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教师专业日记两则

作者:包朝龙




  教师专业日记是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实践活动各个方面的反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养成写专业日记的习惯。教师专业日记的写作,既是教师追寻教育理想,进行富有个性的教育研究的方式,也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寻找有“意义”的细节,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从而构筑专业成长的精神家园的历程,笔者在二十多年的化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养成了撰写专业日记的习惯,切身体会到专业日记对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及专业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对引导教师成长,有多方面的功能。
  英国学者克里斯汀·奥汉隆认为,教师专业日记写作有四种类型:报导性写作;解释性写作;审思性写作;完整性写作。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刘正伟教授则把专业日记分为两种,一种是叙事型,即客观地记录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有关经历与事件;另一种是评述型,是在叙事的基础上,对事件、经历进行诠释、批判与反思,以寻找更加完善的教学思路和方案。笔者在平时的专业日记写作中,主要以刘教授所提出的“评述型”写作为主,现列举两例,供同行参考。
  
  日记一
  
  2005年9月28日
  9月26、27日,笔者有幸参加05年衢州市高中化学优质课的评比活动并担任评委,亲眼目睹了8位来自全市各地选送的优秀教师代表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可谓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这次比赛的内容是高一化学第三章“物质的量”的第一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抽象、难懂的,而且非常容易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数量等混淆起来,以致错误地理解“物质的量”的涵义。因此,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是学生学好这一章知识的前提条件之一。每位参赛教师在处理教材和采用教学策略上,都能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来指导课堂教学,如衢州二中伊利梅老师“由曹冲称象的故事和让学生亲身体验称一颗绿豆的实验,引出化整为零的思维方式”;衢州一中陈坤樟老师的“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建构概念体系”;衢州三中的傅华欣老师的“课堂教学的精彩设计和清晰科学的语言表述”;龙游中学徐素芳老师的“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思维模型”;江山中学毛凌凌老师的“问题教学法“;巨化中学黄德聪老师的“类比教学法”;开化中学程俭老师的“‘大伯,你车上有几粒大米?’的漫画引课”;常山镇中方慧君老师的“设疑——探究——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等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笔者听后也有很大的启发和收获。
  但在给我们启发和收获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如板书,语言表述,选手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老师的语言感染力不强,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缺乏与教学的有效整合,给人一种“形式主义”的感觉。
  (3)人文素养有待提高,对基本的化学史了解不多、不深、不透。有位老师甚至说:“阿佛加德罗常数是阿佛加德罗提出(或算出)的?这种非常低级的错误,不应该出现在课堂上,这说明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很好地查阅相关资料。
  (4)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提出问题,让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与讨论,这方面也有很大的探讨余地。有的教师还是没有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在教学行为上表现为对知识的灌输而不是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必须选择能引发讨论的话题,用少量的知识点燃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没有这一点,单纯的知识灌输再多,也是没有长远效果的。
  总之,这次优质课评比活动,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化学课还是不多,反映出教师的教学创新力度不足,所以加强教育理论和创新方法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迫在眉捷。
  
  日记二
  
  2005年11月2日
  为了了解初中学生学习的情况,并更好地开展高中化学的教学工作,11月2日,我校化学组全体教师与华外科学组的全体初中老师,在华外开展了“初高中联合教研活动”,并在初三年级听取了青年教师姜烨老师的“物质的鉴别”一节课。课后,展开了评课和交流活动,在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作为一名从教只有两年,物理专业毕业的老师,在化学课堂上,姜老师能较准确科学地表述有关化学问题,能采取较好的教学策略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成功的。
  姜老师的教学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主要按照四个环节开展了教学活动。一是提出实验目标(引起注意);二是学生动手实验(探究体验);三是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情感交流);四是归纳小结(达成共识);整堂课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帮助下,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教学效果良好,也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笔者认为有一些问题宜与姜老师探讨。
  (1)在让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并及时指出学生在实验中发生的问题,特别是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问题,如滴管的使用、PH试纸的取用、如何振荡试管等这些实验的基本操作,我们发现,在初中学生中存在较大的问题。
  (2)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如何设置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对初中学生尤为重要。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注意到这一点。记得在80年代听过一位初中老教师的课,虽然过去了二十多年,但记忆犹新,当时老师用启普发性器制取氢气,反应速度较慢,后来老师拿来了一瓶蓝色溶液(硫酸铜),倒入球形漏斗,顿时,速率大大加快,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令人吃惊的现象,使学生几乎大叫起来,学生们急切的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老师没有结论性地告诉同学,而是说“为什么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的气体速率会大大加快?等你们上了高中就知道了”。可以想象,这一悬念,一直激励着同学们,奋发努力,争取考上高中。进入高中后,同学们在学习原电池时,才真正地感受到当时初中老师的良苦用心。
  (3)要多元化地考查化学问题。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也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形:对某个问题的争辩,经常有学生说,初中老师就是这么说的。可见初中学生与高中生相比,对教师的结论性的答案更易接受。所以在教学中应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多元化、多视角地考查化学问题,不能把问题绝对化。如“如何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这一问题中,许多学生提出了很多鉴别的方法,并且有的学生用同样的试剂却实验出不同的现象,如有的学生用硝酸银试剂,通过实验现象,有的认为可以鉴别,有的却认为不能鉴别。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中及时捕捉来自学生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析讨论,并使学生明白:一是化学反应是复杂的,我们所写的化学反应式仅仅是化学反应中的最主要的反应;二是化学反应是有条件的,同样的反应物,受浓度、温度的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发生不同的反应;三是我们所选的方法应该是理智的选择最常见的,最佳的方法。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我个人观点是:鉴别HCl和H2SO4的最佳方法是用氯化钡溶液”,真正体现教师的“平等中的首席”的地位。
  通过以上专业日记的写作,能不断地反思自己或他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失误,它有以下一些功能和作用。
  
  1.强化职业意识,提升教育理念
  教师的职业意识和教育思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确切地说,是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教学矛盾与冲突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通过专业日记的写作,教师可以把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深层思想、教育信念诉诸文字,让自己真实的声音积淀在职业生涯中。如研究什么是好课,好课的价值取向,研究好课的标准等来努力创设新课堂等,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反思记录在专业日记中。专业日记寄托了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以及教育期待,它始终激励着教师向未知的理想奋斗,引导其专业更快地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