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优质课测评目标浅议

作者:蒋晓飞




  优质课问题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由来已久。学校教师也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创设优质课,以便把自己的课程打造成精品课程。但是优质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要用怎样的标准来测评它?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即使出现一些测评框框,也多是从行政管理角度加以干涉,以“行政管理主义”取代教学研究和业务探讨,测评标准取向偏离学科教学内部规律。那么,如何创设一套既符合现代学科教学规律又具有操作可行性的测评目标呢?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一、知识内涵准确——优质课的基础
  
  面对当今信息万端、干扰错杂的时代环境,面对辨别力尚处于朦胧状态的青少年学生,现代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准确无误的。这一点是优质课的基础,也是生命,至关重要。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所传之道——知识内容不准确,那么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小则不能“解惑”,以其昏昏,难使人昭昭;大则谬种流传,误人子弟。而知识内涵的准确性来源于教师对知识的持续性追求和更新。教师个体所拥有的知识库是与时俱进的并保持不断刷新;也是与物俱进的,即与新的科技成果并驾齐驱;同时还是与思俱进的。即与新的发现新的观念相伴相随。
  因此,教师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有必要认真谨慎地对待每一堂课,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储备工作,发现并去除误差,以防止以讹传讹;澄清疑惑,以照亮学生心里的暗区;传授新知,使学生永远立足于知识的尖端。如此,才能做到所传知识内涵严谨的科学性。
  
  二、传授方式灵活——优质课的保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形式是可以灵活多样的,贵在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内容实质。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可进行不同的处理。比如语文教学中,记叙文可重在说事,说明文可重在说明,议论文可重在说理,散文可重在说“情”,关键在于把教的课与课程性质和谐巧妙地统一起来,与青少年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以达到“和谐教学”的境地。如针对绝大多数职校生基础不足的特点,教师就应注重传授方式的自然浅易,以便贴近学生实际。因为不管哪种形式的传授,也不论怎样构思设计,讲究自然不着痕迹,总不失为一道良方。特别是历来被教师忽视、但为行家所注目的课堂的开场导入,自然浅易已被公认为课堂的最佳开始。在这方面,鲁迅杂文艺术和相声艺术很值得我们借鉴。教师也应是艺术家。因为自然才能不做作,没有高深莫测,有的是轻松随和,才能缩短师生课堂距离,才有亲切;亲切才有浅易,浅易才能符合学生实际,易为学生所接受,学生当然也乐于接受,这不正是我们所渴求的理想课堂吗?
  
  三、板书设计精美——优质课的点缀
  
  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素质。板书是教学综合艺术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板书多而具体,琐碎繁杂,让学生忙于抄录,上课成了学生抄黑板,既无暇突出疑难重点,不知不觉地耗费了宝贵的45分钟,又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结果事倍功半,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因此,板书应讲究精美。课堂的板书应是非“板”不可的情况:一是疑难、模棱两可的问题;二是为了提示、启发。为了随时随处地充分地训练学生的能力,课堂板书应精当合理,突出它精巧的艺术美,既使学生得到听、写能力的锻炼,又让学生获得图画般美的艺术享受。
  
  四、课堂中心转换一优质课的标志
  
  转换课堂中心,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既是优质课的中心议题,又是培养能力、彰显学生个性及潜能的人本教学的基本要求。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重讲轻练,重“灌”轻“化”,重任务量化而轻收效质化,使知识信息的处理过程单向化。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台下听得昏昏欲睡。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即使课讲得天花乱坠,由于没有学生实质性参与互动,没有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不是重在训练学生能力并让学生利用课堂这个最佳平台充分展示其能力,而是教师一“包”了之。这种性质单纯的课教起来驾轻就熟,没有很好地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目标,不能最好地证明和体现教师驾驭课堂的本领和教学艺术,能说是优质课吗?因此,优质课当以学生为中心,变教为练。利用教师引导、指教、训练等有效“杠杆”,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锻炼和发挥,起到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教育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优质课看似“练”学生,实则更是“练”老师,是一种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难度更大意义更深的“练”。优质课理应关注学生的处境与感受,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里走出来,在学习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形象标准——优质课的亮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生活的改善,观念的更新,教师重内在美轻外表美的传统思想,不修边幅、穿着随便的行为习惯,显然已与时代特征不符,与时代气息最敏感的体现着——学生的审美意向相悖。师者,为人师表也。“师”再好,无“表”也不行。而在所培养的新世纪的人才面前,“表”尤其重要。试想,一个让学生产生不了好印象的教师,其他方面能不打折扣吗?因此,教师的外在形象也是很重要的,要能给学生以美感。教师常注重“言传”——宣传说教的一面,而忽视讲究“身教”——外在形象的潜在影响这一面。殊不知,言传可贵,身教更难得。新世纪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知识渊博的内在美与仪表形象的外在美的和谐统一体,把上课当做主持节目,把自己当做主持人包装起来,具备主持人的风度、气质,把自己装扮成为学生心中所追之“星”,用自己的美和人格魅力去点亮课堂,唤起人气,感悟学生,激发他们的美感,引领他们创造课堂教学之美。
  
  六、目标实施有效——优质课的结果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创设优质课的前提。目标包括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课时目标。从根本上说,课时目标是诱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传授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水平、增强综合能力。学生综合能力测评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知识技能运用能力以及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评价。优质课的最大效益就是要能使这些目标得到较全面而有效的实施。比如英语课教学,老师虽然讲得有声有色,发音也地道,但如果不分析所教对象,不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因材施教,所教的学生英语兴趣和成绩均不高,且在读、写、说方面难于动手或羞于动口甚至连简单的会话也不会说或说不准确,那么这样的英语教学就很难说它是优质的。
  总之,课堂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教学的得失,也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提高,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教育水平。因此,优化和创新课堂教学既是教师奋斗和追求的目标,又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树立和实践创新的教学观念是创设优质课的先决条件。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优质课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是知识美、语言美、文字美、形象美、效果美的完美结合。教师如果更新教学观念,致力于实现这些美,那么优质课这个新目标是一定能够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