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浅谈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激情与责任

作者:陈斌蓉




  现代汉语词典中“激情”一词是这样解释的,“强烈激动的情感”。心理学上认为,激情是情绪的一种,情绪按强度和持续时间长短可分为三种——心境、激情和应激。激情就是强烈而持续时间短促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强烈爆发性和指向性的特点。这里所说的教学激情与心理学上的概念稍有不同。教学激情就是一个人一旦投入工作中,他的情绪状态就会极其兴奋,它可以持续较长时间。一个新闻记者一看到有价值的新闻,他的神经就变得特别敏感,这叫教学激情。教师这个职业亦是如此,英语教师需要用激情关爱学生、需要用富有激情的教学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信心。
  
  一、英语教师的教学激情
  
  教师的教学激情源于他们对职业的热爱和执著,源于对社会、对学生的教学责任。具体来讲,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教师要有激情去展示自我,调节课堂气氛、改变教学形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一般比较喜欢课堂气氛活跃的老师,喜欢在比较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习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得下一番工夫,它需要教师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比较广博的见识和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甚至对教师的性格、语言、才艺等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上每节课之前,除了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快速调整课堂气氛,改变教学形式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平时可以积累一些英语幽默、英语笑话、英语谜语或英语故事等。教师也可为学生做即兴表演。可以为学生跳一曲舞、唱一首英文歌,说一段绕口令,或背一段英文名著的经典段落或英文电影的经典台词。让学生体验另外一种语言美。教师就如同一个演员,讲台就如同舞台,教师要有激情通过展示自我,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跟随着教师,跟随着教师的教学,进而提高学习效果。以上谈的一些具体做法,因人而宜、因课而宜。
  
  2、教师要有激情去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使教师的激情教学不流于肤浅。爱学生,爱这个职业是一个态度和感情问题,我们要把这种激情更多地体现在教学方面。学生们一般喜欢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俱佳、知识面广博的老师。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深挖掘,不能满足于简单的英语词汇、篇章理解。这里以上外版英语教材为例。第二册第五单元“The Professor and Yo-yo”讲的是爱因斯坦。以前学生们学习爱因斯坦是学习他的成功,他在科学上的伟大发现,其他方面却知之甚少。但学生更应该了解的是一个全面的、立体的爱因斯坦。那么教师应将爱因斯坦的生平、他的童年、性格、婚姻、战争观以及遗愿等题材作成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在视觉上带来的冲击力和听觉上带来的震撼力,让学生亲眼领略伟人的风采,亲耳聆听伟人的声音,以拉近与伟人之间的距离,多方面了解伟人,从而正确地评判伟人。第三册第九单元“The Death of Hitler”讲的是希特勒,教师可以“我眼中的希特勒”为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要评判一个人物,就必须了解他,以此来推动学生去了解希特勒这个历史人物,包括他的家庭出身、受教育状况、艺术特长、婚姻、军事策略、独裁统制以及他的最后灭亡。还要了解二战这段历史,包括二战爆发的背景、大致经过以及对世界造成的后果等等。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又加强了他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使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变得丰满起来。
  
  3、教师要有激情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西方文化的导入和渗透,使英语教师的激情教学上升到文化传承的高度。实际上外语学习,三分语言,七分文化。因为语言与文化向来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一个好的语言教师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好的文化教师。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对西方文化进行导人和渗透,首先要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是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些很有文化内涵的成语、惯用语、谚语、俗语和格言等都来自于成语典故、神话传说、文学典故、圣经故事或史实,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可为学生介绍其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来龙去脉,以便他们理解其深刻内涵。比如,在《新编实用英语》第二册第一单元“Are you really being invited”一文中出现了“go Dutch”一词,意思是:消费时各人付各人的钱。那么,此时教师就要对与“Dutch”有关的词汇的文化内涵做出解释。当17世纪“光荣革命”发生之前,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在海上横行霸道,严重妨碍了英国的利益。英国和荷兰都在试图建立各自的世界性帝国,为此,两国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关系异常紧张。但由于实力不及荷兰,英国只好望而兴叹。但他们也不甘心,于是在英语中就出现了许多与Dutch有关的词汇,当然都是贬义的。如:Dutch act-自杀;Dutch bargain——饮酒时达成的交易,常指不牢靠或不公平的交易;Dutch courage——酒后之勇,一时的虚勇;Dutch comfort——退一步想而得到的安慰;inDutch——处境困难,失宠;beat the Dutch——极为出色等等。另外,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还可以通过词汇总结的方式。如:源于《伊索寓言》的英语短语;源于莎士比亚剧的英语短语;源于《圣经》的英语短语;源于法语的英语词汇;中英文谚语中不同动物的相同寓意等。对西方文化进行导入和渗透,还要介绍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比如:西方文化在体态语言、问候语言、告辞礼节、接受礼物、节日、饮食、时间观念、教育体制等方面的体现等。在英语教学中对西方文化进行导入和渗透,有助于学生了解与熟悉西方文化,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与掌握,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即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处理文化的灵活性。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恰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它最终能为学生在将来的涉外工作中排除语言及文化障碍,为顺利完成涉外工作奠定良好的语言及文化基础。
  
  二、英语教师的教学责任
  
  英语教师的教学责任主要是由英语教学的目标与功能决定的,其目标与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其主体职责的履行得以实现的。现代英语教学的职能包括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甚至还有文化交流等职责。相应地,英语教师的教学责任主要表现为教学职责、培养指导职责、学术职责、公益与社会服务职责等几个主要方面。这是从教师职业活动的角度来说的,如果从职责的对象角度来加以分类的话,又可以分为对学生的职责、学术职责、公益和社会职责。
  
  1、教师有责任亲近学生、关爱学生,参与学生们组织的各项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和心理距离,为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古人所云:“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首先让学生喜欢我们、亲近我们,然后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实现一种“移情”心理效应。但是喜欢和关爱,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命令,也不是单方面的,它需要老师有强烈的教学责任感去喜欢学生、亲近学生、关爱学生。积极参观、参与学生们组织的各项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发展。另外,教师还要拿出时间、拿出精力、富有激情地参与到学生们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去。例如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各种师生之间的友谊比赛活动、节日游园活动等,多浏览学生们自办的刊物,因为从这里能够了解到学生们课堂以外的另一个世界。
  
  2、传道解惑职责是英语教师的职业本份,那么,公益与社会服务职责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衍生性责任。这种职责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学校的,一是对社会的。对学校的公益与社会服务职责。表现为集体活动、教学研究、学术研究与评价。特别是参与学校的英语教学管理事务,这既是英语教师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比如英语教研室主任等学校内部的公益性职务。英语教师对社会的服务与贡献,很多场合是教师以个人身份服务于社会,因此就产生了一系列与学校及社会的权利义务关系,比如参加企业技术翻译和外事谈判。这种服务活动是与教师的专业有关系的,这里面的责任与道德问题表现为:在时间上,用大量精力在校外活动,这势必影响校内教学研究工作的数量与质量。所以作为英语老师必须在对学生的校内责任与公益责任之间达成一个均衡。教师在当代社会不可能没有社会服务活动,但界定其中的权利与义务,规范这种活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紧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