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体育健美课教学模式探讨

作者:李小娟 刘德坤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学校体育课开设的体育项目已经越来越多了,许多新兴的体育项目都被引进了学校的体育课堂。学校健美选项课在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显然是比较滞后的,为此笔者分析了传统健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教学从中找出一套能吸引学生锻炼的手段和方法,希望让更多的学生从健美运动中受益,使健美运动在学校的体育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具体方法是把同一年级的112位学生分成两组,每组56人,其中一组按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另外一组采用创新教学法试验。2006年9月发出问卷112份,2007年2月收回有效问卷112份,有效率为100%。
  
  二、分析
  
  1.学生对健美课的认识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健美运动有较深的了解,参加的目的和动机都较为明确,特别是形体健美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已提到相当高度,动机2和3的比例已占总参加人数的82.04%而动机1又是动机2和3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着重以满足这部分学生的要求为主。
  2.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由表二和表三的调查和测量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创新教学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达到了预期目标,尤其是部 分以改善形体为主的学生最初目的仅仅是为了减肥,通过一学期的积极锻炼不仅形体有所改变,在肌肉围度明显增加一项中这部分同学也占了相当的比例,说明完全符合健美运动的减脂增肌效果。而从学生的评价表中也可以看出,传统教学和创新教学在学生的主观体验中也存在巨大的差别。
  
  三、探讨与建议
  
  1.保持教学方法的新颖、生动,使其具有启发性
  创新教学提倡应发动大家一起开动脑筋,通过讨论得出答案。如在教肱二头肌的练习方法时,教师在讲了肱二头肌的收缩做功原理后,可以启发学生想像用哪些办法进行练习。除了最基本的杠铃、哑铃、组合弯举器外,还能不能想出更多的办法。学生可能会想出反手引体向上、拉力器拉伸、橡皮筋拉伸、两人合作借助毛巾或徒手拉伸等各种各样的办法,通过这样的启发式教学不但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为学生在健身房外的锻炼找到了方法。当然也有可能学生想不出办法来,但经过教师的渐入式启发他们会逐渐找到方法,并在其他肌肉的练习中借助于这些方法找到更多的练习方法。
  2.根据学生动机进行分组教学,使锻炼效果更显著
  创新教学能有效利用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它作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这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就会保持饱满的情绪、主动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去完成预定的目标,从而对提高教学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学习动机进行分组教学首先必须在学期初对健美选项课的学生及时进行健美动机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后及时进行分组。由于归类分组后,相同动机的学生会由于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爱好而很快产生共同语言,教师在对他们进行健美运动基本知识、人体解剖结构、肌肉分布、营养与恢复、各部分肌肉的锻炼原理和方法的基础教学后,可对他们进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根据他们的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和练习内容。具体可分为三类:(1)增强体质型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着重于基础训练,运动量较小,每次可安排全身的组合性动作的练习,课外锻炼不局限于健美锻炼,可参加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2)改善形体的教学方法。该教学目标主要使学生达到减去体内多余脂肪,改善身体各部分比例为目的。教学中对他们的器械训练要求如下:负荷强度以中小负荷为主,最高重量到80%~85%,最低为40%~50%;每块肌肉的练习组数为12~20组;每个动作以完成20~30次为宜;组间休息时间为30~45秒;每周锻炼次数为4~6次;每次锻炼还应安排一定强度的有氧练习。此外,还应注意合理的饮食结构,膳食中以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为主。(3)增加肌肉的教学方法。该教学目标主要使学生达到强壮肌肉的作用。教学中除安排基础教学内容外,还应有针对性地安排增加各部分肌肉的器械练习。器械练习中负荷强度以大负荷为主,每块肌肉的练习组数为8~10组,每个动作以完成6~8次为宜,组间休息时间一般较长,为60~90秒,每周锻炼次数为3~4次,饮食结构以高蛋白、高热量为主。
  3.为学生找到志同道合的固定锻炼伙伴
  在完成选课动机问卷后,通过分组教学大家对具有同样目标的同学往往会迅速产生认同感,这时教师就应安排他们进行一些共同练习,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健美训练中练习伙伴的重要性。他们可以共同拆装杠铃、哑铃,交替进行保护与帮助。在达到运动极限时随时有同伴的鼓励和实质性的帮助,课外可以一起相约到健身房进行课外锻炼,尤其当一方产生懒惰思想时会因为考虑到有朋友的等待而放弃偷懒。当然要找到一个各方面都一致的朋友是相当不易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间的人际交往进行指导,经常从练习中观察和了解他们的人际交往状况,及时为他们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使学生通过健美运动不但提高自己在运动群体内的相容性和内聚力,也使他们能达到身体和心理多方面的健康发展。
  4.开展游戏和竞赛活动激励学生的进取心
  健美运动多年来仍然没有能够进入奥运会项目,其原因之一就是竞技性、娱乐性不强,缺乏必要的群众基础。因此,如果体育教学中不进行创新教学解决健美运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就很难使学生主动坚持下去。创新教学模式提倡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运用游戏法、比赛法使练习充满娱乐性和趣味性。如可在准备活动中或轻分量的专项准备活动中穿插速度或力量性的游戏练习,可进行哑铃拆装、接力运送哑铃片、单人或多人拔河、轻器械的耐力固定等游戏。在充分的准备活动后也可进行大力士的角力比赛、力量耐力比赛,总之在每一种训练方法中都能穿插。也可以通过大量问题情境的创设,发展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5.设定阶段性目标并运用阶段性的成果强化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创新教学提出要设置阶段性的目标。如:第一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以学习和掌握健美训练原理、训练方法,提高一般身体素质为主。这一阶段一般在力量和耐力上都会有明显的变化,教师应把其中的道理给学生分析透彻。第二阶段一般以提高专项素质为主,开始各部分肌肉的分部练习、运动强度及运动负荷显著增加,并开始按目标动机的不同进行分组练习,这一阶段一般需要1~2个月才能产生较为明显的效果。这时可以对学生的体重、身体各部分的围度每月进行一次测量,并对力量、耐力的主要指标测试后进行分析对比。如果学生的训练方法、训练强度得当,这一阶段会产生明显的变化。当然也有可能有部分学生由于训练方法掌握不当,测量时没有显著效果,这时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技术处理,把卡尺或皮尺稍稍放松一些,这样学生还是感觉到有一定进步而不至于产生挫折感。当然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找出训练中的问题所在,在以后的测量中逐步学会自己随时进行测量,这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其原委并教给其正确的测量标准,让其随时可以自己进行检测。第三阶段就进入动作熟练掌握阶段,学生能自觉进行训练并自己制定或设计训练方案,自由选择有效的练习方法。通过这样的分阶段测试或检查,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不断得到强化,从而能不断适应今后越来越大的高强度训练,通过这样三个阶段的学习达到了健美选项课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顾诚.健美教学中培养大学生锻炼能力的实验研究.体育科技,2002(3).
  [2] 庄伟.对江苏省高校学生健美需求和健美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四川体育科学,2004(6).
  [3] 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 相建华,田振华,邓玉.高级健美训练教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