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初中英语开放式课堂教学摭谈

作者:潘林英




  英语开放式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以英语知识教学为载体,以课堂教学及其延伸和拓展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构建全方位的英语大课堂教学体系,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把学生从生硬的单词记忆、繁琐的语法分析和单向的教师灌输中解放出来,开放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训练以及评价体系,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苦学”为“乐学”,着眼于学生的主动探究,具体的感悟和体验,从而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它将有利于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确立开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它的确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智能程度、学习状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目标。开放的教学目标,强调的是教学对象的个性化。因为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现实人,其发展状况存在着千差万别,用统一的要求,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的。所谓教学目标个性化,就是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把教学目标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目标较高,B层目标中等,C层目标较低。然后把学生分成a、b、c三等,a是优等生,b是中等生,c是学困生。a等生要求达到A层目标,b等生要求达到B层目标,c等生只需达到c层目标就行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自己的目标,从而使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最大限度地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英语的潜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开放的教学环境,其实就是开放的师生关系和开放的课堂教学气氛。要使学生喜欢英语,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平等、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彻底放松的心理氛围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愿望和充分表现自己想法的情感。为此,教师要走下讲台,“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积极引导、帮助、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心甘情愿地做学生的引路人、倾听者、兄长和朋友,努力营造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的学习和身心都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三、整合开放的教学内容
  
  教材仅仅是例子,光凭教材是学不好的,尤其是语言学科——英语,更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应用性。所以,教师的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环境开放,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开放,要以学生熟知的情况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既要立足教材,更要超越教材,要根据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拓展教学内容的时空。就是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又要选择与学生现代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兴趣材料,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整合,赋予现行教材内容以新的活力。例如:JEFC BookIII Lesson70是讲述中国种植防护林,防止土地沙漠化的科普文章。学生对“西部大开发”、“三北防护林”知之甚少。课前就应该让学生收集有关“厄尔尼诺年”、“沙尘暴为何肆虐”等信息,让学生对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有了初步了解;课堂上再给学生播放了2002年北京遭受的几十年罕见的沙尘暴的资料片,让学生了解种植防护林的必要性和我国开发大西部的一些情况;并播放了未被污染的地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植被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这样,把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材料进行整合,通过这些新增的内容,学生不仅更好、更透彻地掌握了课本知识,而且开阔了视野,激发了爱国热情。
  
  四、实施开放的教学方法
  
  教育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做。”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所以教学方法应该是开放的,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问答式教学,似乎是最传统的,但如果巧妙地运用,也是开放的。如:
  JEFC课堂教学几乎都要使用“ask and answer”,教师要根据问题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1)复述型问答。学生着重字面意思理解,如“How do you usually go school?”“What does he do?”学生回答时,只要把有关文字复述出来就行了。(2)演绎型问答。学生必须把概念具体化,如“What is ‘Christmas Day’?”“What does ‘population explode ’mean?”(3)概括型问答。学生在事实感知基础上抽象出概念,如根据JEFC Book Lesson18问What is take-away food?(4)分析型问答。要求学生必须表述事物的因果联系,如JEFC Book Lesson18 Why did the accident happen?学生分析,有认为本次交通事故的直接责任人是卡车司机,因为米袋是从卡车上掉下的,有认为是摩托车司机的责任,因为他在拐弯处车速太快,然后我与学生共同讨论:Why did the bag of rice fall off the truck?(5)想象型问答。这类问题在于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如JEFC Lesson78问:What will happen on the earth in about 600 years if we don't control population?问题是假想的,就要求学生不拘一格开阔思路。(6)评价性问答。如JEFCB Lesson78问:What do you think of Edison?JEFCB Lesson14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an upstairs?等。
  实施开放式课堂问答要求教师在某一问题的设计上应充分揭露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横向展开,便于迁移;要搭桥铺路,授予拐杖。教师能创融洽的问答气氛,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从容思考。对于答案,不必过分追求标准,只要合理,应给予鼓励。教师更应鼓励学生的标新立异,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
  
  五、设计开放的作业训练
  
  传统的作业训练是多统一、少选择;多静态、少动态;多书面、少口语;多室内、少室外。而英语是语言交际工具,更应该讲究它的口语交际,实际运用。所以,教师要多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如即兴演讲、辩论、课本剧表演、模拟记者采访等等,也可以设计一些任务型的作业,让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把书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学生既有兴趣,又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效果也一定不错。如:JEFC Book III Lesson67主题是了解8个“常见标志语”(signs)。教师布置课前任务:收集本校和其他公共场所的标志语并且自主学习与本课相关的词汇,然后师生共同交流收集的信息,获取更多的信息;最后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英语或汉英两种语言制作校园或其他标牌。这样,教师利用社会这个开放的大课堂让学生学到比课本知识多几倍的实用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并通过成果展示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大大激励了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决心。
  
  六、建立开放的评价体系
  
  开放的教学评价首先要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开放式评价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综合素质的考查,就拿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说,学生听的态度,讲的次数,读的多少都是评价学生的参数。不仅如此,更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其次,要注重“形成性评价”。要强调的是评价主体的互动性,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作,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结果本身的正确性,比如我要求学生对自己每天的学习情况作一个简单的小结,作为期末评价的内容之一。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并给予多次评价机会,将评价始终贯彻于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如上课时的频繁的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袋等,其目的在于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
  事实证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行开放式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热情,拓宽了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范围和途径,有效地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胡春洞,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 张正东.外语教育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 范谊,芮渝萍.面向21世纪外语教学论——进路与出路.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
  [4] 华伟.开放式课堂教学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