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认识、问题及对策

作者:彭灿明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大多高校和重点中学在教室都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多媒体技术作为新型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越来越多地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广泛应用,但多媒体教学在许多学校尚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多媒体教学的理论认识还是课件运用上,都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
  
  一、对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认识
  
  由于多媒体内涵太宽,应用领域太广,至今无人能下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一般来说,多媒体技术就是把声、图、文、视频等媒体通过计算机集成在一起的技术。即通过计算机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使之建立逻辑连接,并对它们进行采样量化、编码压缩、编辑修改、存储传输和重建显示等处理。它涉及到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图像处理、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网络和通信等广泛的技术领域。它具有集成性、控制性等特点。作为信息革命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的异军突起,给现代教育技术赋予了新的内容并将对现代教育技术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对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几种主要看法
  
  如何看待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趋向于乐观,有的倾向于保守,但具体归纳起来,不外乎如下几种:
  
  1、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有积极的作用。这种持乐观态度的人认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多媒体的交互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第二,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支持;第三,超文本功能可以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第四,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作为认知工具实现最理想的学习环境。这是以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及其他持乐观态度的一部份学者的主要看法。他们认为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之所以对教育领域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是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本身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例如人机交互,立即反馈,多感官综合刺激,超文本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产生的超媒体的信息组织与管理,多媒体计算机可作为认知工具等等。这是以何克抗教授为首的一批学者从整体的层次上来评价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大范畴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我们姑且将其称之为“积极作用论。”
  
  2、多媒体技术对人类教育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多媒体技术不仅对课堂教学,甚至会对人类社会的学习与教育发生巨大的冲击,从而使传统的教育与学习模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促使教育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现代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转变。桑新民教授认为多媒体技术的含意并不是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媒体,而是将各种不同媒体所记载和表达的信息融为一体,并自如地分解、组合,这正是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来实现的。多媒体技术将会引起三种变革:1、人类阅读转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读物,在同电子资料库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2、写作方式的变革。从手写输入向键盘、鼠标、扫描、语音输入转变;从单纯文字的写作,向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转变;3、计算方式的变革。图像、声音、影视的数字化使人类进入“虚拟现实(VR)”中的计算机世界。并使数字化成为人类把握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一种重要文化形式、生存形式和教育模式。这种“冲击论”并没有就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下结论,而是从人类教育和学习的外部形式和手段作了一些描述。
  
  3、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是有限的。持此种看法的部份学者和相当一部分实际应用工作者认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既有利也有弊,具体要看应用的环境和应用者如何使用等因素的影响。他们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看法上的分歧,主要是因为缺乏新的理论支撑。因为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中,教学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教学的模式和策略也必须相应变化。因为当代的教学课程论研究已经将教与学当作统一活动来看待,当然对教学模式和策略的研究也就可以视为是对“教与学的艺术”或“教与学的技巧”的研究。人们预期,多媒体将会极大地促进学习和教学。但是,出乎人们意料,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多媒体系统对学生的学习只具有很少的甚至没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效果要受诸多外因和内因的影响,外因包括学习内容的性质、难度及结构、课程背景以及老师的教学方法等;内因包括学生的先前知识、学习动机、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控制能力等。另外部份教育工作者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只适合于物理、化学、数学等理科课程的教学,而对那些需要培养个体的情感体验、想象能力的课程效果较差,甚至有消极作用。这种“有限作用论”基本上在中小学校的教师中得到较多的认可。
  
  三、目前多媒体教学应用的误区
  
  1、忽视课件制作的科学性。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和新产品介绍的教材、用书充斥市场,而适用各个学科教学内容的课件制作的统一的、标准性和指导性的用书十分缺少。
  
  2、教学中过度使用多媒体课件。将多媒体教学视为改善教学的灵丹妙药,忽视其他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的作用。有的教师认识到多媒体计算机和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后,在教学过程中抛弃了板书,舍弃了其他常规教学媒体,丢掉了自己多年的教学风格;有的教师为了方便教学,常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按设定好的顺序运行,这样,教学时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课件的既定流程上来,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以计算机+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
  
  3、多媒体课件“做秀”现象严重。内容与形式的牵强附会,“作样”现象严重。有些教师在课件制作中过分重视课件的美工制作在课件中常常出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片、动画、声音等,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冲淡教学主题,影响教学效果。
  
  四、关于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处理对策
  
  1、提高多媒体技术使用者的素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它的出现和在教学中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是必然的,在应用中出现一些问题也是必然的。由于使用者本身的一些原因和应用时的环境不同而产生认识上的偏差也不足为奇。作为教学工具的一种,它始终只能作为一种客体而存在,因此不管是对教学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都是由主体本身所决定的。因此我们不能将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归结到多媒体技术本身,而应该将着眼点放到使用者的设计以及策略上。
  
  2、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辅助功能。首先,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课件的表现形式应简洁明了,切忌为了装门面加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且有碍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东西。第二,呈现信息的容量要适当,设计课件应把精力集中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第三,内容、形式不可牵强附会,要注意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最后,在多媒体课件的编辑合成过程中,要通过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有效地在教学中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
  
  3、慎重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果能够尽量少使用教学媒体而能达到相应的效果,那么就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多媒体技术。因为使用的媒体越多,控制的难度和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就越多,投入的成本也越大。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对哪类学科和对象更为有效?要回答这个问题很困难,特别是在目前研究成果的水平上来解决这一问题尤其难。正如前面所涉及到的一些具体看法一样,哪些学科更适合使用多媒体技术?哪种年龄段的个体的学习适合使用多媒体技术?哪种智力水平的个体的教与学适合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求研究者的研究建立在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之上,这些研究和探索均不是在短期之内就能够得出相应结论的,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