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英语分层教学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作者:孟冬梅




  分层教学是一种针对班级授课制中出现的无法顾及学生个别差异、难以因材施教等问题而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英语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英语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较好的发展和提高。目前,不少学校对英语课程进行分层教学。英语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强调了学生现有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并分层次进行英语教学与管理,目标是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然而在实践中,由于教学对象水平相近,尤其在B、C级班,学生常因缺乏竞争难以产生学习动力。因而,激励机制的运用在英语分层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
  激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是指一个有机体追求某些既定目标的愿意程度,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等意义。激励的方法(即发挥激励作用,实现激励目标的具体途径)是激励机制能否产生实效的关键。本文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笔者在英语分层教学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一、目标激励
  
  美国学者佛隆1964年提出了“期望模式”,他认为,一个人被激发出来的力量,与他追求的目标价值和达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有关,即目标价值高、期望概率大,被激发的力量也就强。期望理论启示为师者应善于提高学生自身活动的目标价值,同时应创造条件,扩大他们实现目标的期望概率。
  目标实际上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人们的任何行动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一方面,从分层管理的角度来看,英语分层教学可以实施动态分层教学,建立英语分层教学的升降级制度。即对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规定一定比例或数量的学生升或降到相邻一个层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一方面,应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学习兴趣等提出不同的追求目标,激励学生为之而努力。要鼓励学生增强成就感,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细小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励其不断追求新的成就。比如对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即使答错了,也给予鼓励,培养其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成就意识。成就目标很多,大的比如考级、竞赛获奖,小的如争取习作发表、英语角活动、英语晚会的演出、自学任务的完成、回答问题得到表扬等等。
  
  二、质疑激励
  
  在英语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角度、多方位设置多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发散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表层,而且能够利用现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探索,培养发散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如在学习“happiness'’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看相关图片或幻灯片,并设置一些疑问,“Are they happy?”“What ishappiness?”“When are you happy?”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评价激励
  
  评价激励就是评价学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寻找学生的成功和进步;评价要以学生个体表现为参照系,即强调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进步。坚持表扬、激励。对学生的不足要宽容。传统教育评价由于其目的重在甄别、选拔,所以只关注教育活动的结果,对教育活动过程很少关注。而新的评价理念则与此不同,它强调教育活动中师生、学生间的互动、理解和交流,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更多地给予被评价者关注和关怀,关注被评价者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和积极评价,以帮助每个个体认识自我,悦纳自己,拥有自信,挖掘潜能,发展特长,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发展。
  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改进,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教师以满腔的热情、丰富的情感,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是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突出“三多”,即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多一些“考官”测量学生,多一点纵向比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一方面,教师可以课内外结合,对学生所取得的成就实施评价激励教学,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内外通过语言输入、思考、练习、语言输出等阶段主动获取知识并加以运用,把学生探究的结果当作他们取得的成就,并对成就进行评价激励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中的评价改革,我们把学生学习的结果分成四个层次,形成了四级成就标准:
  开学初设计“语言学习成就登记表”发给学生贴在课本上。
  课堂操作流程是:语言输入——导入、质疑——分组讨论教师讲解——练习巩固语言输出——总结评奖。首先提供给学生学习材料,让学生感知材料;接着进行导入并提出疑问,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其发散思维;然后围绕思考题进行研讨,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问题;其次通过教师讲解,巩固练习和掌握基本知识;最后可以展开话题,进行口头或书面形式的语言输出训练,如辩论、作文等。课堂教学结束时指出本课要掌握的内容,让学生自我评价,如果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了本课知识的,课后就在相应课的一级成就栏目上打“√”,以后提问回答不上来或进行相关实验不符合要求的则取消一级成就。二级成就就是在课的进程中,根据学生发现、表达的观点及提出的问题中包含智力因素的情况,随时由老师组织评定,还发动学生课外把自己获取知识的经历写成小论文,也可进一步研究课上尚未解决的问题,用作品或小论文的形式随时交给教师看,定期给他们评三、四级成就。
  另一方面,英语教师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评价过程的全面参与,使自评、互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等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如在英语分层教学中,定期安排学生们分组对某个知识点组织一次英语课堂教学,让学生站在讲台上作教学展示,课后再展开自评、互评,使自己从讲台上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四、情感激励
  
  情感是人对周围事物喜爱、关切的心情,是增强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与理解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教育工作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教育过程中的情感化,而情感育人,它是以语言的生动形象性来感化学生,从而使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教师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一种情感的浸润与愉悦中,主动地吸收教师传递的知识。
  在英语分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起来津津有味,而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则听而不闻。还有些学生,出于对教师的某种成见干脆放弃其所教学的课程;相反,出于感激或敬佩,又常常对某教师所教学的课程产生一种莫名的学习动力。由此可见,情感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中介,是教学效果的制约因素。师生间只有情感相通、和谐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处于最佳状态,达到在愉快的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的目的。所以我们英语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来积极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训练技能,让每堂课都充满欢声笑语。
  实践证明,在英语分层教学中,我们只要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就能大大提高各个级别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英语教学的源动力,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责任编辑 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