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中学教师坐班制的利弊分析

作者:盛 舒




  一、问题的提出
  
  不需要坐班一向被认为是在大学任教的一个“职业优势”。但部分大学也在近两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实行了一项新制度——教授坐班制。在中学,特别是县区的高中,教师普遍实行坐班制。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县区的教育局都向各中学下达了升学指标,为了完成任务,学校领导相应地向各班下达了指标,于是,领导和老师都像加足马力的机器一样拼命地想方设法地工作着,教师也像工厂里的工人一样实行坐班制,除上课时间外,每天8∶00am—12∶00am;2∶50pm—4∶50pm一定要在办公室里办公,因这还不到八个小时,于是,有的学校就规定每天晚上从7∶00pm到8∶00pm,或从8∶00pm到9∶50pm,老师一定要到办公室里签到,每段时间里都有专门人员检查登记,你若碰巧要上厕所都得托人请假,缺席者和迟到早退者的名字都将在每周周末的例会上被多媒体投影到大屏幕上,由专管教学的副校长念一遍名字,到期末结总帐时还将要被罚款,罚多少由校务会决定。
  
  二、坐班制的好处
  
  便于学校管理,有利于学校抓好师风、师德建设
  现今,相当一部分老师,把时间大量花在到外面兼课、兼职上,有的甚至打牌赌博,自身业务倒不见得有多大长进。坐班制可以强化劳动纪律,加强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杜绝少数教师不经学校批准私自外出带课的现象,制止一些师德不好的教师参与一些不良的社会活动。学校领导一有重大事情要安排,就可以马上通过校园广播系统播送通知,召集所有教师开会,给每个教师分配工作任务。领导若想找某个教师谈工作,可以随叫随到,方便快捷。
  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加强教师间的沟通;有利于加强教研队伍的团队精神。
  社会环境变得日益复杂,校园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学生们的视野更加广阔、思维更加活跃、创新意识更加增强,面临的问题也较以前增多。教师只有密切与学生联系,才能把握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需求,调整好授课角度、知识结构,为学生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把学校“尊重的教育”这一理念贯彻到实处。对于这一制度的实行,学生普遍持欢迎态度。一些学生反映:“以前,老师讲完课,夹个包就走了。有什么问题想找老师,得打手机、发邮件,或者干脆到老师家里去。现在,直接去办公室就行,地理、心理距离都近了,交流也更加直接方便。
  另外,教研团队要提高整体战斗力,成员间的及时沟通、默契配合、精诚协作必不可少。由于不坐班,教师大都独来独往,对他人的研究课题和教学思想方法缺乏了解,相互间缺少学术思想的碰撞与交锋,缺少异质思维的砥砺与启发,不利于提高教研效率、提升质量、节约资源。
  推行教师坐班制以后,教学教研工作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师有了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具体表现为过去不坐班时那种松散的风气不见了,教师办公室内冷清的景象消失了。教师在备课上更下功夫,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教研的机会增多,气氛浓厚。由于教师全力以赴搞教学、钻教研,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每周一次的分组教研活动,规定了明确的目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年轻教师要上达标课,中青年教师要上规范课,优秀教师要上特色课。每课必评,每项评课都要有优劣分析,评价机制更趋客观、完善,教师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三、坐班制的不利因素
  
  第一、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恰如其分的发挥,反而培养出一批惰性教师
  “教师从事的是崇高而又神圣的事业,集天下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教师现在从事的是一种艰难的职业,无论是大学老师还是中小学老师,都活得很累。老师迟到早退缺席多一点就有下岗的危险。有的学校每个办公室里还装有监控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不自由,他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全然没有生活在“盛世”里并从事“神圣事业”的感觉。他们一般只能顺从领导的摆布,这种受压抑的情绪不但破坏了教师之间的信任与合作,而且又发泄到学生身上,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压力和各种伤害,导致整个教育系统功能的恶性循环。
  为教师工作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恰如其分的发挥。因此学校管理要尊重教师人格,给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上一定的“自由度”。如果对教师实行“坐班制”,犹如给教师戴上了“紧箍咒”,心里边再急,不到十二点下班谁也走不了,就是没事在那儿呆着也得呆着——八小时死坐班制。老师的办公电脑,理应用来搜集资料、研究教材、设计教案、制作课件、与校内外同行交流教改教研信息,当然还应用于学习现代化教师必须学会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涵盖多媒体、网络和虚拟技术的整合技术。自从配了电脑,昔日冷冷清清的老师办公室骤然热气腾腾,只是在电脑上备课、学习的不多,玩游戏、看碟、下棋、打牌赌钱的不少。
  这些信息很快就由学生和家长反映到校长和相关部门,校长很恼火,不得不多次在教工大会上批评,宣布“谁在办公室电脑上玩就收走谁的电脑”,“谁在办公时间打牌就立刻解聘谁”。不过仅仅是说说而已,没有动真格。
  每次考试出题目,命题老师虽说都有办公电脑,虽说都通过了计算机一级证书考试,但打字仍不熟练,试卷只能在纸上手写或用剪刀裁剪,或者在资料上找套题誊印,连英语试卷也是手写誊印的。一位老同志见了大发感慨:“二三十岁的年轻老师,配了电脑后连打字都不愿学,花五百余万建校园网难道就是为了给他们添置一个高级玩具?这样下去,几十间多媒体教室装备好了后不也会变成‘多霉体’?”
  学生为应试而学,负担越来越重;老师为应试而教,要求越来越低;补课多,课时就多,一节课内容可作几节课教,简单重复可以没完没了,教课没压力了;资料订得多,指挥学生游题海、对答案成了重头戏,备课变简单了,资料是制订的,各式各样的题目如山似海,谁也做不完,没有必要自己动手编写、打字;老师备课、教课变得越容易,钻研教材教法的惰性就越大,提高教学水平的压力就越小,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的紧迫感就越弱,玩耍的时间、乱七八糟的事情自然就越多,反正要在办公室呆那么长时间。
  第二、坐班制浪费了很多想干实事的老师的时间,让不干事的干扰干事的。
  学校如果真的要实行坐班制,也应加强对坐班时间里教师的管理,不能让聊天、上网聊天、打游戏、看电影成为主流,让那些想干点正经事的老师也干不成,心里很气愤但又不好开口得罪同事,只好天天浪费时间,晚上再回家加班赶出来。你说,这坐班制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吗?对于那些没上进心的人,你即使要他们二十四小时在办公室,他们也还是不会做正经事的,他们永远在玩。
  
  四、建议
  
  “去除”管理:教师管理的最高境界
  就当前学校管理工作情况来看,我们一些学校对教师管理普遍存在着重管事轻管人,重管结果而轻管过程的倾向,更有甚者,要求教师每天上班签到、坐班定时和下班点名。
  我们知道,教师是在学校集体下以个体为主的劳动,具有艰巨性、连续性、创造性、隐含性。教师除完成学校的教学工作外,备课、批改作业、辅导、自我学习、收集资料、教研科研以及家访等都很难在“八小时工作时间”内在特定的办公地点完成,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的工作数量和质量也是很难用一个标准的尺度来衡量。另外,教师的职业活动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而教育成果却是集体创造的,一个人的培养需要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就一所学校来说,单是教学常规的形成就需要各任课教师的配合、后勤的保障等全体教职员工的通力合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