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澳大利亚基础德育分析及其启示

作者:刘晓鹏 秦伊楠 尹丽娟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派出了由10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教育学习考察团到南澳的阿得莱德(Adelaide)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学习考察。我们考察了当地著名的大学和几所有特色的中小学校,对比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德育,感受颇深。在阿德莱德的小学德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儿童自身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把游戏、活动等教学活动贯彻于教学中;充分挖掘属于游戏、活动、讨论等教学活动中的教育因素;使学生通过自身的认识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面对复杂的道德观念和自身应负的责任和义务,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本文将浅析What Would You Do?这一南澳小学德育教科书,并针对中国基础德育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What Would You Do?的分析
  
  1、题目的妙处
  What Would You Do?这个题目(书名)说的是面对这个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外部世界,面对这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做。面对我们的社会道德标准,该如何做,以及由此所负有的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在这本教材中,不是让老师家长甚至是同学告诉你,该如何做,而是自己考虑该如何做。这让学生真正地感到这该是他自己做出决定的时候了,也是该独立的时候了。尽管学生仍然是个孩子,但社会、家庭都应尊重他的所想、所说和所做。这也正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所指的儿童教育的核心——尊重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
  
  2、教学内容和方法
  杜威认为:当前我们的教育最好使学校成为儿童真正生活的地方,并从中获得他会感到高兴和有趣的经验,从而养成勤勉、守秩序以及尊重别人的权利和义务的习惯,养成他们活动服从于整体利益的基本习惯……(因此)……在学校里儿童的生活就成为决定一切的目的。生活是主要的,学习是通过并联系这种活动进行的。对于道德教育,他主张应该通过社会生活和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品格。就儿童自身而言,他们对于所处的社会知之甚少,而且心灵上仍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污点,这正等我们去帮助他们填充。但帮助并不是代替他们而是积极引导他们,这一切都要归于教材内容的合理引导和阐述。如果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排给儿童太突然地提供了许多与社会生活无关的专门课目,如地理、生物等,就会违反儿童的天性,致使最好的伦理效果变得困难。因此,学校课目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应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即适应儿童个性心理发展特点而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
  (1)Who Am I?
  这本书共包括24课,其中包括了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诚信、合作、法律、自由、守法等内容。现在我们看第一课Who Am I?(我是谁?)这是澳大利亚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开始。对于儿童而言,惟一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于他们的能力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所在的社会情境的各种要求引起的。这些要求刺激他,使他以集体的一个成员去行动,使他从自己所属的集体利益来设想自己。
  第一个标题是What Do I Look Like?(我是什么样的人?)其中的选项有Age(年龄)、Height(身高)、Hair(头发样子)、Eyes(眼睛)等。通过这几项内容,学生首先从感性上整体地认识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要做起来可就难了。在澳大利亚的德育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Who AmI?”(我是谁?),这对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在社会、学校和家庭中的地位和位置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个标题是Where Do I Live?(我住在哪儿?)其中所列的内容有street(市区)、suburb(郊区)、state(州)、country(农村)。当然,在这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无论住在哪里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
  第三个标题是I Would Like to Be,(我将是……)所列内容有rich(富裕的)、caring(关爱他人的)、loyal(诚实的、可靠的)、boastful(好吹嘘的)等。这些选项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品质,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教师在课堂上提前给学生讲解所列品质的涵义。另外像“proud”这个词有自豪和骄傲两层涵义,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引导学生做什么样的人,不做什么样的人。教师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地为自己定位。
  其实,接下来的两个问题才是关键所在。“Write six words to describe yourself”(写六个词来描述自己),而后一个问题则为了避免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有失偏颇。紧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Think of someone you like,write six words to describe him”(用六个词描述一个你喜欢的人),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就成为被评价的对象,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全面认识。
  (2)What About Me?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个反面教育的例子。“What About Me?”(我自己怎么样?)我们先来看看教材上所列的“Me”,“我”的想法和做法。
  我是最受人喜欢的人。
  吃饭时,我坐最好的椅子。
  我喜欢rap音乐带来的震撼感觉。
  我要第一个挑巧克力。
  并且我还要最先洗热水澡。
  我还要长时间占着电话。
  当我说话时,我希望引起每个人的注意。
  我要全班同学都来参加我的生日晚会。
  而且我要拥有当前最时髦的东西。
  我希望能坐汽车环游各地。
  我要总有最大的蛋糕和第一份冰淇淋让我品尝。
  事实上,我必须有最精美、最大的最好的一切。
  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为什么?
  你觉得我这么做怎么样?
  你觉得我的表现如何?
  我应该如何改变我的行为?
  我们再来看看教材上的图画:上面画着一个小孩(Me)舒服地躺在沙发里,嘴里吃着零食;两只鞋子不知去向,在他面前放着电视,正演着动画片。通过这幅图,我们便会明白其中的涵义。那么,再来看看其他人的反应吧。站在小孩后面的父母以及他的妹妹正怒目而视地看着他。很显然,编者通过这三个人的反应让学生明白“人不应该怎么样,怎么样是不对的”,说话做事不能只考虑自己,否则,就不会有人和你交朋友。仅仅通过这些简单的语言和图画,学生很容易区分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这样可以有效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世界范围内德育改革的原因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的道德品质不会自然而然地提高,社会的道德也不会自然而然地进步。相反,随着先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