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试论计算机案例教学的新思路

作者:胡 光




  一、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随着“研究性学习”概念的提出,在教育领域引入了一个新的术语和教育教学的表达方式——案例。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与其他教学方法不同,不单指向于教,而且也涵盖于学。案例教学由于自身的特点,同时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更确切地说,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式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从而重点培养学习者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能力,并促使学习者充分理解问题之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由于这种教学方式的独特魅力,它已被应用到很多学科的教学当中,而关于案例教学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进行运用的理论性研究相对来说目前并不多,所以如何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作用值得探讨,在本人的实践教学当中,发现实际的案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把案例教学等同于教学案例,没有抓住案例教学的真谛。案例教学应该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真正有效的学习,并不是对前人经验的照搬、抄录和背诵。其关键是要立足于对前人经验的深入分析,从中汲取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验证、发展和深化前人的认识,从而超越前人。案例教学的可贵之处,正是在于它从来自社会实践的案例中的问题出发,起动自身的教学程序,而在每一教学系统过程的末尾,又重新归结到问题的解决之上。与传统的“从概念到概念”的灌输、填鸭式教学方式相比,已显示出它促使学生尊重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和科学有效学习的极大优越性。
  2.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仍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在人才的培养造就中,历来存在着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问题。案例教学应该弥补学生实践锻炼的相对不足,促使学生真正成为综合运用知识的通才。
  3.形式单一,缺乏“自由”的讨论与分析,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的基本方式是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各种各样的分析讨论,以此来深化每一个人的思想认识,积累丰富的科学理论知识。案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在问题的切磋、琢磨中明辨是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要有利于学生在概括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以自己特有的逻辑思维方式和个性语言结构,真正接纳和融汇知识;要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迸发智慧的“火花”;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
  4.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没有根本改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再是站在讲台之上,滔滔不绝地分析概念和作出结论的讲演者与评论家的形象;而是要“隐居”幕后和深入到学生之中,通过启发和诱导,促使他们走向探讨未知、陈述己见和获取真知的教学前台,这样的换位,有利于教师转变教风,促使教学相长,并可深入地了解受教育者的状况,做到因材施教,虚心向受教育者学习,促使具有良好学风的新一代人才迅速成长。
  5.就事论事,缺乏对知识的提炼和“升华”。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促进教师、学生对教学实践以及他人的事例进行“解读”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分享他人的经验和规律,积累反思的素材,并提炼出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将通常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式”转变为“参与式”。在分析案例、角色转换、情景模拟和开放式探究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多方面能力。
  
  二、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思想
  
  结合到具体计算机教学当中,实施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根据多年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案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1.典型案例讲授
  注重教学过程中每个关键知识点,设置一些典型程序,在课堂上,以这些典型程序为例,详细讲解此知识点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通过对典型程序代码的直观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内容和难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案例导入
  这种方法可以用在课程教学的伊始,在章节的开始,设置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循环语句结构”这一知识内容时,上课初始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计算1+2+3+……+100?然后引入例程,给出计算机程序在解决这种计算问题时的算法实例,也就是使用循环语句。这样,学生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案例,就可以掌握循环语句的基本语法和使用技能。
  (2)案例例证
  这是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为了释义、解疑、说理,引用有关案例进行分析、论证,以求获得正确认识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采用案例例证法,案例只是作为佐证,不能让案例“喧宾夺主”,冲淡对教学内容的讲授。例如,在讲解“网络通信”这一节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目前网络中最常见的即时聊天软件,说明网络通信的实现效果。这种案例的使用,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研究学习代码的积极性。
  (3)案例练习
  这种方法实际上类似于传统教学教程中的作业布置环节。在课后作业中,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精心设计案例,在课后由学生完成,以进一步培养和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实际案例讨论
  这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运作能力。具体在施教过程中又可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1)讨论
  由教师根据案例内容提出要求和讨论题,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准备后,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最后由教师作出总结。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往往受讨论题的束缚,影响学生对案例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容易在讨论中形成一致意见和结论,出现一边倒现象,不利于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和系统地分析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在内容的选取、讨论的组织、问题的引导和新论点的发现上做充分的准备。
  (2)辩论
  教师只提供案例材料,不对案例作出具体的解释说明,由学生根据案例所描述的内容独自进行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论据,并在相互提问、回答、反问的辩论中使案例的真实情景“再现”,最后由教师总结发言。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全面考察角色当时所处的环境状态,在辩论中作出判断与选择,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适宜于语言学习的中期,如“图形用户界面”、“异常处理”等章节的学习。
  (3)研讨
  教师只提出具体的内容和背景材料,指定一些参考文献或资料,学生完全独立地完成整个设计过程。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在课堂上展示,由该学生讲述,供全班学生一起研讨。在研讨中每位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解决方法,最后由教师总结,引导出有意义的结论。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策划能力,适宜于在综合性的教学环节中实现,如阶段大作业、课程设计等。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合作、创新能力,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案例教学将会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计算机语言的基本思想和实际编程技能。在以上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成立课外兴趣小组,进行更深一步的课后辩论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实质上属于研究性学习,能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处于积极参与状态,对于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
  养正确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钱伟量.案例教学研究及教学案例选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廖秋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启示.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9).
  [3] 张新平.浅谈案例教学的两个基本环节.成人教育,2004(4).
  [4] 张继学.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责任编辑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