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化学课活动化教学模式和方法

作者:吴德诚




  一、活动化教学的概念
  
  活动化指外部操作活动与内部思维活动的相对统一,有机结合,双向作用,以外部活动促内在主动发展,以实现完整的科学实践认识过程。这里的“化”有转化、结合的意思。传统教学过分注重学生内部思维活动,忽视了学生感性的、操作的实践活动。而活动化教学则把二者统一起来,既增加学生动手动口的机会,又促使内外活动及时转化;既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又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且外部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更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化教学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外部操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探索性,让其主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以活动促发展,达到真正的学生主动发展、素质全面提高之目的的教学。
  活动化教学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活动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认识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重视活动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重视学生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重视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重视学生通过活动来学习和发展。
  
  二、活动化化学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爱好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在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时,才能乐于学习、巧于学习,并且学得生动、活泼、有趣。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波动较大,易感兴趣,也极易失去兴趣,因此,要善于利用每一个机会去诱导、激发、培养、增强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活动化教学中活动的趣味性、体验性、探索性较易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又可影响学生,使其对渗透在活动中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二是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将活动引入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活动化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正确形成概念和理解原理,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课堂教学在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进行。活动化教学强调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度,但增加自由度并非放任自流,而是指教师为他们提供各种外显的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给予一定的开放时间,让其自主活动,如实验、讨论等;既有培养独立精神的个人活动,也有体现合作精神的小组学习活动。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日标,学生之间通过讨论、交流而进行相互了解、相互帮助,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协作精神及社会交往能力。
  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因此,在活动化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给出一定的材料、条件,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探究活动中,积极动口、动手、动脑,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是师生间形成多向信息交流,使得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活动化教学中,通过以活动为中介在师生问形成的多边互动而构成的立体交流网络,使得师生间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这众多的信息传递通道,确保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因而有利于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三、构建化学课活动化教学的教学模式
  
  1、化学课活动化教学的模式
  化学课活动化教学的基本模式为:课前需要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问题或问题情境,教学中先让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活动进行探究,从中得到体验,教师在活动中予以点拨、诱导或穿插讲解,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评价,必要时予以强化,力求当堂巩固、消化、扩展。如此分步回环,螺旋递进。“问题一活动一点拨一评价一扩展”是一个循环的五环节,这五环节必须在紧扣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展开。离开了教学目标,就好比盲人摸象,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一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具体的教学知识点的落实、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师生共同的情感体验等。”
  要侧重以程序性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通常被称为记忆性知识,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有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主要涉及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解决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等,这类知识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个体性和活动性,它关心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促进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贮存在头脑中的原理、定律等转化为技能,实现由静态向动态,由贮存知识向探究知识,由缓慢的再现知识向创造性解决问题转化,从而实现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这类知识不可能单靠讲授的方式为学生所掌握,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运算、探究、体验等具体活动才能获得、内化这类知识,因而程序性知识是非常适合以活动化教学进行的知识类型。
  
  2、化学课活动化教学的方式
  活动化教学中,教师要一改过去传授者和训导者的角色,充分认识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关注教学过程的改变,以达到活动化教学的目标。因此,必须把握以下教学方法:
  一是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性是指人成为主体的前提和基础,是主体独立行使、支配自己权力的能力。要想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要求教师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学习和活动的主人,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己设计、组织、操作、交流、评价的活动机会,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和发展。
  二是坚持开放性。系统科学认为,任何一个系统只有是开放的,系统才具有活力,才能不断发展。化学教学系统同样必须是开放的,才能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鲜活个性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众所周知,大纲和教材选择的教学内容反映了本学科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以静态形式呈现的教材不可能即时呈现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主动搜寻新的信息。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应渗透一些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环境保护、资源、能源等休戚相关的化学知识。
  三是富有探索性。探索本身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情境中,学习的潜能得到发挥,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设置相关的探索情境,要求学生理解实际问题;改演示实验为并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四是注重实践性。活动化教学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也重视所学知识的运用,强调学中用,用中学,即“做中学”。化学教学的实践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直观教学。借助一些实物、图表、模型等直观教具和幻灯、录像、电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促使具体的形象和抽象的化学概念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对直观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二是加强实验教学,突出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基础”与“核心”的地位。重视发挥化学实验对学生思维的启迪作用,围绕“实验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并实施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和核心的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是坚持内部活动与外部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学生活动分为外部操作活动和内部思维活动,这两种活动在学生的认识和发展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内部活动侧重于认识价值,外部活动侧重于实践价值,二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因此,在活动化教学中,既要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外部活动的内化,又要发挥实践活动的优势,使认识活动外化。在指导和组织学生的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手脑并用,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以实现活动化教学实践与认识的双重价值。
  六是搞好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各种内容的活动都需要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和体验。离开了学生的活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化教学就无从谈起。实际上,它也需教师的指导,并且对教师的要求比以前更高了,教师不但是知识传授者,而且是活动内容的设计者和活动过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是活动实施的主持者。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在活动需要,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善于将各种间接经验转换为学生活动情境中的直接经验,并善于将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转化为各种间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