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案例培训:新教师校本培训形式的最佳选择

作者:冯善斌




  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处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适应期。在这一时期,新教师从没有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到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具备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其他相应的素质。新教师职业适应期的时间一般为1-3年,但新教师所在学校良好的校本培训,可以促使新教师快速成长起来,缩短适应期的时间,使新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专业发展期。在对新教师的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中,案例培训可谓是最佳的选择。
  
  一、案例培训的基本内涵
  
  案例,是指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中已经解决或有待解决的各种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完整、真实和具体的情景描述。案例培训,是指新教师所在学校根据新教师成长规律和培训目的,通过引导新教师对各种教育教学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讨论,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运用到相应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培训形式。
  案例培训是从具体特殊到一般概括的培训形式,在对新教师的校本培训中,案例培训能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充分激发新教师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积极性,能培养新教师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学会全面认识和分析教育教学现象,增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快更好的成长或专业发展,因此,
  案例培训在新教师校本培训中是一种针对性强、收效显著的培训形式。
  
  二、案例培训的过程和方法
  
  对新教师实施校本案例培训,培训者的施教方法和新教师的学习方法都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培训中的方法,而要根据新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培训的具体内容,在新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相应的方法。从整体培训过程来说,新教师校本案例培训的基本操作过程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提供案例,指导阅读理解
  对于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校本培训中要为新教师提供大量的有代表性的教育教学案例,并引导新教师阅读和理解这些案例,使新教师从这些案例中了解、认识各种教育教学现象,初步理解对这些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的方法。
  
  2.寻找案例,启发分析讨论
  对已有一两年教育教学经历的新教师,可以采用寻找案例,启发分析讨论的方法。培训中采用类似于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先要求新教师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提出一些具体的教育教学案例,然后再组织同类教师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评判,提出改进意见。
  
  3.自编案例,引导讨论评价
  对于已有两至三年工作经历和初步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培训中可以先要求他们根据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独立编写出教育教学案例,并对编写出来的案例从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分析评价,然后再组织大家共同讨论、分析评价,并付诸实践。
  
  三、案例培训的实施要求
  
  在对新教师的校本培训中,案例培训是以培养新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主要出发点和归宿的。实施校本案例培训,必须注意达到以下要求。
  
  1.案例要占中心地位
  案例培训就是以案例为前提的一种特定形式和方法的培训,因此,在培训中,必须以案例为主要内容。在案例培训中,案例的使用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中的举例。举例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只能辅助性地说明问题,居于次要地位,而在案例培训中,案例要占中心地位,案例是组织新教师自我学习、自觉锻炼和提高能力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在校本案例培训中,要根据培训的目的要求,组织新教师对各类教育教学案例进行阅读、讨论和研究,使新教师在接触大量的教育教学案例中,掌握教育教学的知识经验并形成相应的能力。
  
  2.案例选择要适宜
  将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让新教师在进一步深化对教育科学理论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工作方法,提高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水平和工作能力,这是校本案例培训的根本目的。因此,要保证校本案例培训的效果,学校培训者必须根据培训目的,选择和运用适宜的案例。这些案例既要真实典型,又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案例要来源于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内容要完整,情节要具体,要符合对新教师校本培训的要求,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每一案例都能启发新教师的思维,都能引人深思,都能有助于新教师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深化理解,有益于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3.要充分发挥培训者和新教师的双边作用
  在组织对新教师的校本培训中,采用案例形式的培训,培训者一方面要发挥自身的指导或引导作用,要有效地组织、引导新教师讨论和研究教育教学案例,让新教师在讨论和研究案例的互动交往过程中,交流信息,启迪思维;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新教师在接受培训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要依靠新教师个人的智慧和经验,让其学会独立阅读、评析和编写案例,使新教师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提高教育科学理论水平,增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