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作者:张清娥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1.教学内容由间接抽象走向直观形象
  多媒体教学方式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能交互处理、存贮,传递文字、图形、影视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的一种综合信息处理技术。将这种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使教学内容由间接抽象变得直接形象。例如,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诗作与抒情散文等,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充分表达文章的意境、色彩、声音等。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方式可以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教师对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也可以用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
  
  2.教学时空由封闭走向开放
  网络拓宽了传统教学的时空,使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室内进行,还可以在家庭及其他地方进行学习。网络中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都可以在一起上学。任何人只要遵守一定的协议,随时随地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意愿自由、平等地参与网上学习。不同的观念、信息不再仅仅属于某一个人或某一地区,数据、图片、情报、新闻等都以共享资源的身份进入了时空无限开放、受众无限开放的共有之地。语文学科与多媒体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可以借助这种信息媒介提供的丰富的信息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除了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增加外,多媒体也拓展了教学内容,使教和学的空间更为广阔。网络带给我们廉价的共享资源,让我们在方便快捷的信息高速公路上奔驰,获取最新、最大量的信息,使教学时空变得无限开放。
  
  二、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学习是通过眼、耳、鼻、舌、身等将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通过综合分析,从而获得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多种演示与交互手段,可以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并用的情境,将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融为一体,使之变为共同参与学习进程的多维动态方式。突破了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和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的自然思维,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学习效率。
  
  2.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的鲜明特点之一是授课内容形象、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等感官,提高学习兴趣。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3.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开发学生智能,促进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将形象和声音分别作用于大脑,使大脑两半球同时发挥作用,有利于记忆力的巩固,有利于学生发展观察思维和想像力。例如,在讲《变色龙》一课时,依据奥楚蔑洛夫对待小猎狗的不同态度,运用夸张的手法,设计几个音像片断,重点突出他的动作、神态、表情,让学生有重点地比较观察,这样奥楚蔑洛夫就丑态毕露了。有了此表象素材为依托,文章脉络也显得清晰,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维加工,体会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散文《背影》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展示父亲艰难地爬月台替儿子买橘子的“背影”特写镜头,通过爬月台的一系列艰难动作引导学生思维,探究父亲内心深处蕴藏的真切、细腻、朴实、深沉的爱子之心,想象父亲在那动荡年代的困境中为谋生而苦苦挣扎的情景,想象儿子此时百感交集的内心世界。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使学生看到了父亲的“形”,尤其看到了“神”,看到了父亲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的思路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趋向吻合,产生共鸣。
  
  4.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激发美感,渗透美育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受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根据这一点,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录像、投影、计算机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陶冶其情操。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展现自然美的优秀课文。借助录音、录像、投影等多种教学媒体,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大自然的壮观和缤纷,再加上优美的乐曲和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将观察、阅读、思维、审美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还受到美的情感熏陶。可见,加强多媒体教学,运用画面、音乐等媒介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这也是增强审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径。
  
  三、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事项
  
  1.多媒体课件设计要从学生切实感受出发
  一切先进的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服务,语文教学课件的设计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如能从学生的思想、思维、感受及接受能力着手,正确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将会受益匪浅。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课件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选择具有最佳表达效果的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应用得舒适、得当,学生才更容易学,更愿意学。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思维。
  
  2.多媒体课件要新颖、实用而又简明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很多时候是以课件的形式体现的。课件的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一种创新劳动。有的学校专门成立了课件小组,负责课件的制作,但由于这些“专业人员”对教材、学生不熟悉,所以课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够。因此,课件的制作最好还是由教师自己完成。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文字资料、图片、音视频等,把课件制作得既新颖、简明又实用。但要注意的是,课件仍然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因而不能把课件制作得过分花哨。有的教师力求多媒体画面的漂亮和动画效果,结果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并未关注所要掌握的内容,而是过分注意不须掌握的部分,甚至会出现自发性的讨论,致使课堂教学处于骚动不安状态,失去应有的课堂教学效果。
  
  3.运用多媒体要关注师生之间的交互性
  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关注各种教学屏幕,并未注意学生的反馈和交流,使“人灌”变为“机灌”,那么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以致感到厌烦甚至不愿听课,课堂的气氛就会处于“沉闷”或“混乱状态”。如果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反馈,并及时地进行非语言式的交流,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受到重视的感觉,其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会被激发。
  
  4.运用多媒体不能喧宾夺主,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不能替代教师的教授与引导,永远只能起辅助作用。在强调学生主体的现代教育中,不管是什么方法,都仅仅是手段而已,而不是目的。我们不能依赖这些手段,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教学能使教师轻松起来,但不是完全地放弃“教”,让学生完全自由地“学”。语文教学中,仍然要以师生的互动为主,通过多媒体等手段,使学生更主动、更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多媒体教学永远只能是手段,只不过这些手段可以让教师、学生的教学轻松起来,提高教学的效率。
  总之,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强大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时候,我们要敢于尝试、探索、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创造性及语文内涵的深刻感染力,才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