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英语阅读教学的功能语境视角

作者:屠 克




  语境指的是语言运用的环境。韩礼德(Halliday)把语言看作一个社会符号系统,在语言的社会交际中,作为一个符号系统,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篇。语篇是一个纯理功能框架,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的复合体。因此,作为符号系统的语言的语境是文化语境,而语篇的语境是情景语境。语言是在语境中产生,也是在语境中运用的。因此,外语教学必须把语境纳入其整个教学过程中。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语境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在关注语言形式特征的同时,还应认识语境及其次范畴,从而把语境因素与语言特征系统地结合起来。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语境可以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两大类。文化语境是整个语言系统的语境,决定整个语言系统中的意义系统。情景语境是具体语言运用的语境,是文化语境的具体体现。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以及语篇因素等共同组成一个从语篇到语境的循环圈,包括作为多功能结构的语篇、篇内语境、互文语境(Halliday & Hasan,198589:47)。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的基础之上,克莱姆士(Kramsch,1993:35-67)进一步阐释了语言语境、情景语境、交流语境、文化语境和互文语境等五种语境。本文主要以克莱姆士的语境分类方法为基础,探析语境理论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导作用,探索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模式。
  
  一、语言语境与阅读
  
  语言语境指围绕一个语篇的词、语段、句子等语言环境,亦即语篇或话语中的话题的上下文或上下句,包含语音、语义、语法和文体等要素。我们以阅读过程中对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的消除为例,说明语言语境在英语语篇解读中的作用。例如:
  He went to the bank.
  词汇歧义主要由一词多义等因素造成。“bank”的常见含义是“银行”与“河岸”。如果没有上下文,我们就无法确定“他”(He)到底去了哪里。如果下文接“and opened an account there”,可以确定“他”去了银行;如果下文接“and took a walk there”,则可以断定“他”去了河岸。句法歧义主要由形态或结构的含混而引发。例如:
  They are flying planes.
  由于“flying”既能够用作非谓语动词修饰名词“planes”,也能够用作谓语动词与“助动词be”构成现在进行时,因此,该句既可理解为“他们正在驾驶飞机”,也可理解为“它们是正在飞行的飞机”。但上文若是“What are they?“或是“What are the pilot doing?”句子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英语中有大量的多义词,形态和结构的含混现象也较为普遍,在语篇阅读过程中,语言语境起到了消除歧义现象的作用。
  
  二、情景语境与阅读
  
  语篇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产物,而交际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我们在分析和阅读语篇时必须考虑交际内容(语场)、交际活动的参与者(语旨)以及交际渠道(语式)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一个情景构型,称作情景语境(Halliday,1978:28)。在阅读过程中,分析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情景语境变量在语篇构建中所起作用,有助于读者解码语篇的深层意义。下面以加拿大作家Hailey的小说《大饭店》(Hotel)中的“敲诈”(Blackmail)章节中公爵夫人(the Duchess of Croydon)和旅馆保安队长Ogivile的对话摘选为例,说明语篇阅读过程中情景语境对于深层意义解码的重要性。例如:
  Duchess:“We will not pay you.”
  Ogivile:“Listen,lady...”
  Duchess:“I will not listen.You will listen to me.”...
  Duchess:“We will not pay you ten thousand dollars.But we will pay you twenty thousand dollars.”...
  Duchess:“You will drive our car north.”...
  公爵夫妇驾车夜行轧死一个孩子和孩子的母亲,保安队长抓住把柄后前往公爵下榻处对公爵夫妇进行敲诈。该语篇的情景变量:
  语场:讹诈事故逃逸事件,就肇事车开到北方地区讨价还价。
  语旨:公爵夫人和旅馆保安队长。前者是贵族,社会地位显赫,而后者社会地位较低,二者所处社会阶层差距大。
  语式:公爵夫人与旅馆保安队长间的对话,属非正式口语体。
  通过对语篇中情景语境变量的分析,显示出在与旅馆保安队长言语交锋的过程中,公爵夫人的决断和气势所占的主导地位。旅馆保安队长本想敲诈一万美金,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公爵夫人说要给他两万美元,但要他把肇事车开到北方(以逃脱警察的追逐)。公爵夫人居高临下的命令语气,使保安队长逐渐陷于被动地位。“IWe will (not)”和“You will”的使用符合公爵夫人一贯的高傲气质,符合她所属贵族阶层待人的态度。通过对语篇情景语境的分析,读者在理解语篇表层意义的同时,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对人物的刻画艺术,感受公爵夫人的精明高傲和逼人气势。
  
  三、交流语境与阅读
  
  交流语境是情景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指讲话者作者与听话者读者之间的交流。讲话者作者可以代表自己讲话,也可以代表别人。一个人的讲话可以表现多个人的声音,或是多人声音的混合,因此,语篇呈现多声性,并突显于文学语篇和新闻语篇中。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语篇的多声性,教授和训练学生解读多声性的方法和步骤。例如:王教授应朋友之邀外出就餐。餐馆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A:Anything else,gentlemen?
  B:How about some dessert,Wang?
  C:Not me.I’m stuffed.
  我们比较容易地发现对话中明显是三个人(服务员、朋友、王教授)的声音,但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第一句话是服务员代表饭店所说,不一定是他本人愿意说的话;后面两句是两人以顾客身份说的话,而非作为教授或其他身份所说。王振华(2003)在《介入:语言互动中的一种评价视角》一文中,指出介入(engagement)系统包括三“声”。第一声指言语者在特定语境中投射言语者自身的思想或观点。第二声指言语者在特定语境中假借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的思想或观点。第三声指言语者在特定语境中假借所在社团共享的思想或观点。因此,在阅读中考虑交流语境因素,对于充分理解语篇所蕴含的多维意义(multi-dimensional meaning)帮助甚大。
  
  四、文化语境与阅读
  
  文化语境指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形态。黄国文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活动的反映。每个言语社团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社会规约、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这种反映特定语言社团特点的方式和因素构成了语篇分析者所说的文化语境。”(黄国文,2001:124)由于任何语言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产生和工作的,因此,文化语境对语篇意义的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阐释作用。表面语句不连贯或不是很连贯的语篇,听话者若能选择正确文化语境进行推理,可以推导出语言的意义,并能填补话语空缺信息,建立语篇连贯性,从而达到成功交际。例如:丘吉尔在二战初期曾说过一句名言:
  Some chicken,some neck!
  此句产生的时代背景是当时希特勒不可一世,公然叫嚣“In three weeks, England will have her neck wrung like a chicken”。丘吉尔义愤填膺,针锋相对地作出响亮的回答:“Some chicken, some neck!”(难对付的小鸡,难对付的脖子!)以鼓舞民心。可见,不了解或脱离了文化语境,读者就无法准确理解语篇的真正含义。
  
  五、互文语境与阅读
  
  互文语境是本语篇与前面已经出现过的语篇、以后将要发生的语篇以及同时正在进行的其它相关语篇等形成的语境。互文语境在英语阅读中所起的连接作用特别重要。韩礼德说:“每一课都是建立在以前学过的课之上的,所探讨的话题,所一致同意和定义的概念……在更深的层次上,整个学校的学习精力都是由包含在我们的文化中机构化了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渗透于各个方面的互文性而相互联系起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分清本语篇内部于其它语篇相互联系的部分,如引用部分等,重要的是把这些从其他语篇中“拿来”的语篇部分“还原”,深刻理解它们在原语篇中的地位、意义,有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本语篇。
  
  参考文献
  [1] 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2] 王振华.介入:语言互动中的一种评价视角.开封:河南大学外语学院,2003.
  (责任编辑 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