个民族原创精神的源泉之一。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要从加强学校音乐教育入手,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素养。
  近代伟大的音乐学家王光祈先生本来最初去德国留学是想学法律和经济,并想以此来拯救自己多难的祖国,可当他踏上德国这片曾经哺育了巴赫、亨德尔、贝多芬、舒曼、门德尔松、瓦格纳等众多音乐大师,到处弥漫着音乐气息的神奇土地时,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被德意志的音乐感染了、打动了,以至于认为德国之所以如此强大完全是音乐使然。乃毅然决定于三十高龄改学音乐,并坦言:欲使中华民族复兴,当从音乐始。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讨论王光祈的这一认识是否具有片面性,但是他已认识到了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乐在提升整个民族品质、民族灵魂中的巨大作用。
  目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学校音乐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教研业务网络已基本建立,学校音乐课程的开课率大幅度提高,音乐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较快,音乐教师严重不足的状况得到了缓解,课外、校外音乐教育活动逐步丰富,并成为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学校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学校音乐教育仍然是整个基础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是毋庸讳言的,教师数量总体不足,素质较低,地区分布不均衡,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办学条件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这些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关于这一点,我曾在我院各专业学生及廊坊市各级中小学进行了一项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300份,其中高师100份,中小学生100份,中小学音乐教师100份。调查项目包括:中小学阶段有无专职音乐教师?每周上几节音乐课?能否按时上?你喜欢何种形式的音乐课?你所就读的学校都有什么样的教学设施(A.音响B.投影仪C.多媒体D.专用音乐教室E.其他)?你所就读的学校是否经常组织班级或校内外的音乐活动?你喜欢什么样的音乐教师?上音乐课时教师经常使用什么样的乐器上课(A.钢琴B.电子琴C.风琴D.手风琴E.二胡F.笛子G.没有)?你理想中的音乐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调查表明:高中阶段几乎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或不能开设音乐课。农村中小学有50%以上的学校无专职音乐教师或不能正常开设音乐课。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只有风琴或部分小件乐器,只有15%左右的学校组织班内或校内外音乐活动。问及理想中的音乐教师,回答则是应具有较高的素质、综合能力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朗大方、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并具有较丰富的知识。
  我们应该看到,对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的认识问题仍是制约学校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对学校音乐教育认识方面主要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个是缺乏对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认为此课程可有可无,与升学率无关;另一个则是虽然重视音乐教育,但开展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不正确的(如有些高中开设音乐专业特长班,为高等院校音乐专业输送人才,而忽略了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教育),这就偏离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这些错误的认识对学校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切实加强基础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已刻不容缓。要落实《规程》,首先,要认真学习它,进一步提高对学校音乐教育的认识。要认真学习《规程》的内容,领会其基本理念,把握其精神实质。要从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贯彻落实《规程》,从全面提高国民文化素养的高度来加强学校音乐教育工作。加强学校的音乐教育工作应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共识,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的共识,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只有这样,我们的《规程》才能得到全面贯彻与实施;只有这样,学校的音乐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加强。其次,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实施《规程》中,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地总结各方面经验,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积极建议,不断地积累新的经验,推出新的成果。若如此,我想,我们中华民族音乐教育事业辉煌时期的到来已为期不远。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昭.音乐美学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2] 万丽君.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 开创学校艺术教育新局面.中国美术教育,2003(3).
  [3] 曹理.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
  [4] 李旦娜.世界音乐教育集粹.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
  [5] 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 刘沛译.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全国第七届音乐教育会议文件.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