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试谈中考质量与试卷结构优化

作者:张志群




  试卷作为考试主、客体交互作用的媒介,试题、试卷结构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考试效果,影响考试质量。从系统的角度看,结构决定功能,同等数量和同等质量试题以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试卷结构,其整体测试效应亦会随之改变。所以,试卷结构的优化是实现中考量尺标准化和增强考试整体效应、保证中考质量的重要前提。
  中考试卷结构,主要是指中考试卷所包含的考试内容、目标、题型、难度、分数、时限六种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方式和各要素的比例关系。中考试卷结构的优化,就是要根据中考性质和目的要求,以考试标准、课程标准、配套的教材和考生的身心特点为基本依据,科学确立中考试卷的内容结构、目标结构、题型结构、难度结构、分数结构和时限结构。笔者认为,中考试卷结构的优化,重要的是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把握一个前提
  
  中考试卷结构优化必须准确把握中考性质、目的、对象和功能需求,这是基本前提。中考既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又是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它不仅检测学生学完初中三年的课程内容,是否掌握了初中阶段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达到了初中毕业的水平;更为主要的是中考具有把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区别开来,为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提供知识与能力依据的选拔功能。所以,在确定试卷的内容要素和能力要素时,既要充分考虑其对基础教育的导向性又要考虑高级中等学校选才需求的适合性。
  
  第二,抓住两个核心
  
  在中考试卷结构的六种要素中,内容结构和目标结构是核心,对其他四种要素结构的确立,具有定调立标的作用。设计中考试卷内容结构,应明确各科课程标准、教材中各分项内容的地位,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目标层次的确立,要按照所考科目测试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在兼顾对一般能力考查的同时,注重对学科特殊能力的考查。
  
  第三,协调四种关系
  
  中考试卷结构所包含的六种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多维多层结构系统。在确立各类结构时,不仅每类要素的结构要合理,而且各要素结构间的关系要协调,其中要特别注重以下四种关系:一是内容结构、目标结构和题型结构的关系,二是内容结构、目标结构与难度结构的关系,三是内容结构、目标结构与分数结构的关系,四是题型结构、难度结构与时限结构的关系。
  中考试卷结构六种要素,其中内容、目标是主体要素,题型、难度是派生要素,分数、时限是依附要素。本文结合往年中考试卷评析资料,对中考试卷每一要素结构的优化加以分析。
  
  1.内容结构的优化
  内容结构是指一份试卷所含内容的组成部分,以及不同内容所占的比重与相互关系。试卷内容结构的确立应把握三个基本点:试卷所含内容的不同组合成分,应能如实反映所考科目教材的基本内容体系;内容的各组合成分之间,需有内在联系,能正确体现教材内容点与面的关系;试卷各分项内容在全卷内容中所占的比重,应与各分项内容在所考科目内容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称。
  试卷内容结构确定过程中,如何把握试题对知识点的覆盖率,历来是中考试卷结构优化的一个难点。课程标准中关于知识和技能层次的划分,对考查范围的覆盖情况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以1998年中考物理试题覆盖率为例,辽宁为92.6%,南京、甘肃约为75%,差别比较大。尽管各地覆盖率不同,不过保持适当高一些的覆盖率已成为共识。
  虽然提高覆盖率有助于降低试题难度,全面考查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深挖洞”,但又不可盲目追求高覆盖率,将试卷搞成“大杂烩”,而应有所侧重,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中考试卷内容结构优化,不能单纯强调知识的覆盖率,而应突出教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对要求“掌握”和“理解”的内容覆盖面应高些,而要求“知道”、“了解”的内容覆盖面可以低些。
  
  2.目标结构的优化
  目标结构是一份试卷所要测试的目标层次和不同层次测试目标所占比例。中考试卷的目标结构优化,必须紧扣中考标准对知识能力水平的要求,并注重所考科目测试内容的性质与特点;不同科目考试的试卷目标结构,不能简单套用某一种固定模式;同一试卷不同层次测试目标的比例,应适合考生主体认知能力的水平,并切合中考的性质和目的。国家新课程标准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目标作出了规定,中考试卷的目标结构如何切实地体现这三方面的目标,是今后中考试卷目标结构优化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题型结构的优化
  采用何种题型是依据考试内容和目标的要求来确定的。不同的题型在测试的功能和评分误差的优化上具有不同的效果,为了保证中考的科学性,应采用多种题型组合,将学科内容、能力分解后使题型与内容、能力相匹配。近年,随着中考形式的改革以及考试内容和目标的新变化,中考试卷题型结构也有新的变化。政治、历史、文科综合等考试科目,越来越多的地区采用开卷或开闭卷结合的考试方式。开卷考试有利于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如何在开卷考试中保证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是题型结构设计中要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物理、化学、生物、综合理科等科目的考试中,有不少地区设置了实验操作考试或考查。如何保证“统一评分、优化误差控制”,并从单纯考查实验操作技能,转向在考查实验设计和实验探究能力方面有所突破,也是今后中考题型结构优化需要创新的问题。
  
  4.难度结构的优化
  试卷难度优化的目的是使得全卷难度的分布状态和不同层次难度试题的比例恰当,以符合考试目的要求。难度结构的优化,既要考虑考试的目的、性质,也要考虑应考主体解题的心理特点。二考合一的中考集水平检测和选拔功能于一身,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下,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试题难度得到了较为适当的控制,但各门学科试题难度存在较大的地区不平衡,2001年全国中考试题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全卷难度:政治为0.50—0.85;语文为0.61—0.75;英语为0.34—0.81;数学为0.56—0.60;物理为0.55—0.60。另外,试题易、中、难的结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以语文为例,有的地区难题较多,比例为5∶2∶3,也有的地区为8∶1∶1;6∶2∶2;5∶3∶2;4∶4∶2等,各地区试卷难度结构差异较大,主要是标准不统一造成的。
  笔者认为,中考试题难度应当合理分布,以使之具有良好的鉴别力。鉴于中考的(水平考试、选拔考试)两种功能,总体难度应在0.65~0.75,以体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易、中、难题型的比例,以3.5∶5∶1.5为宜,也可选择6∶2∶2或5∶3∶2,在高分段适当增加区分度,并注意由易而难的梯度。
  
  5.分数结构的优化
  分数结构的优化与内容结构和目标结构的关系最为紧密,赋分的多少以知识点与能力层次在考试整体中的重要性为依据。试卷分数结构的优化应注意三个要点:一是不能完全按题型定分。需从试题内容、测试目标要求和题型三个维度综合考虑。二是考试内容各组成部分的分数比重,应与该部分内容在所考科目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保持一致。三是应有确定试题分值的共同参照系,以使全卷各题的分数基本等值。
  
  6.时限结构优化
  试卷的时限结构,是指一份试卷的限定测试时间和各道试题的解题时间,以及各类试题解题时间在整个测试时间中的比例关系。时限结构的优化,要综合考虑考试的特点、目的要求、试卷题型、题量、难度、施测方式、考生的身心特征等因素。
  中考题量与考试时限有较大的关系,目前中考改革,分值增加、题量减少是普遍趋势。一份中考试卷以多少题量为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1999年的全国中考试题评估分析表明,语、数、外三科题量分别由43个、32个、100个减少为35个、30个、100个。如果题目数量偏多,要达到既考查基础,又考查能力的目的是较难的,因为考查能力的试题需要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题量过多,考试时间紧,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过大。
  以上六种结构的优化,应有一个整体的系统观念,切不可只注重单项结构的科学性,优化过程中必须通盘考虑、彼此兼顾。否则,其中任何一种结构的不合理,都将影响试卷结构系统内在关系的协调,进而影响中考质量。
  
  参考文献
  [1] 廖平胜.试卷结构及其确立的基本要领.高教自学考试,1997(6).
  [2]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组.初中升学考试标准及实施大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 李建平.中考应该怎么考——教育专家对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及审题的建议.中国教育报,2002-6-19(5).
  [4] 荆门市教育局基教科.荆门市2005年初中升学考试大纲.
  [5] 中考难度题量如何控制?——教育专家对中考命题改革的评析和建议.转引自http:www.kcl00.com(康成书院网站)2002-7-10.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