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新加坡中小学教师晋升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李 艳




  新加坡是一个很重视教育的国家,为了搞好本国的教育采取了很多因地制宜而又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实行教育分流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实行以英语为本的双语教育,有利于增强其国民的凝聚力;还有就是实行灵活的教师晋升制度,有效地对教师进行管理等等。本文主要谈谈新加坡中小学教师的晋升制度及其对我国教师晋升制度的启示。
  
  一、新加坡中小学教师晋升制度的特点
  
  新加坡中小学教师晋升制度的总的特点就是灵活高效。这一制度能够较为有效地保证优秀教师获得晋升,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新加坡中小学教师的考评由校长负责实施
  新加坡教育部对中小学校长的选拔非常严格,即所有中小学校长必须在教学领域中产生,精通教学和管理之道,并且师德高尚。校长不定期旁听每一个教师的课,抽查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作业本,组织学生讨论会,收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等,通过这些来了解教师的工作状况。从而对教师进行比较公正的考评。为了避免校长评审时假公济私,政府规定校长考评的结论要交由教师本人审阅、签字后才能生效。如果发生争议,被考评教师有权向教育部提出上诉。教育部会派人下来调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最终裁决。
  2.教师晋升按年龄资历和工作才干排序,不与其学术水平直接挂钩
  新加坡政府不鼓励中小学教师脱离教学工作搞学术研究。他们认为,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不同,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成绩主要体现在教学实践上,而不是体现在学术水平和科研成就上。政府鼓励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目的是为了改进实际教学工作,而不是为了晋升职称去发表文章。教师晋升主要按教龄和资历及工作才干进行。但他们同时规定工龄在27年以上的教师,工资不再增长,也没有教龄工资。
  3.教师晋升没有比例、名额限制
  在新加坡,教师晋升只需要达到国家和学校规定的标准,一旦符合晋升要求,可立刻获得晋升,工资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不需要等待国家分配名额,也不需要为了名额和同事竞争。
  
  二、新加坡教师晋升制度的影响
  
  新加坡中小学教师晋升具有很强的制度性,而且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考评办法。它保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维护了教师队伍的稳定,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但是它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过于看重资历在晋升中的作用等。
  1.新加坡教师晋升制度的积极影响
  第一、新加坡中小学建立的由校长来考评教师的考评体系还是比较公正和有效的。首先,由于校长是学校的工作人员,与教师有比较多的接触机会,有利于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其次,校长把自己对教师的观察了解与向学生了解情况相结合,有助于对教师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另外,考评结果交由教师本人审阅、签字,教师对考评结果可以提出异议,甚至可以上诉,有利于避免校长大权独揽,假公济私。这一切都是建立公正有效的教师考评体系的保障。
  第二、新加坡中小学教师的晋升只重工作才干,不以学术水平为标准,有利于教师安心搞好教学工作。教师不必为了晋升而写所谓的“学术论文”,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如何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扎实;有更多的时间钻研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纯熟;有更多的时间去揣摩学生的心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要,也就能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这些才是提高教育质量真正所需要的。
  第三、教师晋升不受名额的限制,有利于在教师队伍中创造一种和谐合作的良好气氛,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纷争,也减少了内耗。一个人能否晋升完全凭自己的才干和表现,这就造成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负责的良好机制。新加坡教师晋升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2.新加坡教师晋升制度的消极影响
  第一、教师晋升以年龄和资历为主要标准有失公正。新加坡教师晋升主要按教龄和资历及工作才干进行,说年龄和资历就是经验的最好标志,因而,在新加坡教龄越长工资越高。按工作才干晋升没有错,但年龄和资历并不能代表一个教师的水平,如果把年龄和资历看得过重,就会损伤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的积极进取,误以为年轻时可以不用努力工作,只要到了一定年龄,自然可以获得晋升。这样会增加他们的惰性,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第二、教龄工资到一定年限就不再增长也不完全合理。新加坡规定从事教育事业27年以上的教师,工资不再增长,也没有教龄工资。其解释是为了不一味地夸大年龄资历的作用。但是笔者看来,这恰恰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重视年龄和资历会挫伤青年教师的积极性,而规定到了一定年限工资停止增长又会损伤老教师的积极性。不能否认,工资对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如果停止其工资增长,势必让一部分教师产生失去目标的感觉,导致其得过且过。
  
  三、启示
  
  新加坡中小学教师晋升制度以其灵活高效著称,给我国的教师晋升制度的完善以很大的启示。但是我们在借鉴他们的做法时,应该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不可盲目照搬。而且,新加坡的教师晋升制度中的不足之处也应该让我们引以为戒。
  1.建立以校长为主导的简洁高效的教师评价机构
  我国中小学各级教师晋升一般由各级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各级评审委员会由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学校校长、教师和专家组成,各级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三人,委员若干人。笔者认为,评审委员会中有校长、教师和教育专家都无可厚非。毕竟校长和教师对评审对象有较深的了解,教育专家的参与可以使评审工作更具科学性。但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就没有直接参与的必要,他们可以给予宏观的方向性的指导,或政策支持。另外,评审委员会也不必有那么多人。在新加坡,教师晋升的评审工作基本上由校长一人承担,只有当校长和被考核教师的意见相左时,才会有教育部的人参与。当然,由于新加坡中小学校长只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相对比较单纯,可以有较多的时间用于教师的评审工作。我国中小学校长的管理工作相对繁重,因此可以由一两位教师或专家协助。需要注意的是,参与评审的教师与专家必须有很高的威望,并且与被考核教师没有利益联系。为了预防他们徇私舞弊,可以像新加坡那样将评审结果交由教师本人签字方可生效,如果教师有异议,可以向上级部门反映。
  2.削减论文在教师晋升中的比重
  新加坡人认为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不同,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成绩主要体现在教学实践上,而不是体现在学术水平和科研成就上。新加坡政府也鼓励中小学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把这些经验形成文字发表,以供其他教师参考。但是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实际教学工作,而不是为了晋升职称去发表文章。这样,教师就能减轻心理压力,更好地投入教学。然而,在我国,虽然教育部并没有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晋升必须要有论文,只是说要参加教育科研。但是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小学校为了便于操作,片面强调论文在晋升中的比重,更有甚者竟实行论文“一票否决”,致使有些教学成绩突出但没有发表论文的教师只能自认“倒霉”。现在很多中小学教师为了顺利地评职称,就弄虚作假,有的请好朋友代笔发表,有的将自己的名字挂在发表文章的人的名字后面;有的到报社、杂志社找门路,出高价买版面以图发表等等。鼓励教师将其教学经验形成文字并没有错,这样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教学有更清晰的认识,无形中形成一种促进力量,而且可以给同行以借鉴,使他们更好地改进教学,但是不要与晋升挂钩。这样才能为教师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使其迅速成熟起来,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学生。
  3.取消教师晋升的名额限制
  在我国,由于晋升名额的限制,即使教师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也可能不能获得晋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且教师为了晋升,难免会与同事竞争,从而产生心理隔阂,甚至勾心斗角,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而在新加坡,教师晋升只需要达到国家和学校规定的标准,一旦符合晋升要求,可立刻获得晋升,工资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不需要等待国家分配名额,也不需要为了名额和同事竞争。而且如果有竞争的话,也是与教师自己竞争,看自己是否潜心教学,是否爱护学生。这就造成了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负责的良性机制。为了能够让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国家应设法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笔者建议取消对教师晋升的名额限制,而是因地制宜地制定晋升的标准,只要达到这一标准,就可获得晋升。
  4.不能过分迷信年龄资历
  新加坡教师晋升制度的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过于重视教龄和资历,说年龄和资历就是经验的最好标志。但年龄和资历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教师的水平,如果把年龄和资历看得过重,就会损伤青年教师的积极性。现在我国虽未明确规定年龄资历在教师晋升中所占的比重,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年老者先上,年轻者要让。而且这种论资排辈观念不仅在学校里存在,在各级职改部门以及评委们中也存在。这种现象易使青年教师认为评职称主要看年龄,从而进取心减退,工作热情降低,形成了一种熬时间的心理,极不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建议在职称评定过程中,不要过分迷信年龄和资历,而是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相同的标准下进行公平竞争。
  
  参考文献
  [1] 刘茗.简明高效的校长负责制——日本、韩国、新加坡校长负责制比较.中国教育报,2003-10-12(5).
  [2] 范谊.新加坡教师晋升制度评介.比较教育研究,1995(2).
  [3] 王学风.新加坡基础教育.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4] 肖华平.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与管理,2000(10).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