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外语教师专业化及其专业发展的策略与模式

作者:陆国君




  外语教师的专业成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当前,外语教师的在职研修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广度上都远超于过去,它所追求的目标是以专业发展为价值取向的专业继续教育。这就要求以“反思型”外语教师培训模式取代传统的以传授和训练为特征的“技术型”培训模式。可以这样说,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乃是其健全人格和实践性智慧的成长过程,是寻求外语教师的“人格化”、“个性化”和“文化化”的过程。
  Wallace曾对教师教育、教师培训和教师发展作过辨析,他认为:培训或教育可以经由他人来进行和管理,而发展只能依靠自己。有专家强调:以传授相关学科知识+“教学法”课为基础的外语教师教育难以培养出合格的外语教师,新的培养范式要在正确教育观和教学理念引导下,注重外语学科教学能力的培养,并在培养过程中引入促进外语教师发展的机制。Graves认为:外语教师发展内涵和外延同时进行,内涵发展即通过个人实践和反思,外延发展即借鉴他人的经验和理论。究其根本,外语教师发展指的是外语教师的职业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过程,贯穿他们的一生,反思是手段,发展是目的。
  
  一、外语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世界范围内的外语教师教育专业化运动所经历的两个不同阶段揭示出这样的发展特点:教师专业化的目标从对外在条件的追求转向内在素质的完善,从追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和权力转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追求,体现了教师专业化内涵的不断深化。这种转变使得以发展外语教师的专业能力为目标的取向逐渐清晰并成为外语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从本质上讲,外语教师专业化强调的是成长和发展的历程。
  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外语教师个体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或者说是外语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按Lange的说法,即“教师的智力、经验及观点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外语教师个体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的历程,是外语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过程。实践也证明: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确是促进外语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外语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如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外语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只能是通过改善外语教师的专业教育,促进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概而言之,外语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则是外语教师专业化的方向、主题和核心内容。“外语教师专业化”同“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它们都是指加强外语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可以从群体与个体、外在与内在两个维度加以区分:外语教师专业化主要是强调外语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而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则是外语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
  
  二、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外语教师专业化是外语教师成长的标志,是外语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起点和依托。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他们需要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在拓展专业内涵的基础上,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首先,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外语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D.C.Berliner提出了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五个阶段: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依此类比,一个外语教师的成熟必然也需经历这些阶段。
  其次,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外语教师应该学习教的知识和如何教授这些知识,所以要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多种领域多层面获得发展。外语教师在多层次、多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为其专业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Berliner认为:“专家型教师对教学情境的观察与判断是直觉性的,不需要进行仔细分析和思考,凭借他们的经验便能准确地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他们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不仅达到了快捷性、流畅性和灵活性的程度,而且已经达到完全自动化的水平,在没有意外发生的情况下,不需要有意识的努力就可以处理遇到的各种教学问题。”不难预见:这种自动化的形成只有通过将各种知识广泛、充分地整合在一起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反思、更新、再运用,循环往复。
  再者,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强调外语教师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专业人员,其发展是长期的、持续性的、甚至是终身的。教育工作的规律性决定了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外语教师工作对象的可变性、发展性以及教育任务和责任的不断复杂化决定了其在专业领域必须不断拓展。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外语教师在“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思想的引导下也要形成个人的终身发展规划。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是以外语教师为中心的,应贯穿外语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
  最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性。用“终身学习”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来观照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必然会注意到这种发展的复杂状况及其发展的巨大潜在空间。由于外语教师的发展始终存在着“自我”与社会环境之间“多维”的相互作用,这也就使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充满着前进、停滞、起伏甚至断裂等等运行的“轨迹”,同时,这种发展的图景也会呈现分化、错落与差别等多样化特征。认真研究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差异性,对于我们全面关注每一位外语教师的发展,深度开发外语教师的潜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外语教师教育的全程规划及操作设计,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模式
  
  1.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可以采用习得性发展策略、研讨性发展策略和反思性发展策略相结合来实现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1)习得性发展策略
  习得性发展策略是根据外语教师的职业特点、心理特点等,按照外语教师的需要和个性特点制定出学习课程,开展各种知识获得的活动。通常可以采取专家讲课、优秀外语教师事迹汇报,观看教学录像,新技术运用实践等,这是外语教师获得新信息、新理论和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与目前外语教师教育中的在职培训不同的是,外语教师们习得的知识是以他们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的,而不是强加给他们的任务。这对激发外语教师的思维和提高外语教师参与的热情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研讨性发展策略
  研讨性发展策略是外语教师之间研究讨论,通过思想的交流与分享和外语教师专业团队的协作,把所闻所见表达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在交流研讨中,外语教师原先未完全意识到的教育知识和经验得以外化和检验,并可以为大家分享,促进共同发展。
  ①课堂观摩。通过讲课、听课、评课的系列课堂参与,外语教师可为自己所遇到的教学问题找到答案并寻求教学思路的创新。例如“四课制”,即新到外语教师的汇报课,青年外语教师的比武课,中年外语教师的展示课,专家外语教师的示范课,这些课堂的观摩与研讨使处于不同阶段的外语教师在比较与借鉴中登上了一个专业发展的新台阶。
  ②教师论坛。定期举办不拘一格的外语教师论坛,可以是谈话式的,辩论式的,也可以是汇报总结式的。轻松自由的谈话交流了思想,敏锐独到的科研意识得到了呈现,外语教师的工作心得和体验在这里得到汇集和碰撞。
  ③专业方向发展月。以教研组为中心,每个月进行一次以本专业方向为主的理论或实践的主题研讨,展开理论学习、实践探究、总结交流等活动。通过研讨,外语教师对本学科的课程实施方案等都可以达到更为细化的了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