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词汇习得的常见误区及其突破路径

作者:李卫民 马晓艳 李 杰




  如果把语言比作一条美仑美奂、光彩眩目的项链,词汇则无疑是组成这条项链的一颗颗珍珠,语法则是如何把这些珍珠排列组合以求尽善尽美的链条。作为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词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语言若没有词汇,也就无从言词达意。词汇习得贯穿英语学习的始终,是英语学习的基础环节,词汇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听、说、读、写、译等诸项技能的提高。
  学习英语词汇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能速成。那些吹嘘一个月、三个月、一年帮你掌握何种程度英语的学习班,实则是骗人的把戏,是为那些急于求成的人设的一个圈套。这些人根本不了解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怎么能在短短的数月内学成呢?语言也是有生命的,是不断发展的,国企改革前,大家都是铁饭碗,你学过“下岗工人(laid-off workers)”这一词汇吗?当然不可能。
  词汇是什么?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语言固然离不开词汇,而词汇离开具体的语言氛围,则其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就会大打折扣,词汇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焕发出多姿多彩的魅力。“上”和“下”是一对反义词,这是众人皆知的吧,但你能说“书掉到地上”和“书掉到地下”是不同的吗?当然不能,在这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上”和“下”还成了同义词,甚至是“一义词”呢!鉴于此,语境教学法方凸显其独具的教学效能,因此,词汇习得绝非拼拼写写、记记背背这么简单。
  语言的学习也决不可以彻底用精准的科学标准来进行区别和对比,从某种意义上讲,语言是一种模糊的学科,没有哪个人、哪位语言专家能清楚明确地区分“你很漂亮”和“你十分美丽”这两句中,“很”与“十分”,“漂亮”与“美丽”之间到底有何差别,因此,语言是有其随意性、模糊性的,语者选用哪个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不仅取决于语者本身的学识、素养、喜恶,而且取决于语言对象、语言环境等等多方面的因素。在词汇习得中,经常碰到学生问“老师,这个词与哪个词有什么区别之类的问题”,固然,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求真精神,但对于那些对语言已达到一定认识程度的中高等学习者而言,苦苦探究此词与彼词的差异,不能说一无是处,有时也实在是对语言发展规律缺乏认识的表现。当然,这也与数年来国家颁行的英语考试题型有着莫大的关系,造成这一不符合科学的现象,英语考试题型的制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出题人往往对词汇辨析题情有独钟,对此词与彼词的差异死缠烂打,非要拼出个你死我活,岂不笑哉?于是,在考试这个指挥棒的挥指之下,一些老师便拼命搞出个什么词汇辨析教学法,而具体到某一语境,却道不出个子丑寅卯,陷入这样的误区,造成恶性循环,岂不苦哉?
  不仅词汇教学存在着上述种种误区,学生在词汇习得方面不得其法的现象也比比皆是: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上学路上,有人拿着词汇书边走边看;上楼梯时,有人抱着词汇书若有所思;课间休息,很多人看着词汇书争分夺秒……我很佩服同学们的学习精神,但同时我不禁在想:大家如此勤奋努力,为什么学习中还有那么多障碍、考试时还有那么多麻烦呢?通过分析和研究,我发现同学们在词汇习得方面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他。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我们一般只记一个单词的一个词义和一种用法,总是喜欢简化为“一对一”的模式,这对于初学者本无可非议,但随着英语学习进程的逐步深化,这种作法却大大地阻碍了英语水平的迅速提高。如果背单词时还停留在一词一义、一词一用的阶段,尽管背了不少单词,运用起来仍然捉襟见肘、词不达意,同时,也会堵塞了解英语文化的渠道。如“discipline”,对于这个单词,许多学生只知道是“纪律”之意,孰不知它还有“学科、原则”的含义。第二是只知词义,不知使用。词汇习得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灵活运用词汇。有些学生只会拼写词汇、只知词汇的各种词义。却偏偏忽视了词的运用,岂不是舍本求末?一个句子、一篇文章不是词的简单组合,它要求词与词、句与句之间有一种协调,这就说明词汇重要,词汇的运用更重要。最后一个问题是只能机械,不能灵活。词典上的解释是死的,语言的运用是活的,如果只是机械地背词典,势必与语言习得的要求相距甚远。词典解释并不绝对可靠,语境很重要。词汇惟其融于具体的语境,才可以彰显其多姿多彩的一面,才可以充分展示人类在语言方面的才华和天赋。
  因此,单纯地记忆词汇(会拼写)远远没有达到词汇习得的要求,消化所学词汇,运用所学词汇才是其真谛。词汇习得绝非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能听清能拼写,背背词汇就万事大吉了。学习词汇不仅要记住词汇的形、音、义、性;更要掌握其所属语域(正式、口语、俚语、粗俗等)、专业领域(医学、物理、天文、音乐、摄影等)、用法、搭配等。词汇习得涉及到发音、词义、运用、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
  为了帮助同学们在较短的时间里彻底端正词汇习得态度、改进词汇习得方法,从而在根本上解决词汇习得难题,笔者认为,要从一下四方面着手:
  
  一、掌握词的发音
  
  正如前述,英语是一种音形合一的文字,发音对词汇习得的意义远不止于“读”这一表层。很多人对背单词有兴趣,对词的发音却不以为然,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首先,发音有一定的规律,反过来说拼写也有规律可循,知道词的发音可以帮助记住这个词的拼写,反之则是机械地死记硬背,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其次,有些单词有好几种发音,发音不一样,意思也不一样,如record,有时表示“纪录”,有时是名词,意思是“记录”,不了解这些区别显然是不行的。再者,重视词的发音有助于提高听力和口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某个词听10遍还朦朦胧胧,一旦看到这个词被写下来便恍然大悟;明明背了一大堆单词,张口说话时却发现口齿不够伶俐,这种反应迟钝其实都是不重视词的发音造成的。
  
  二、掌握词的意义
  
  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是多维的,词汇的意义更是丰富多彩的,词汇与词义之间决不是一一对应的一维空间,我们不仅要掌握词汇的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更要熟谙其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以及词汇所传达的文化信息(cultural message)等等。有些词的多种词义比较接近,如postpone任何时候都表示“延迟,延期”,一看上下文便能看出区别来,对于这种词我们只记主要词义或中心词义,到时临时发挥也就够了。有些词则不然,例如:politician一词虽然被译成“政治家”,但是指那些为追求名利不择手段往上爬的“政客”,含有贬义。对于这些词汇所传达的文化信息不了解,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方面就会出现沟通障碍,甚至出大乱子。
  
  三、掌握词的搭配意义
  
  词不是孤立的词,就像人不是孤立的人一样。词必定会和其他词有一定的关系,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派生关系。多了解这些关系就等于是在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花些时间在这上面不仅值得,而且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augment与increase是同义,inferior与superior是反义,defy派生出defiance和defiant,记住这些关系比机械而孤立地背记这些单词有效、轻松得多。所以掌握词与词的关系是掌握词汇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
  
  四、掌握词的用法
  
  概言之,就是了解词的使用情况,如知道这个词通常和哪些词搭配使用(如use one’s head,head a delegation)、有什么样的固定表达(如head for,keep one’s head,lose one’s head)以及具体的中文意思。这显然是词汇习得的最高境界。同学们有时候为了追求单词量,往往会蜻蜓点水地背词汇表,这样做好像见效很快,实际上却是自欺欺人,不知道这些单词怎么发音已经是一大损失(前面已有说明),不了解这些词怎么使用更是留下了隐患,这便是我们单词背了一大堆、考试分数不见长的最根本的原因。
  要从词汇的具体语言环境中把握词汇,习得词汇,这是笔者作为一个语言教学工作者多年来一直向学生推行的一条经验。那么,如何具体地进行操作呢?在广泛的阅读中去习得词汇,不要为记忆单词而记忆,因此,要弱化“记忆单词”这一传统的错误概念,词汇不等于语言,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把每天记住多少词汇作为衡量语言习得的最佳标准,这样,时日毋多,你就会发现,你的词汇掌握的多了,会说了,会运用了。通过阅读掌握词汇,必须先抛开词汇即语言的错误观念,必须弱化“记忆单词”的错误概念,而且运用此法,不仅记住了词汇,增强了语感,提高了阅读能力,更能灵活地运用词汇于听、说、读、写等诸多方面,实在是一石多鸟的好方法。
  同时,在记忆词汇的时候,也并非一视同仁,一一加以记之。词汇研究专家根据词的使用频率将词汇分为两种:低频率词汇(low-frequency words)和高频率词汇(high-frequency words)。英语学习者应该着重掌握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在这个基础之上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进行扩展。高频词汇范围小。但实际上,这些词汇才是最难掌握的,它们千变万化,用法灵活得很。而低频率词汇的用法则相对较少,比较固定,容易掌握。所以,高频词汇一定要认真掌握,低频词汇混个面熟通常就行了。例如,看似简单的一个“go”,查阅任何一本词典,词条都可达数十条。(责任编辑 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