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试析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刘富强 李 平




  侯成源教授认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区分两种不同目的的阅读活动:即为获取信息而进行的阅读和为英语学习而进行的阅读,并使这两种阅读形式分别服务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明确每一次阅读过程的任务,使学生有章可循,目的明确。也许有人认为,即使不做这种区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是不知不觉地一边了解了信息,一边获得了某些语言知识。但是我们知道,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要比无目的、无意识的学习记得牢、效率高,可见,加以区别还是有意义的。与此相对照,我国英语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种倾向是把阅读教学变成了单纯的知识传授型的课程,孤立地,脱离上下文讲授语言知识,只重视语言能力培养,而忽视对交际能力的培养。错误地认为,只要掌握了语言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获得交际能力。另一种倾向认为,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阅读过程在本质上是信息处理过程,于是便脱离语言来谈信息的交流,把语言课程变成了信息课程。事实上,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脱离了语言哪里有信息呢?实践证明:语言课程不注重语言形式,就难以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作为获取信息手段的阅读当然是英语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但这种阅读同作为学生学习语言,获得语言营养的阅读,亦即作为实现最终目标的有效手段的阅读是有区别的。作为获取信息手段的阅读的理论基础是一种读者主导的模式,它很强调读者已有知识、认识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作用。实际上,这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获取信息而用的一种阅读方法。这种阅读不计较语言文字在阅读中的作用,重视的是信息的获得、交际的顺利完成。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模式训练学生的各种阅读技巧,创造交际环境,进行听、说、写各种技能训练;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认知能力,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但这并非阅读教学的全部,这种方法视为不言而喻的东西——语言能力,恰好是我们学生所没有的。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中,阅读还是学生获取语言营养(包括词汇,词的用法,语言结构,语言表达形式等)的源泉。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同时还必须强调英语语言的学习。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应是我们英语课的本意,并且是培养学生语言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不让学生得到足够的语言能力与基础阶段的主旨是相违背的。况且,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缺乏必要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便无从谈起。
  教无定法,教学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的。但是,如何充分发挥有限课时的课堂效益,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应是每位英语教师时刻关心、研究的问题。下面是我们的一些体会。
  
  一、阅读教学要结合听、说、写、译
  
  要把英语阅读教学上成以实践为主的课,而非知识传授课、语法讲解课,要精讲多练,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讲。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进行读、听、说、写、译全方位的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和操练,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语言学习中各项技能的发展相互制约、密切相关这一规律使我们必须采取综合训练的方法,而不能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而且,目前的社会需求也要求我们重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阅读教学有必要通过一定的环节和程序,将读写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甚至将听、说、译也结合进来,使它们综合发展。再者,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之间往往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语言交际过程是一个重建意义的过程,是一种解释过程,是交际双方的协调过程。除了以语言知识作为基础外,还要运用文化、社会等广泛的背景知识,此外,还涉及到推理、判断、分析、综合等,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过程。因此,不经过一定规模的运用和操练,语言能力往往难以转化为交际能力。
  交际法外语教学提出通过在参与者之间建立“信息沟”的办法,模拟真实交际环境,加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夏纪梅主张将课文讲解和提问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反应、讨论或回答问题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对于词汇练习,也为重点词设定了思考前提和交际语境,让学生在交际环境中运用词语。这些做法都能给人许多启发,引导我们为提高课堂效率做深入探讨。譬如,笔者曾尝试由学生自己就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教师首先要对提问的方法给以讲解(比如问题的类型可分为主旨类,细节类,推论类,思考类,感受类,关联类等),然后对学生所提问题的类型和数目提出明确要求。学生想好问题,以书面形式写在作业上以后,要求他们相互提问各自同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一向重视发挥作业在日常教学中的监控和纽带作用。只要运用得当,作业可以有效弥补教师难以了解和关照众多学生的遗憾)。在此之后,教师可抽取几组同学到讲台表演,以检查和了解情况,由于学生事先已经与自己熟悉的同桌私下进行了问答演练,即使上讲台表演,他们也比较镇静、自然,表达的流利程度更是优于平时教师提问时的表现。这种做法既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创造较为真实的交际环境,为每个同学提供练习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
  
  二、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Stem指出: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课程而言,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学习与学会目的语密切相关,也具有最高的迁移价值。因此,英语教学的任务不仅仅要学生达到何种水平,还应帮助他们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是人,有理想、有情感、有文化、有社会性的人;要引导他们积极学习、主动学习。因此,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要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方面给予指导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悉心指导,在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策略的同时,更要注意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标融入日常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中去,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最终懂得如何自学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我们认为,阅读是最简便、最不受客观条件制约的外语学习途径,只要一本在手(甚至于一页纸、一张卡片)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强调阅读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在阅读时,要预先确立阅读目的,即为获取信息而进行的阅读还是为英语学习而进行的阅读;其次,要让学生知道,从学习语言的角度看,每篇文章都应经过这两层处理,即首先要掌握大意,分清文章结构,获取需要的信息或知识等等,下一步再注意语言形式本身,吸收语言营养。对于阅读过程中如何识别语言点,着重注意哪些语言点的问题,可引导学生首先注意辨认语言中的板块。MichaelLewis认为英语中有四种板块:(1)词、短语。这一类指传统意义上的词汇。短语是指由一个以上单词组成的所谓“固定短语”,如by the way。(2)搭配词(collocations)。搭配词是指以较高频率出现的单词组合,比如:rancid batter,commit suicide。(3)惯用话语。指形式固定或半固定,具有固定语用功能的单词组合。它们可以是完整的句子,如I'll get it,It'snothing to do with me;亦可是句子的开头,如I'm afraid…。惯用话语主要指口头语言。(4)句子框架和引语。与第三类相似,区别在于这一类仅指书面语词汇,它们通常作为篇章的组织手段,如on the onehand…on the other hand…。其次,还要注意引导学生领会词语的语体差别以及词汇选择与语域的关系。例如,在正式文体中,常选departure而不选leave,选用reduce而不用cut down,选用can not而不选can't。另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学习策略猜词和记词的能力。对于阅读中出现的生词可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策略:利用上下文猜词;使用记忆法记词义;利用词根和词缀。猜生词一般采取下面的步骤:判断词类;注意该词所在的句子或分句并分析其内部关系;观察该句与其他句子或段落的关系;猜词义;将词义放在原句中加以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