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学校管理需要换位体验

作者:孙洪振 梁兴军




  换位体验是指通过角色的转换和尝试,让员工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并亲身体验和理解他人的工作,从而学会站在集体高度自我管理、自觉提高,并主动配合相关部门高质量落实自己职责和义务的管理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换位体验来提高对自己工作意义的认识,加深对学校制度的理解,使自己的心理定位和学校要求相吻合。
  
  一、换位体验的产生
  
  在目前的学校管理过程中,规章制度无疑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调节员工行为的基本依据,正在发挥着巨大作用,支持着学校的运转。但是,另一方面制度的落实一直面临着太多的辛苦和艰难,简直是举步维艰。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员工对于学校管理制度和各种工作细则不理解,总是觉得要求太多太严,认为都是形式主义,即使做也常常是牢骚满腹、消极应付。
  
  2.制度制定得很细,起初落实得较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落实效果越来越差。而且常常随着监督力度的变化而起伏,检查紧落实就好,检查松落实就差。
  
  3.缺少整体观念,对其他部门的工作不予以配合,推委扯皮、得过且过。
  
  4.管理者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存在执行疲劳,甚至常常草草收兵。
  这些现象的产生有学校、个人、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学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管理者对自己和员工的认识定位出现偏差。管理者往往从人性恶的前提出发,把人假定为生性懒惰,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利益的“经济人”[1]。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管理者的心思和精力主要用来制定各种制度强行约束限制员工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或者用制度监督员工的行为,考核员工工作情况。员工则常常置身于管理者的对立面,简单地把自己当成打工者和任务执行者。二是组织结构上的弊端。即学校组织结构的科层性;管理方式的行政性;管理手段的经验性[1]。尤其是学校管理结构的科层性所表现的严格的单向控制——在各分管领导下设置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向各自的上级领导负责,实行分层管理。在这种结构中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直线的,有关命令、决策的信息流只能从领导层流向组织最底层。因而教职工接收到的来自各渠道的信息常常都是狭窄的定向的,只知道上级要求自己做什么,不知道为什么,或者只在表面上知道但没有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和接受,自然视野狭窄、行为被动。对于上述现象,多数学校采取的办法是强化行政管理,加大检查监督及奖惩力度,但是这种来自外界的力量只能约束教师的行为不能触动其内心。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通过换位体验实现了管理信息、制度信息和员工工作信息在学校内部各岗位、各系统及个人间的合理流动,改变了被动的、靠领导强制性管理的局面,使学校规章制度不再是外在于人的学校要求,而是员工自觉自愿的行为准则。
  
  二、换位体验的实施
  
  1.轮流负责制
  (1)轮流做年级主任。在年级内除常设的级部主任外,每位教师轮流做一天年级主任,负责本年级所有学生的纪律卫生,参加学校临时召开的办公会,传达学校的各项指示精神,完成学校布置的临时性任务,负责监督办公室内的卫生、教师的考勤及其他常规工作的开展,由常任年级主任协助进行。
  (2)轮流做班主任。每位科任教师每周轮做任教班级的班主任一天,接管常任班主任的所有常规管理工作,记好班主任日记。
  (3)轮流做值日班长。这种方式运用在学生管理上,除了设立常任班委外,学生按学号轮流值班,负责检查本班当天的纪律、卫生、出勤及其他各项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填写好班级工作记录。生活指导时间进行总结汇报,最后还要做五分钟即席演讲。
  (4)轮流做学生会成员。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也是学校管理者的重要助手。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心,我们把学生会办成了学生成长的特殊学校,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做一次学生会成员,在各部长带领下行使一次学生会权力,特别是经常违反纪律和打扫卫生不认真的同学,当他们作为学生会成员检查时,就能深切体验到卫生或纪律不好给班级和学校带来的影响。
  这种制度的实施,使全体师生真切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全校工作的意义。学会既能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开展工作,又能站在更高层次上思考问题,提高师生的思想觉悟,培养了责任心。同时还有效培养了师生的组织、管理、协调和人际交往能力。
  
  2.互相学习制
  相互学习制是指把每个人的工作和学习实况公开化,让大家相互学习。这样,每个人任何一项平常的工作都能够接受大家的检阅和欣赏,每个人既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又是一个学习者。在这种制度实施的初级阶段,从学校管理视角看,实质是把每个人当成了检查者和管理者,让员工相互监督检查,以便从整体高度审视自己的工作。
  (1)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首先是各项常规工作的互相学习,是互相学习制的关键内容,也是换位体验的核心,是这种制度的最高价值体现,是学校发展最活跃的生长点。这种制度规定每个星期的某一天按年级备课组(小学科以校教研组为单位,如政、史、地、生学科)把各自的备课本、批改记录、辅导记录、作业批改放在本组指定的展示桌上,让本组内的所有成员参观学习(其他学科成员自由参加)。学习者把自己认为优秀的地方用铅笔标出来,加上简洁的批注,写上自己的名字(但不指缺点)。以此代替学校教导处或年级组每周一次的常规检查,初步作用是让每个人都成为检查者,从而了解教研组或学校的整体状况。通过比较认识自己的工作,实际产生的效果则成了教师教学智慧的展示和发展的平台,成了教师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教学态度的基本功比赛。
  课堂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则实行自由听课制度。每位教师可以随便走进任何一堂课(不打招呼、不限学科),听课后在被听记录上签名。一学期下来除了学校组织的集体听评活动外,谁的课被自由听得最多就是本组最好的课堂,以此作为评定量化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在这种制度下,盼望听课(尤其是领导来听)成了教师最大的心理需要,扭转了听课就是被重点检查的不放心户心理及逃避听课的做法。当然支持这一心理变化的内在因素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水平的充分满意和对教学设计的绝对自信。这样的学习不仅激活了教师的上进愿望,还提供了具体鲜活的学习场景和更多的学习机会,使教师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进而在全校形成智慧燃烧的烈焰。
  与工作实况学习相配合的是教师业绩展示制度,即建立教师成就展室,每个教师都设一个展示台,每个展台分三个内容:一是自述自己的十大优点(或者某些特长);二是自述自己的教学思想,用精练的个性化语言概述自己的想法;三是成果展示,包括教学成绩情况、优秀辅导证书、综合荣誉证书、教学研究成果等内容。这种展示虽只是劳动结果表征,但能触动教师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与实况学习相配合进一步激发了前进的力量。
  (2)班主任相互学习。班主任每周一次到本年级所有班进行参观学习,看一看他班的班级文化、班风、学风、纪律、卫生等。但需注意的是班主任要正确认识学习目的是借鉴和促进,是用他人思想的火花点燃自己思维的灵感。因此,在本班做工作时不能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让学生看不到希望,而应当客观地评价本班的优缺点。
  (3)领导间相互学习。不同级别的领导每周把上周所做工作展示出来,接受其他部门同等级别领导的检阅和学习。尤其是自己创造性地开展了哪些工作更是展示的重点。
  (4)学生相互学习。这项学习活动包括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是课堂上的相互学习,即学生通过交流把各自的思维过程和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及学习结果展示出来,实现学习结果上的相互补充和学习方法上的相互点燃和激励。其他方面如作业、学习笔记等每个同学可把当天的作业打开放在桌子上,让本组成员相互参观。卫生打扫完后亦相互参观一遍各自的卫生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