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透视班级的“情绪管理”

作者:刘佳英




  情绪智商(EQ)现在听起来并不陌生,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认为:“EQ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戈尔曼教授认为,一个人的成功,IQ的作用只占20%,另外80%是EQ的作用。情商对人的一生造成深远影响,它对培养当代高中生心理综合素质、加强人际关系、协作创新能力、发挥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以及智力、情感、意志的协调发展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但在现代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的“情绪管理”却或多或少地被忽视,班集体中的学生情绪管理更应当作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必修课。
  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情绪管理是在认识自己或他人情绪的基础上,引入情绪智商,提高认识自身情绪、控制自身情绪状态、认识他人情绪并作为人际交往的指导、激励自己和他人等的能力。而本文讲的情绪管理是将情绪提升到教育管理理念的层次上进行研究和探讨,根据班级体中学生情绪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基本规律,教师能够引导或帮助并最终让学生学会具备管理和提高自己情绪处理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育者特别是高中不同年级的班主任来说,应打破传统的那种理性情绪上的教育方式,班主任应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理论为基础,采取恰当的问题解决策略对学生实施“情绪管理”。这就需要大量的感情投入并探索学生积极健康情绪的方式。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要善于控制和管理学生的情绪,启动班级情绪管理的神奇按钮才能以情绪带动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情绪表现程度提高学生的情绪处理能力。实践证明,没有情绪的班级,是平庸的班级;拒绝情绪的班级,是悲哀的班级;扼杀情绪的班级,是残酷的班级。所以,对于班级的情绪管理,班主任可以分别采取下面策略。
  
  一、班主任首先应具备调控情绪的本领
  
  1.乐观向上
  班主任积极的心境来源于良好的品德和个性,热爱学生,兴趣广泛,心态自然就会平和,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学生活动中真实可亲的一员,情感上真正和他们融为一体。每天从早上就给学生阳光般的心情,如利用早自习的最后几钟给学生读自己看到思想性和教育性极强的故事;采取合适的方式给过生日的同学祝贺生日等,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会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也会保持愉快向上的情绪状态,如果经常是阶级斗争的脸或经常发脾气,学生必然会感受到压抑与沉闷。
  
  2.宽容、真诚
  班主任要胸怀开阔,用宽厚的爱去感染、鼓舞学生,公正的评价每一个学生;宽容学生的每一个错误,而不是把他们视为犯错的群体,发泄自己情绪的对象,体罚他们更是愚蠢的行为;真诚的和学生发生心灵上的沟通与相互承认和理解;根据客观因素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建立适合自己班级整体气质的和谐的班级气氛,使其适应管理学生的需要。我就曾经在班规中规定,根据学生犯错程度不同采取“惩罚”的措施是表演不同难度的节目,避免了体罚、批评、唾骂等方式带来不良的影响,这样学生压力不大,更锻炼了他们某方面的素质,倍受大家的欢迎,效果不错。
  
  3.积极关注
  积极关注是班主任理解学生情绪、情感,步入学生情感世界的前提,能在瞬间捕捉表情和行为的细微变化,迅速而准确地观察学生,深入细致地体验学生的情绪状态,全面而客观地洞察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真实地判断所发生的情况而不为假象所迷惑。不仅关注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学习、交友等各方面的情绪表现,还要经常和家长沟通,这对管理学生情绪也是很有益的。
  
  4.因材施“调”
  我对班级部分情绪表现明显的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并采用情绪状态量表来加以记录、研究和归类。60多名学生中,高一属于“陌生期”,刚刚入学的学生10%左右情绪表现内外不一致,不会评价周围的人和事?鸦高二是“松懈期”,走过高一陌生期又没有高考的压力,60%左右的学生情绪反映都有两极波动性,虽然不能达到“见花落泪,对月伤心”的程度,但顺利时得意忘形,受挫时垂头丧气,情绪的反应强大,很容易走极端的,让他们学会保持一种平和正常的心态,减少“郁闷、憋屈”的心理;到了高三属于情绪的“压力期”,面临升学压力和来自家长的期望等因素,5%左右的学生情绪具有蔓延性、传染性,可能殃及周边同学甚至全班,这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单独跟他们进行情绪方面的梳理等等。另外,班主任在把握住少数学生的个体情绪及其产生原因之后,要为学生分门别类地建立好各自的情绪档案,当具有广泛性的情绪变化的时候可以采取班会、团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调节效果是不错的。
  总之,班级的60多名学生中经常表现出负面情绪(愤怒、悲伤、恐惧、怨恨、羞耻等)比正面情绪(即爱、快乐、喜悦、惊喜等)再现的强烈(但并不意味着次数多)。他们在情绪表现和情绪体验上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所以要针对他们的不同时期的情绪表现特点,进行不同方法的管理。
  
  二、班主任要加强学生的情绪调控
  
  如果班主任单方面地调控自己的情绪,而不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也很难达到管理上的步调一致。因此加强学生情绪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情绪的调控,要让学生学会做到以下几方面。
  
  1.表达情绪
  给学生充分梳解自己情绪的空间。班主任应当创设坦诚、民主、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即良好的情绪环境,这样才能为学生调适情绪作好前提和准备。把平时学生表现的若隐若现的负面不良情绪加以归类总结,有针对性地定期组织班级学生进行有关心理教育的班会、团会活动,给全体学生适当宣泄机会。
  (1)引导学生能正视并接纳自己的情绪
  有情绪是正常的,不能正视、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到是不正常。既然情绪已有,就应当正视它,根据自己的情绪去体验这种心理状态。可以利用班会和团会活动等给学生讲授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要让学生知道“人一定会有情绪的,压抑情绪反而带来更不好的结果”,让学生学着体察了解自己的情绪,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2)学会适度的表达
  “情绪是一种传染病”,并不是所有的情绪表现出来都很正常,特别是在一个班集体中,有些负面不良情绪表现出来影响班级的全体情绪,所以应当让学生学会辨别情绪,因人、因地、因时合理适当地表达。如果学生学会了制怒和渲泄情绪,就意味着其情商的提高,调控情绪能力的增强,便会为自己制造一个好的心情,为集体创设一个好的情绪氛围。
  
  2.互动情绪
  沟通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对于不良情绪表现持续时间长、严重的学生因人而异,个别沟通。班主任可以创造和谐的气氛环境,从交谈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这种方法可以客观地多侧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便于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做出正确的引导,疏导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首先,要认真倾听,进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与他人互换角色、位置,这样有利于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许多智慧灵感与真知灼见火花的产生都需要一个心与心的碰撞与沟通的过程,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智活动或实践来获得情绪的成熟。这是感染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有效手段。
  (1)倾听中运用鼓励性评价
  听中经常给予鼓励和帮助,用班主任的每个眼神、话语、手势、动作给学生带来安慰和鼓舞。应当定期对个别学生进行情绪上的心理辅导,激励和帮助他们走出情绪的困境,避免不良情绪的蔓延。
  (2)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待
  教师要善于将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用某种观点加以客观中肯的分析,充分发挥情感所具有的与人交流、共享、相互生发、互相感染的特性,从而对学生成才提出不同的正面期望,并尽快被学生洞悉,这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良好的积极定势。在期待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时期的情绪期望,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加以提高和改进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