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作者:雷其坤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要切实提高阅读能力,必须重视课外阅读。但书海茫茫,不能乱读一气。对于中学生来说,结合课内学习开展课外阅读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
  
  一、学习节选课文,阅读原著原作
  
  不少课文是从名家名著中节选出来的,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节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施耐庵的《水浒传》,《生命的意义》节选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狼》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范进中举》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学习这类课文,可在课外阅读原著,这样能使你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全面深入理解课文。
  阅读名著大有裨益,但需要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有计划地阅读。
  
  二、学习名家名篇,阅读评论文章
  
  选入课本中的文章,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要对作品熟读精思。在此基础上,阅读一些对课文进行评论、赏析的文章大有好处。写评论的人往往对作品有深透的理解,能够切中肯綮地指出其得失。评论家的意见,可以作为阅读理解时的借鉴。对课文的评论往往不一而足,参阅比较,集思广益,可以启发思维,活跃思路,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识。
  
  三、学习引用名句,阅读原诗原文
  
  许多课文,都引用了一些古典诗文名句。课外可以扩展开去,阅读这些诗文名句的原诗、原文。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开阔眼界,提高文学修养。
  要注意的是,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而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引文是用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引文的引用意义与其本来意义,有的完全一致,有的有所变化,有的甚至迥然不同。
  
  四、学习文人作品,了解作者其人
  
  古人有“知人论世”之说,即阅读作品须了解作者,也须了解产生作品的时代、社会环境。全面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道路、思想性格、创作成就等方面的情况,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学习文人的作品时,可在课外阅读作者的自传或日记,或有关作者的介绍、评价等方面的文章。
  
  五、学习典范作品,阅读背景材料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任何作品都是一定时代和社会的产物。只有把作品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作品。课外可以阅读与课文有关的历史材料和文学史料及相关的材料。
  
  六、学习某人文章,读其另外作品
  
  中外许多著名作家,写出了大量精美的作品,但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却十分有限。在学习某位作家的作品时,可在课外阅读这位作家的其他优秀作品,进行专题阅读。如学习余秋雨《道士塔》,可以选读作者《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散文集中的作品。
  
  七、学习某类课文,阅读同类作品
  
  中学语文课文有各类文体,每类文体还可分为不同小类。学习某类课文时,可在课外阅读同类作品。如学习了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可在课外阅读几则消息,用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去分析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
  
  八、学习某篇课文,阅读同题作品
  
  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可在课外阅读其他作家写白杨树的作品;学习高尔基的《海燕》,可在课外阅读其他作家写海燕的作品;学习《死海不死》,可在课外阅读介绍死海的文章;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可在课外阅读描写雪的诗、词、文章……
  
  九、学习改定文章,阅读文章初稿
  
  许多课文都经过了作者的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如能找到作者的初稿,拿来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看看哪些地方作了修改,想想为什么要这么修改,这对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好处。
  
  十、学习某些课文,阅读争鸣文章
  
  对课文中的有些问题,人们的看法不尽一致;对有些问题又有人会提出新的看法。阅读这类争鸣文章也很有意义:可以开阔眼界,择善而从;也可以受到启发,提出新见解。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