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英语合作学习策略与网络自主学习方法交互的探索

作者:朱晓申




  一、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指学生集体学习,共同完成小组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策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使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技能进行交际,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跟语言能力较强的合作伙伴交际时不断接触正确的语言形式,从而提高认知能力,并且能够对自己使用的语言进行比较、分析、反思,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建构主义者认为,合作学习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对学生知识的建构具有重要作用。建构主义学习强调“教学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以及“以学生为中心,促进知识获得的协作和交流”,强调“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借助社会交往与周围环境的交往,解决真实问题,习得技能”(余胜泉)。Kagan(1989)认为,合作学习是教师可使用的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其最大特征在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交际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必须指出的是,合作学习一方面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自我管理能力和在所提供的学习环境中理解、建构知识,需要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另一方面,要求英语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主题任务教学法为方式,合理设计基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手段的主题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积极开展课内、课外以及网上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确保学生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可理解性输入、协商和产出”,从而加强学生“听”和“说”的能力的培养。
  
  二、网络自主学习方法
  
  1.网络学习环境
  英语在我国是作为外语来学习,缺乏像使用母语那样的真实的语言环境。作为英语学习主要场所的教室,常常由于其正式和严肃的气氛阻碍着英语的自然习得,影响着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培养。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市场迅速崛起,信息技术不断地开发和利用。个人、单位、部门、政府机关将大量的信息发布在计算机Internet上,发达国家的绝大多数学生和教授运用Internet交流思想,共同探讨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同语言层次的学生利用Internet提供的大量的英语练习资料进行语言的学习与操练,加拿大等国家的高校还利用校园网开发WebCT网络学习环境,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建立课内外合作、交流的平台。新形势下的我国英语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建立与英语国家的网上合作伙伴关系(Belz & Kingingeer,2002:189),创建网络学习环境,为学生的语言学习与使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开辟良好的学习园地。
  2.自主学习理论
  束定芳先生将自主学习理论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态度、能力和环境。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①自愿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首创精神;②培养起自主学习能力和策略以便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③能够被给予多种机会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在不同的情景下锻炼自己负责自己的学习能力。雷沛华指出,“成功的语言学习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一般都比较强,他们不仅掌握从事各种学习活动,解决各种学习困难的技巧和策略,而且能够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真实情景中自我控制学习进程,自我构建学习目标”,学生只有在各种英语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才能达到学习的目标”。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要为学生提供发挥主动性、培养理解知识、认知社会和技能的互动机会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英语教学要在计算机技术、网络资源的主持下创建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中互动性的交际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交互
  
  我国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对英语为外语的学习在学习目标、态度、方法、习惯、情感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里,教师的“讲”和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依然是教学的重要方面,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更有效地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意义共享提供学习的经历和环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语言是共享意义,根据构建主义观点,共享意义是通过学生个体使用一种似乎令人满意的或一种让他人接受的方法使事情富有意义来实现。学生要与他人共享意义,可以通过在丰富的情景中与他人交流、合作、反思已有的认识和理解,并建构意义;也可以通过个人独立思考来理解、认识意义。Stables认为,采用合作学习策略需要让学生有时间反思已学知识,同时应允许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策略进行独立学习,因为生活中人们并不是持续不断地与他人交际。Stables指出,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培养学生的交际和认知能力的灵丹妙药,它必须与学生个人的独立学习和全班的集体学习结合起来。这样,便形成了从“小组合作到独立到小组合作再到全班合作”的英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极大促进学生反思已学知识、培养英语的说写技能。
  
  四、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与评估交互
  
  1.WebCT学习平台
  WebCT,即Web Course Tools,是基于网络的课件开发工具。从我国校园网和Internet使用的普遍性来看,英语教学可以以WebCT为工具,运用ASP.NET,PHP,ASP,VRML等语言格式创建课程主页,可依托校园网站服务器建立单独的站点目录,配置IIS信息发布系统建立web站点,发布给学生上网学习。英语课程主页设有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主题学习任务、讨论、作业、成绩、评语、校历等栏目(即环境)。各栏目设置各自的内容。运用WebCT营造课程网上学习环境,可推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网络、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全面互动与合作,为学生的语言使用、问题探讨开辟交流、合作以及自主学习的平台。WebCT成为学生课内外合作与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与导向。
  2.Internet学习环境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里,学生喜欢通过Internet,或者说,通过E-mail、MSN或QQ等即时通交流工具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英语教学可以利用Internet的即时性和交互性,开展英语语言的学习与使用以及跨文化交际。在课堂的交际活动中,可以从QQ的共享文档或E-mail的附件里下载教师事先上传的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并开展小组讨论;也可以与英语国家的合作学校或通过英语网站如:http://www.iecc.org;http://www.kidlink.org/index.html;http://www.epals.com;http://www.latrobe.edu.au/education/sl/sl.html等帮助学生建立与英语国家的网上合作学习伙伴,让学生利用E-mail,如条件允许的话借助MSN即时通交流工具或QQ,与合作伙伴一起探讨教师布置的诸如“性别歧视”等问题。讨论结果可以在下次上课时向小组同学汇报、交流,共同分析、比较、归纳中西国家的性别差异、性别歧视等现象。最后,按照教师提供的“what(什么问题)、why(引起问题的原因)和how(如何解决问题)”这样的框架独立撰写关于“性别歧视”问题的研究报告。
  利用Internet开展英语学习,其积极的作用表现为:学生使用Internet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接收信息;网络上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加上现代化网络技术,如图表、声音、动画、摄像头、可视图像等为英语教学提供语言、材料、手段、学习对象、情景等方面的真实性,使学生的语言学习、问题探讨、跨文化交际等活动变为容易,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英语学习的沉浸感,有效提高学习质量与效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