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中学生焦虑心理的统计分析与对策

作者:李士萍




  一、前言
  
  中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正处于天真浪漫的年龄,正可谓“少年不知愁滋味”。但如今他们却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和成长压力。当今,中学时代已经成为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他们既经历着青春期身体和心理上的激变,又承担着步入大学前紧张的学习任务,承载着父母与社会的厚望,所以紧张、焦虑情绪在他们身上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影响到其学习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性的和谐发展。中学生的焦虑心理状况如何,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以期为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提供充实材料,为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二、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以全国通用的状态——特征焦虑量表(STAI)为测试工具,共有两个量表:焦虑状态量表和焦虑特征量表。焦虑状态量表是测定一段短暂时间内的焦虑状态,即主观地、有意识地觉察到忧虑、紧张、畏惧在此段时间内的强度和波动的差异性;焦虑特征量表测定个体焦虑倾向性上的差别,与低特征的学生相比,高特征学生对焦虑的反应更倾向于高度的威胁感,更频繁地激起焦虑状态,并有更强的焦虑强度。为确保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有效性,本调查以廊坊市某中学三千余名中学生为母本,随机抽取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一个班为有效样本,共发放问卷148份,收回有效问卷14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调查严格按指导语施测,将问卷转化为分数后,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与上海市常模的比较(见表1)
  
  将总样本与上海市常模比较,结果发现:总样本男女生的特征焦虑与常模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不存在地域差。但在状态焦虑方面,廊坊市男生明显高于上海市,适应外界紧张情景刺激的能力较差,女生无显著差异。
  
  2、性别和年级的比较(见文后表2)
  各年级和总样本男女生的特征焦虑均无显著差异,在状态焦虑方面,初一年级和总样本男生明显高于女生,这与上面的结论相吻合。
  
  3、一与美国常模的比较(见表3)
  将总样本与美国常模比较,结果发现:美国男女中学生的特征焦虑明显高于我市中学生,而状态焦虑却明显低于我市中学生,且差异均显著。一般说来,具有高特征焦虑的学生状态焦虑水平也高,而为什么美国中学生高特征、低状态,我市中学生低特征、高状态呢?此结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一直都在进行大张旗鼓的改革,但始终也没有脱离“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的尴尬境地,学生处在教师、家长、分数、升学的多重压力之下,课业负担屡减不下,学生对成绩过分担忧和恐惧,尤其是初三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升学,随着考试时间的逼近,其紧张、焦虑的程度不亚于高中生参加高考。从社会发展看,一方面是社会竞争压力和学业压力增加,另一方面是独生子女特有的娇弱顺从、谨小慎微或放纵、逆反,把外界小小的刺激都看成是无法适应的威胁,中学生们处于矛盾冲突的煎熬之中。另外,受传统意识的影响,人们对男孩子的成才更寄予厚望,这种高期望值带来的高压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起破坏作用。
  
  四、讨论
  
  矫正中学生过度的焦虑心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多方配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为学生提供健康、宽松的成长环境;其次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愉快学习。本文具体从教育教学实践的角度提一点粗浅看法。
  
  1、关注差异,用爱施教
  每个学生自身情况不同,生活的外部环境和接受的刺激也不同,产生焦虑的原因也就不同,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产生的焦虑,都需要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爱学生,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情绪状态,善于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分而治之。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在于对学生的细心观察,在于那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引导学生走出焦虑的阴影,享受成功的喜悦。
  
  2、多方疏导。增强自信
  中学生产生焦虑,与学生成长的环境、家长的溺爱、学校的高压教育、独生子女的脆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矫正中学生的焦虑,也必须要多方疏导,齐抓共管,其核心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当学生感到焦虑时,他的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弱,情感表现冷漠,对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看法非常敏感,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常过分关注和胆心,并伴有无端的烦恼,对一些日常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这些都是学生缺乏自信的表现。因此,引导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增强自我调整能力就成为矫正焦虑心理的良方。
  
  3、创设轻松环境,愉快学习
  对中学生而言,学习焦虑占很大比例,他们时常担心自己成绩不好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得不到家长的肯定,精神高度紧张,压力很大。所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对于矫正中学生的焦虑心理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有的老师把多媒体手段引进课堂,有的老师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愉快因素,把游戏、表演、活动、竞赛等引进课堂,使学生从枯燥的语言讲解和死记硬背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减少了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兴趣、快乐、成功始终陪伴着学生时,焦虑情绪也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我们必须高度注意中学生的焦虑心理,多方创造条件进行矫正,只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细心和耐心,真诚地用爱心来浇灌身边一棵棵幼小的树苗,相信他们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在感受恩泽的同时,用枝繁叶茂来回馈哺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