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中小学体育教学班额现状与对策

作者:马延春




  “大班额”是随着适龄教育人口数量扩大和家长择校意识增强,从而引起学校教学资源失衡而导致部分学校班级人数过分膨胀的一种特殊现象。“大班额”现象已经使学校的教学体系局部出现无序状态,尽管这种状态是一种暂时性的结构失衡,但是它已经对正常的体育教学的开展产生诸多不便,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阻碍了体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因此,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班额现状以及“大班额”对体育教学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弱化由于“大班额”现象所产生的一系列教学问题,以期达到提高“大班额”体育教学的质量、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保证新课程标准得以顺利实施的目的。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班额现状
  
  1.对大班额的界定
  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中指出,中小学体育教学班级人数的具体标准为:“中学48人,小学40人为标准班。”根据实际情况本研究把体育教学班级人数超过60人的班额,称为“大班额”。
  2.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班额情况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近些年小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入学压力,一些学校每班多达95人。以上事实表明,“大班额”在人口大省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3.中小学校师生比例结构情况
  本课题组另外一项研究(中小学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现状调查与研究)调查显示,目前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人数比例严重失调,体现在重点中学比普通中学、农村中小学情况更加严重。中小学体育教师人数少与体育教学班级多、每班人数多的矛盾普遍存在,这是造成“大班额”体育课教学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4.中小学体育教学班额的未来走向
  通过对我国未来适龄教育人口的增长趋势分析,从整体上看,在未来几年内,小学的“大班额”现象有望得以改观,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和升学考试的压力,许多家长仍然千方百计把学生送到重点学校,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仍然会保持原来的招生规模或继续扩大招生,这势必会使这些学校的“大班额"现象持续存在。
  
  二、“大班额”体育教学的弊端
  
  由于体育教学实践性特征,即教学活动以学生自身的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在练习过程中,需要频繁地进行师生之间信息的交流,因此,体育教学对教学课堂的组织、教师的教学辅导、教学场地、器材等因素的依赖程度远大于其他学科,使得“大班额”教学对体育课产生的困难和弊端,比其他学科更为严重。中小学体育教师普遍认为,“大班额”体育教学存在很多弊端,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大班额”使体育教学的组织工作难度加大
  体育教学注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这一特征对教学的组织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课堂上的分组、调队、轮换、变换练习等组织形式是其他课程所没有或少有的。人数过多必然给体育教学的组织工作造成困难。在“大班额”班级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看不见示范,听不见讲解的现象时常发生。教师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教学的组织管理上面,而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实现体育教学目的的目标就会相当困难。
  2.“大班额”使体育教学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多
  身体练习和体育竞赛本身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使用直接或间接的手段来保护和帮助学生完成动作的练习,以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练习过程中的安全性。班额过大,会使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顾此失彼,而对学生所采用的保护手段也会相对简单,安全性较差。
  3.“大班额”使体育教学的场地、器材显得相对不足
  身体练习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学生的身体练习对场地、器材的依赖程度较高,体育课学生人数过多,学习内容相对集中,必然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相对不足,从而造成学生单位时间的练习次数减少、练习密度下降、运动负荷不足等一系列背离体育课教学目标的消极影响,同时,也会使学生由于对所学的内容练习次数过少,无法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而对上体育课产生消极思想。
  4.“大班额”为实现先进的教学理念设置了障碍
  现代体育教学改革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受益。而在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内,如果教学班级人数过多,会使教师难以达到这一理想状态,新的教学理念在“大班额”教学条件的制约下也就无法得以现实。
  
  三、避免或弱化“大班额”体育教学弊端的对策
  
  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缩小地区、城乡和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上的差距,促使生源的均衡分布,这是恢复班级有序结构的主要途径。但是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体育教学中的“大班额”现象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严重问题。因此,体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在现有条件下,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最大限度的弱化“大班额”对体育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努力使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1.改革班级授课制度
  按现有行政班上课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大班教学所引发的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改革班级授课制度上找到出路。可以打破原有的行政班编制,按照学生运动兴趣重新分成专项班上课,把若干个行政教学班的学生分成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艺术体操等多于行政班级数量的专项教学班,由多位教师同时上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又有效地解决了班级人数过多,影响教学质量的难题。
  2.改善场地、器材条件
  在一次课改实验课上,学生人数73人,但由于器材充足,人手一球,单位练习密度达到41%,取得了较好的练习效果;而在另一节班额超过70人的实验课上,由于只有8块垫子,学生得不到充分的活动,单位练习密度只有22%。这说明器材数量的充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大班体育教学所带来的弊端。
  3.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
  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开发和选择一些便于本校实施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尤其是便于集中练习与辅导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给体育教师留出了较大的选择与创造空间,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学会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合理设计练习方法,有效利用场地器材,让有限的体育资源发挥最大的功用。
  4.合理运用教学组织形式
  传统的分组教学理论对于解决大班教学问题仍具有重要意义。分组轮换这一练习形式,可有效缓解人数过多与器材短缺的矛盾。调查发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还创造出了新的练习组织形式,即在体育教学课改实验中,在存在“大班额”体育教学现象的学校里,有教师采用了分组不轮换的方法上课:教师重点辅导其中一组,另一组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自主练习,等下一次课两组再行轮换;有的教师采用多组练习的形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练习统一内容或根据兴趣选择不同内容进行练习,教师进行巡回辅导,以上形式均有效弱化了大班教学的弊端。
  5.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传统体育课教学要求课堂纪律严明、训练与学习整齐划一,现代教学理念并不排斥整齐划一的兵操式的练习形式,但同时又认为,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完成学习目标为主,体育课并不需要每节课都进行呆板的操练。其实,只要学生都在运动场上进行练习,从事有益于身心的活动,教学场面乱一点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此,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行为,是革新中小学体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关键,同时也是解决“大班额”体育教学问题的一个新思路。
  6.充分利用“同侪学习”
  “同侪学习”是指同学们之间相互学习。即把学生之间的感情、友谊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具体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课堂上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的学习小组,小组内部学生互相学习,共同研究解决彼此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在进行教学指导时,可帮助学习小组解决一些共性的、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培养学生养成创造性进行发现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同时,也有利于体育教师巡回指导,从而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有效遏制“大班额”给体育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
  总之,在学生身体素质日趋下降的今天,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大班额”现象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只要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从实际出发,通力合作,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大班额”的负面影响是可以弱化、甚至是可以消除的。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年鉴.2003.
  [2] 吴志超等.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3] 河南省教育事业基本情况.2003.
  [4] 季浏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5] 教育部.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2002.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