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途径

作者:李宏威 康 辉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促进智能全面发展,并能够培养个体修养品质与群体的和谐交际文明,其实质可以说是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量。美术作为视觉艺术,是艺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美术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情感健全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视觉表达训练以增强左右脑平衡和谐发展,开发抽象与形象思维能力,扩展眼界,激发灵感,提高想象能力和直觉能力,使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得到同步发展,促进学生诸多科学知识的扩展、融合,为学生储备未来可持续发展保持思维活力的能量。因此,我们更应关注美术教育,研究其对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动力的作用。
  
  一、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艺术与科学对于人类进步发展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人们认识世界一靠科学方法,二靠艺术手段。前者以抽象概念反映世界,后者以鲜明生动的形象反映世界。李政道先生曾讲过,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艺术与科学如同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在山脚分手,通过不同的路径,到山顶会合,他们之间没有高低之分且各具特色。从历史上看,艺术与科学彼此依托交融助长体现于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们精通琴棋书画,其中“棋”就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运用,科学理念的体现。在古希腊,艺术与科学更是姊妹关系,是人类对自然和自我的一种伟大探索。公元前450年的雕塑《投掷饼者》,描绘了一名古希腊运动员正在弯腰屈臂投掷铁饼的瞬间,准确的造型、优美的姿态,纯熟的生理解剖,严谨的人体结构,使整件雕塑洋溢着生命力爆发的震撼。如此高超的艺术作品与人体解剖知识运用,表现出他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与人类精神追求达到了精湛的地步。黄金比1∶0.618就是艺术和科学的完美体现,数学家、物理学家、艺术家、医学家都在研究它。中世纪数学家开普勒将黄金分割律和勾股定理并称为“几何学中的两大宝藏”。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通过解剖人体测量和研究,发现人体结构中许多比例关系接近1∶0.618。被称为美神的维纳斯造型,其肚脐以下与肚脐以上的比例为1∶0.618;从肚脐到咽喉,咽喉至头顶之比恰好也是1∶0.618。揭示了古希腊雕塑运用黄金分割律对塑造赏心悦目体态的奥妙。达·芬奇是位伟大的画家,更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在建筑、机械设计、道路桥梁等不同领域创造了无数个辉煌,证明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会激发可持续发展的创造之路。近代建筑学家勒·柯布西埃就是根据此数列发明了建筑界黄金尺。这也让人们对美术教育提升人类的科学素养的作用,有了更深更广的理解认识。
  拓宽对美术教育的理解,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任何知识都不能孤立地存在,无论学习哪个专业,一切文化知识都是基础,离开了知识的母体,一切都是空谈。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给学生灌输文化知识以及解答各学科之间纵与横的关系,锻炼左右脑平衡,增强理性与感性的和谐发展。日本艺术教育中的绘画课,就要求学好理科知识。日本艺术家于上世纪末研制出一种新矿物质颜料,风靡世界,被视为绘画材料界的一场革命。打破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知识综合运用,以严谨的科学方法,改变传统美术教学中被动的临摹自然状态的技术型教法,加强理性逻辑思考能力训练,搭建学生知识扩展和交融的平台。
  
  二、在美术教育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是人类智力中最有价值的智能,是科学与艺术得以同步协调发展的根本。想象力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没有想象力,科学与艺术都将无法延续,人类只能在原始混沌状态徘徊。
  美术教学这把尺子,衡量物象具有其特殊性,要求表现事物相对准确,更要生动灵透,因而有想象甚至是虚幻的成分,它比绝对准确更有价值。常有学生误认为画得与模特一模一样,越像就最好。他忽略了艺术贵在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基本创作规律,超越工匠标准的尺度就在于不断地创造艺术新形象。如果为了画得像,那么我们把数据交给智能机器人来描绘,能绘制出万无一失的100%的精确作品。我们能看到艺术形象特有的精神感染力吗?其作品只能变成自然形象特征的机械图标。著名画家齐白石提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是为追求神似的绘画最高境界。艺术形象就要具有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特点,画面需要留有展开联想的空间。20世纪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建筑,被称为悉尼灵魂的悉尼歌剧院,它三面环海,远远望去,外形既像一枚枚屹立在海滩上的洁白大贝壳,又像一组扬帆出海的船队,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其建筑造型新颖奇特、雄伟瑰丽。建筑师是丹麦38岁的耶耳恩·乌特松。其设计从二百三十多位建筑设计师的设计图纸中标脱颖而出。他的家乡有一座据说为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情景中的城堡,正是城堡的奇特结构激发了乌特松的灵感和创意。艺术的想象力和严谨的科学造就了这座魅力惊艳的建筑,这一杰作包含着设计师大胆的想象和严谨的科学理念,可称为现代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科学家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超越现实,开拓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想象力,艺术更离不开理性的思辨与科技发展的支撑。而美术创作所依托的就是对世界不断探索的科学理性精神,达到感知空间,释放心灵,激发灵感,营造和谐美。
  社会的功利性环境、学校长期教育的程式化方法,以及家长的片面要求,都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许多学生摆着静物能画得很好。但当让他们创造一幅命题绘画作品时,往往达不到所要求的画面艺术效果。这是因为没有理性的分析、归纳,没有概括取舍而机械照搬,缺乏对物象的感悟与主观表达的激情。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既要尊重科学,也要仰视艺术。美术教育应鼓励探索新表现技巧和尊重学生的审美观,给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让学生的灵感和情感充分释放,才能开拓学生思维,激发灵感。今天的美术教育是一个综合学科的体现,它的特点对促进创造力的提高具有毋庸置疑的积极作用,其目的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持久的创造力。
  
  三、在美术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品质修养
  
  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拜金主义像一支毒剂不断腐蚀着人们的道德防线。个体道德修养的不断升华对社会风气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美育与德、智、体一样是教学育人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内容,已成为一种塑造完美人格和追求社会和谐博爱的教育。修养是人内在精神品质与知识水平的外在呈现,是一种文化的积累。美术教育能调节人的精神,产生美的情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优美的线条,生动的形象,绚丽的色彩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更是心理的宽容和精神的愉悦。
  美术教育是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通过艺术表达,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对美的判断和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美术作品创作过程就是劳动的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创造美”的审美观点,使学生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而劳动会创造更丰富的生活。同时,通过劳动增加同学之间的交流,学会沟通、谦让、关爱,提高交际合作能力。美术史就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史的组成部分,结合史学知识,使同学们在了解艺术演变过程的同时,对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变迁与融合、继承与发展都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如:圆明园遗址的哭泣提醒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那段屈辱的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国近代史,激励学子们奋发图强衷心报国。美术作品通过视觉传达使之效果更立体化,让学生理解起来更深刻。美术教育与地理结合更有其独到之处,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埃弗尔铁塔,美国的迈哈顿建筑,中国的长城、莫高窟、故宫,都以独特的人文地理知识教育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努力学习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科学的进步促使经济飞速发展,不断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生活更为充实,视觉更为悦目,精神更为多彩,科学与艺术的联系更为密切。当今世界每天都在进步,知识每天都在刷新。从中外教学交流经验中,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学生在单一学科与理论知识方面比较扎实,而在灵活运用知识及与人的交往中显得能力不足。发达国家的学生知识涉猎的面宽,有较强综合运用能力。我国正是由于忽略了艺术教育这一环节,产生了教育理念的差异,过分追求升学率带来的应试教育,造成了教育目的与教学不连贯的短期行为。因此,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适应时代的要求,将美术教育作为开发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及应变能力的主要渠道,加以重视,将美术教育与其他教育融为一体,消除没有艺术教育的残缺教育现象,完善培养可持续发展后劲的人才的教育方法。为建设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输送更多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砚祖主编.艺术与科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美]贝蒂·艾德华.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张索娃译.海口: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
  [3] [美]A·J·斯塔科.创造能力教与学.刘晓陵,曾守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