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初探

作者:许欣烈




  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揭示了学生的学习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只重视智力的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过程中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就会使体育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谓的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智、个性等等。非智力因素是后天多,先天少,归根结底是后天培养起来的。我们对学生教学中培养知识与技能,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反映,它在学生学习中,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六大功能,对教学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因此,研究开发智力的问题,不可不研究非智力因素。
  
  一、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教学是融知识、技能、素质、能力、道德、意志与情感为一体的,它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实践性和竞争性。因此,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自信心和竞争意识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及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等非智力因素,是体育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赋予我们体育工作者的重任。体育老师要挖掘教育教学的潜能,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并提出力所能及的、具有挑战性的趣味性的任务使学生人人都有经受胜利和失败的考验,从而树立敢于拼搏、不怕失败的坚强意志。下面着重分析一下几个重点非智力因素。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具有唤起个体的行为,引导行为朝向一定的目标,维持、增强或减弱行为的强度的作用。动机不仅能发动学习,还能维持学习,动机强的人在完成学习任务中的坚持性也较强。但动机并不是越强越好,过强或过弱的动机都不利于学习,只有中等强度的动机下完成作业的成绩最好。
  兴趣对于人的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凡是符合自己兴趣的活动,就容易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使人集中注意,积极愉快地从事某种活动。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兴趣对个体活动的这种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个体产生的一种要学习的欲望,即学习动机。(2)对正在进行活动的推动作用,它既可表现为个体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排除无关干扰,也可以表现为学习活动的持久性,可以长时间地刻苦学习。(3)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对活动的较高兴趣可以促使个体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情绪与情感在学习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有两个:动机作用与组织作用。所谓动机作用就是它们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人的行为效率。由于情绪有积极、消极之分,故而它们的动机作用也有正、反两方面,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的学习效率,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阻碍人的学习,减低学习效率,甚至引发不良行为,起反向推动作用。例如,如果一个儿童由于种种原因对学校或老师有一种恐惧情绪,这种情绪就会妨碍他的学习甚至使他采取各种手段逃避学校与学习。研究还发现一定情绪紧张度的维持有利于学习的顺利完成,过于松弛或过于紧张都对学习的进程和问题的解决不利。
  意志对学习活动所起的作用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对外部行为的调节作用。意志对行为的调节保证着行为的目的方向性,其结果就是预定目标的实现。这种调节表现在发动和制止两方面。一方面,约束自己以战胜诱惑和干扰,不做与目的相违背的事情;另一方面支配自己按照目的要求去从事需要克服困难的行动。意志的这两方面调节作用在人的学习活动中往往是互相联系的。意志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它不仅可以调节注意、思维等认识过程,还可以调节人的情绪状态。意志通过对心理状态的调节作用对学习活动施加影响。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努力排除自己内部及外部的各种干扰专心听课。积极思考,这是意志对认识活动的调节。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性格制约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也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成就水平。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坚韧性、勤奋与否、谦虚还是骄傲,无疑会与他的学业成绩密切相关。
  一般认为气质不分好坏,它并不能决定一个人学业成就的高低,只是给人的全部心理活动染上一层独特的色彩。尽管如此,不同气质特点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例如。多血质的学生在学习中显得不知疲倦,对学习新的、难度大的教材感兴趣,思维敏捷,能迅速回答问题,但下课后不能积极复习,作业马虎。抑郁质的学生学习易疲劳,对学习难度大的内容感到困难,反应缓慢,然而课后能花时间复习,深入思考。因此,气质特点主要影响个体的学习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则不大。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非智力因素,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如需要、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等。它们虽然发挥作用的方式各不相同,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学业成就水平,同智力一样,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明确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核心地位,在体育教学中它是可以直接推动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动机。动机的正确与否及其强弱将对人的活动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体育课中,普通学生认为无足轻重,因此,激发良好的动机,针对学生身体条件实事求是地提出适宜的要求与目标,使学生集中精力进入最佳状态去参加技术动作练习,有利于技术动作的完成。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明确目的激励学习动机;锻炼促进人体的美;运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等。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训练的保证。但是,个体差异决定了意志磨练程度的深浅及培育的过程要形象、直接,手段要丰富。在复杂的教学训练中,教师要不断地培养与训练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让他们在实践中历练,在高难动作面前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在运动负荷面前要树立应战的信心,培养他们自觉、果断、坚强、自控的良好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善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意志品质的中心环节是克服困难,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有严格的要求,要通过艰苦的磨炼来培养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状态,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分解难点,逐步引导,让学生始终在充满信心的状态下,不断克服困难,步步进取,最后成功。其方法如:广泛采用各种各样专门练习及练习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信心;疲劳状态下完成新的任务;运用比赛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争取胜利的精神;利用不利的气候条件,在天气情况有所变化时,坚持按原计划进行教学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在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完成教学和训练任务的习惯,有利于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的培养。
  
  3、激发情感。人的情绪优劣对智力活动有一定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学生情绪饱满,心情舒畅,大脑皮层易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头脑就变得聪明,对动作要领接受得就快,否则会出现厌练情绪,失去自信心。这时教师应及时采用各种相应措施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环境,促使奋进,同时也要利用多样化的动作练习等方法诱导学生产生愉快、兴奋的情绪,达到焕发精神完成任务的目的。在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时,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用情感去培养情感,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正确的认识必然会产生正确的情感。
  
  4、及时评价学习结果。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及时正确的评价,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反复的各种身体练习,通过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的密切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因此,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进行及时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使这种信息在练习中不断反馈,这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掌握技术、技能也起促进作用。及时了解结果,一方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给学习以强化作用,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又能看到自己的特点,激发上进心。因为对结果的了解按其效果来说是对正确行为的肯定、赞扬,对不正确的及时纠正。同时,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表扬要恰如其分,批评要注意方法,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目前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以及心理学更深地向教学渗透,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已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境及个性倾向性的心理分析表明,体育教学必须由单一的传授转向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教育观,充分发挥其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