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体育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作者:王杰尘




  在现代社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获得,体育课程学习是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社会适应列为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是这一领域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新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规则意识的涵义
  
  “规则”一词,简单地说,是由人们制定出来,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规则在体育中出现得很多,主要是与体育行为有关的各种规范,如体育比赛时的比赛规则;体育游戏时的游戏规则;体育课堂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约定俗成的规范亦可称之为规则,等等。换言之,所有与体育运动有关的活动均与规则相关联,这是由体育的特性所决定的。在体育学习中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不仅有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约束和控制有碍学习的问题行为,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体育课堂学习效率。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规则的社会,任何社会个体与外界的交流都离不开规则的限制。规则化是任何活动有效进行的必要前提和最基本的保障,人们遵守规则的意识程度是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特征,是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个人在学生时代具备了遵守规则的强烈意识,将会对形成终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应注意并加强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二、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1.通过师生共同制定规则,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体验
  根据体育课堂教学中规则需要的项目性质而言,主要有道德方面的规则、学习方面的规则、安全方面的规则、秩序方面的规则、人际方面的规则等内容。上述课堂规则的制定不可凭教师的好恶独断制定,而应经过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形成共识,使学生明白规则制定所依据的价值标准,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共同制定出的课堂规则,能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遵守规则的意识体验,学生也会自觉遵守并乐于承担责任。因此,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制定课堂规则,并让学生明白制定这些规则的必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目的。
  2.通过教学内容学习,促进学生的规则意识提升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学习规则,从而促进学生的规则意识提升。例如:学生学完了篮球的基本技术,通常会进行教学比赛。此时教师就需要讲解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学生通过比赛规则的学习,明白了只有遵守规则,才有可能使比赛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进行。通过经常性学习与实践,学生便会在篮球练习的实践中逐步养成遵守比赛规则的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结合学习内容的实际,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
  3.通过榜样作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情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可对他人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榜样包括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教师的榜样作用;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生体育学习的全部内容和全过程,严格地要求学生在体育课课前、课中、课后遵守各项规则,如着装要求、集合地点、上课礼节、请假见习;游戏规则、比赛规则、考核纪律等,在让学生严格遵守这些规则时,教师自身首先自觉严格地遵守要求于学生的规则,使学生在教师的榜样作用下形成自觉遵守各项规则的情感。另一方面,学生的榜样作用;对于在体育学习中遵守各项规则好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并通过他们施力于遵守规则意识薄弱的同伴。
  4.通过检查评价,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的形成是遵守规则行动的前提。规则意识的形成有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严格的检查和评价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即内化为个人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在班级体育教学管理时,建立遵守规则评价机制,学生共同讨论制定一套遵守体育课堂各项规则的评分标准,通过学生自评、相互评价、教师综合评价等方法进行测评,学期结束时根据每位学生的扣分情况,计算出每位学生的综合得分,计入体育总评成绩。实践证明,对于所制定的各项规则,进行严格地检查和评价,可以有效地避免课堂混乱,维持课堂良好的秩序;反之,如教师只注重规则的制定,而不注意规则的检查和评价,就容易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在评价中也要力戒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状况,努力发挥对规则测评的激励、发展、教育功能。
  
  三、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制定的规则必须明确、合理、必要和可行
  明确、合理、必要和可行的课堂教学规则会有利于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课堂规则都是有利于学生的。如“体育课上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这一规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很不明确,难以起到规则的应有作用;又如“体育课禁止学生上厕所、喝水,有病要请假并在操场见习”,这种规则的制定让学生很难做到,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没有合理性可言。再如“体育课上严禁学生插言”这种规则就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相反,倒是要努力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有效的规则都是明确、合理、必要、可行的。
  2.既定的规则应严格地执行
  规则一旦确立,就要严格地执行。对于在体育学习中表现出的严格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理应得到相应的肯定和奖励。反之,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违反规则的行为,教师或同伴就要立即指出这些不良的行为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即使说是由于规则的滞后性引起的,在规则被修订之前,也应严格地遵守。当然,教师在维护规则尊严的过程中,其态度必须是积极的,因为不恰当的教师行为方式易使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3.执行规则应采用积极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行为一旦获得适当的强化,如赞许、表扬等,就会增加其强度,增强再发生的可能性,并逐渐巩固起来而成为牢固的良好习惯。因此,在体育学习中如果学生表现出遵守规则的良好的意识或行为,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赞许和鼓励,以促进学生力争以后表现得更好。对于违反课堂教学规则的学生,体育教师要力戒使用惩罚的手段,而宜多采用暗示法,让学生在暗示的情境中主动地遵守课堂教学规则。
  4.应抓住关键期培养并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
  基础教育阶段是中小学生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在此阶段学习个体会随着认知环境的改变而不断构建认识世界的个性倾向性,在这一阶段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此阶段体育课程目标的实施中应加强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建构起规则意识,并通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使学生将遵守规则的意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