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体育教育与健康人格塑造

作者:管 力 金 宇 来 锦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在人的精神和身体、知识与能力,还是道德与行为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体育教育作为新时期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塑造合格人才的使命。依据体育特有的学科特点,适时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和塑造,通过体育精神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今体育教育界的一个新课题。
  健康人格的塑造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格教育就是指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它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地发展成日趋健全、完善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包括促进与意识倾向相联系的各种人格因素健康发展的诸方面教育。培养健康人格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主题,在体育教育中实施人格教育是顺应现代教育潮流的需要。
  
  一、当今学生人格素质问题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冲击着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人格发展取向。近年来,随着我国学校教育的迅猛发展,在校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学生在积极的人格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缺陷。如缺乏对未来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懒惰,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缺乏求实诚信精神。种种不良人格表现均说明目前教育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在体育教育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体魄和健康人格是社会赋予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二、体育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策略
  
  1.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
  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等级观念,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师生间互尊互爱,平等交流,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面对的是水平参差不齐,个性差异悬殊的学生群体,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因材施教,个别对待,为每个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控制能力。教学中适当采用游戏与竞赛等手段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发泄,经常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使其体验到成功,逐步建立自信和自强的人格信念。能力、自信、自强是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充分关注这些因素的良性发展,不断为其创造条件。同时体育教师也要注重自身人格素养的提高。人格塑造不是灌输的结果,它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感悟过程,每位教师的自身人格表现、仪表言谈以及治学态度等都会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带来深刻的影响。
  2.利用体育精神塑造学生的人格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各种适宜的时机,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尽管其形式各不相同,但其中的体育精神却是相同的。当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时,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教育和熏陶,学生在锻炼中不知不觉地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体育教师要积极诱导,把体育精神的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利用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格。比如:中国运动健儿在为祖国赢得荣誉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通过巨大的艰辛换来的,这就是体育精神,这种精神将带给学生思想情操的熏陶,为其日后形成良好的人格素养奠定基础。
  3.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传授课本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压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良好的个性会影响整个人生,它不时反应在对学习、工作与社会现实的态度与行为中。个性的具体表现是性格、气质、能力和兴趣等各方面,个性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先天获得性的解剖特点与生理特点,另一方面取决于后天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因此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体育教学由于其教学环境的独特性,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往往表现出真实的意志品质和作风,他们的个性表现是开放和强烈的,教师易于观察和引导,加上青少年时期的可塑性较大,这给教师的教育带来有利的条件。所以,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因势利导,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4.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个人的学习、学生间的交往、学校秩序的稳定、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以及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教育中要有计划有意识地运用体育竞赛贯彻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锻炼意识,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提高克服困难承受压力的能力。在体育竞技中培养学生争上游、争先进的拼搏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育比赛是实力的较量,既赛体能,又赛技术、战术,还要赛思想作风,这就要求运动员要在思想上、技术上付出艰苦的努力,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体育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协作关系,协作是体育的重要特点之一。一场球赛、一次接力跑、一个游戏,如果没有队友间的默契配合,就难以取得比赛的胜利。在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过程中,教师必须身体力行,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5.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体育教学自身具有开放性、活动性、趣味性与竞争性等特点,因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往往是直接的、具体的和有说服力的,所以更有利于集体的形成和集体荣誉感的建立。学校体育教育的最终任务是为国家培养身心健康、具有良好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体育教育一方面加强体育“三基”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体育教学可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比如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对比法,将班里全体同学分为几组,通过对比评定各小组的动作技术掌握情况,使学生在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中进行学习和锻炼,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同时,也可结合我国运动员近年来取得的辉煌成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综上所述,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教育的目标要反映出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规格,因此体育真正的内涵应该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育对他们进行智慧启发和心灵陶冶所带来的内心充实、和谐、光明和快乐,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教育的意义并在教育意义的浸润下实现个体身心素质的全面的、生动的、活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内涵与价值.中国教育报,2001-12-12.
  [2] 刘铁芳.从“教育关怀”到“素质关怀”.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2).
  [3] 柳海民.教育学原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