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概念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认知力研究

作者:张永莉




  传统修辞学家认为隐喻的本质是其修辞性,并且独立于人类的认知系统之外。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认知方式之一,语言能反映人们的概念体系,是关于思维、推理模式和概念系统的研究课题。而语言是人类认知的产物,隐喻就可能为外语教学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探讨。国内学者的研究大都着眼于隐喻思维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曾庆敏,2004;彭建武,2005;李明,2004),而对概念隐喻在特殊用途英语(SPE)教学中的认知力鲜有论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帮助学生构建隐喻观能对商务英语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概念隐喻的运作机制
  
  概念隐喻理论(Lakoff & Johnson,1980)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pervasive),不但在语言中,而且在思维和行动中。他们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类事物。他们运用源域(source domain)与的域(target domain)之间的映射(mapping),以及意象图式(image schemas)来理解隐喻现象。隐喻意义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将源域的经验映射到的域,从而达到重新认识的域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参照熟知的、有形的和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中不熟悉的、无形的和抽象的概念。其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或经验来理解和体验某一事物或经验。如business as journey,人们用熟悉的旅途来描述商业。旅途有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概念系统。人们用这样一个概念系统来描述商业的发展,就形成了BUSINESS IS JOURNEY的概念隐喻。概念隐喻是对一般隐喻表达式(metaphorical expression)的概括和总结,具有系统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等特点。Lakoff等学者提出的这一跨域映射理论深刻地揭示了隐喻的实质,即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深藏于人们的概念系统中,是人们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思维的工具(陈道明,2001)。同样道理,跨域映射理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也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商务行为的重要作用,因为通过它可以很容易从其他已建立概念的基础上建构一个全新的概念。
  
  二、概念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认知力
  
  1.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主义(experientialism),Lakoff & Johnson(1980)认为语言单位的意义根植于人们与客观世界的躯体体验。意义是个人主观体验与客观体验范畴化的总和(Lakoff,1987)。例如,当我们的头脑中想到一辆汽车时,除了会想到有引擎、车门、车轮等,还会有个人主观的联想,有些人会想到舒适感、旅行,有些人会想到死亡、车祸、受伤等。认知语言学将事物的范畴划分为三个层次, 即下级类、基本类和上级类。根据Lakoff & Johnson(1980)的研究,绝大多数喻体词都是实体性概念的词,而且还是日常生活中常用词,即事物基本范畴的名称。基本范畴词汇日常使用广泛,简单稳定,便于记忆。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学生所知道的几乎都属于基本范畴词汇,学生对与基本词汇相关联的边缘词汇却很陌生。基本范畴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区分最基本的心理等级,是认知的重要基点和参照物,在此等级上大脑的经验范畴与自然界的范畴最为接近,因而人们也更容易感知和记忆。由此可见,在英语词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大脑认知和思维的规律,先引入基本范畴词汇,再讲解其他范畴词汇,这样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使教学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相互作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英语词汇,从而避免走进死记硬背的误区。
  2.对组织概念系统的启示
  人类概念系统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往往是隐喻的,隐喻“为人们利用相对熟悉或相对容易把握的经验领域,来组织相对不熟悉或较难把握的领域的经验,形成某种态度,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提供了可能”(束定芳,2001)。为了准确地描述抽象的商务行为,人们使用隐喻将抽象事物具体化,以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商务行为的特征,增强话语的表达力。
  Lakoff & Johnson(1980)把这类隐喻称做是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结构隐喻是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建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个方面用于谈论另一种概念。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和自我认知的深入,人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个实体,把它看做具有不同特征的实体。结构隐喻是借助一种已知的概念结构来理解和认知另一种未知或抽象的概念。例如,在parent company(母公司)这一隐喻中,源域中parent的概念在人类头脑中引发的认知模式中,某些模式与的域的概念产生语义重合,因此经济学家借助父母的概念结构来描述控股公司,如父母在家庭中的权力地位相当于控股公司在集团中的掌控权和话语权。
  Lakoff & Johnson指出,除了概念隐喻之外,方位隐喻也是我们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方位隐喻(oriental metaphor)是指参照空间方位而构建的一系列概念隐喻,涉及上下,内外,前后,深浅,中心边缘等空间方位,如MORE IS UP,LESS IS DOWN;GOOD IS UP,BAD IS DOWN。把方位概念运用于其他概念,并非是人类的主观想象,而是来自于人的经验及对自身运动和空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人类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本体隐喻基础上(束定芳,2001)。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是指在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把抽象和模糊的思想、情感、观念、状态等无形概念投射于具体的物质、实体或容器。本体隐喻包含两类:实体和物质隐喻(entity and substance metaphor),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在实体和物质隐喻中,喻体常常是表示实体或物质的名词,其概念隐喻为BUSINESS IS AN OBJECT。如ceiling price (最高限价),通过把“屋顶”和“最高”相比较,把“高”这样的抽象概念当做“屋顶”一样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物体,人们就可以达到理解和认知抽象概念的目的。
  隐喻是通过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谈论另一领域经验的过程,是人类概念系统组织和运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把握概念隐喻在其中的组织和运作方式,不仅可以知道词义的演变机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使学生按照认知思维方式,推导出词汇的确切含义,拓展其联想能力。
  3.对构建学生隐喻思维的启示
  概念隐喻理论一个突出的贡献在于区分了概念隐喻和隐喻表达式。隐喻表达式是人类各种各样的语言表达形式,以单词、短语和句子的形式出现,而概念隐喻是这些纷繁复杂语言表达式所包含的深层次的核心概念。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于语言的表层现象,还要帮助学生构建隐喻性思维,探究英语语篇内在潜藏的隐喻结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构建隐喻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语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他们而言,语篇中各式各样的隐喻表达式不再是散漫、杂乱无章的,相反,他们能够由表及里地归纳出这些语言表达式所反映的深层概念结构。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概念隐喻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人类的隐喻认知结构是语言和社会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概念隐喻,关注语言使用者和习得者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将能弥补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不足,拓展学生语言习得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Lakoff,G.1987.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our Cato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 Lakoff,G.& M.Johnson.1980.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 陈道明.概念映射的“双域”模式和“多空间”模式.外语教学,2001(1).
  [4] 李明.隐喻——词汇语义变化的重要方式.山东外语教学,2004(5).
  [5] 彭建武.认知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4).
  [6]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7] 束定芳.论隐喻的认知功能.外语研究,2001(2).
  [8] 曾庆敏.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8).
  (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