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语篇层面汉译英的语法衔接性手段

作者:赵金桂




  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与哈桑在他们合著的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将衔接定义为存在于语篇内部,使之成为语篇的意义关系。他们将英语句子中的衔接手段分为两大类: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本文将以韩礼德——哈桑模式从构成语篇语义语法衔接手段入手,初步探讨汉译英的语法衔接性手段。
  
  一、照应
  
  照应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的参照点。掌握照应,我们就能准确地把语篇中的一个成分与另一个相应成分之间语义上的关系。翻译时即可根据原文的内在联系,遵循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规律,找出原文与译文对照这一衔接手段的不同处理方法,充分考虑语篇中不同的语境及作者的风格,以决定适当的译文形式。如:
  (1)武松在景阳岗打虎出了名之后,某机关重视人才,特地把他调了去。
  After killing bare—handedly a tiger at JingyangMound,Wu Song became a famous man.One governmentorganization which set great store by talented peoplemade a special effort to have him transferred.
  多位语篇研究专家指出,英语的篇章组织为直线型,东方语言的篇章组织模式多为螺旋型。尽管两者在模式上有很大差异,但因汉语的篇章布局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也会出现直线型的模式。因此,在汉译英时,也可以使用与英语相同的衔接手段。上例翻译就保留了英语语篇的照应模式,用了下照应(只依赖于前述词的照应)的语法衔接模式,用“he”来指代上文提到的“Wu Song”,使译文流畅自然。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在汉译英语篇中,为了构成语义衔接,为了强调某种感情或者突出某个中心,并形成优美的节奏,会出现一些词义重复,但在英文中反而显得累赘笨拙,在翻译中就可以把中心词或名词转换为代词,以符合英文的表达方式,下例就是最好的例证。
  (2)大国有大国的问题,而小国的有利条件。
  A big nation has its problems while a small nation has its advantages.
  
  二、替代
  
  替代(substitution)指的是用替代形式来替代上文中的某一成分。在英汉语篇中都使用替代手段,使语篇连成有机整体,既可避免与前面相同部分的重复,也可使语篇在一定的语境中显得简洁明了,干脆利落。请见下面两例:
  (3)她们一窝蜂地挤拢来,每人盛了一碗……轮到擦地板的或倒马桶的,常常连一碗都盛不到。
  They make a wild rush t0 fill their bowls…Andthe girls whose turn it is to swamp the floor orempty the slops often get no first help either.
  在该例中的“的”省略了“姑娘”,但在英语中找不到相应的对应词,只能原文译出“姑娘”一词,这样,译语读者才能清楚究竟指代什么。
  (4)你不愿意落后,她也不愿意落后。
  You don't want to lag behind,neither does she.
  汉语语篇往往通过原词复现的方式来达到语篇的衔接,而英语语篇多数采用替代方式来避免重复,因此在汉译英中要注意两种形式的转换。该例中“落后”用“does”替代,使行文避免重复,显露简洁,而且使语篇紧凑。
  
  三、连接
  
  连接是语篇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了便于分析研究,韩礼德和哈桑将连接成分分为四种类型,即增补(additive)、转折(adversative)、因果(causal)、时间(temporal)。
  1.增补
  增补是指讲完或写完一句话之后,还有扩展余地,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某些补充信息。例5中的“and”就是增补手段。
  (5)听人家背地里议论,孔乙己原来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要讨饭了。
  From the gossip that I heard.it seemed thatKongyiji had studied the classical but never passedthe official examination and,not knowing any way tomake a living.he had grown steadily poorer until hewas reduced to beggary.
  源语中用“又”进一步说明孔乙己谋生的能力极差,是对前一句内容的补充和肯定。译语中用“and”对其意义加以保留,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既达到语法结构上的完整,又能表明语言使用者在说完或写完一句话后意犹未尽,又补充了一些新的情况。
  2.转折
  转折连接通过连接性词语所连接的是与预期相反的语义,即前一句的意义与后一句的意义截然相反。
  (6)倘使我能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Of coume.if I could believe“the spirit lives on after death”that would give me great comfort-but.asit is.this seems to be all I can do.
  3.因果
  所谓因果,是指以不同方式体现的原因与效果的关系。逻辑上,因先于果,在实际语篇中有时由因及果,有时由果及因,追根寻由。如例7所示:
  (7)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可不少了,最成片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
  By the time I had studied a good manyillustrations.I had never become a good student,butI made not a little progress as an artist;for l had a big volume 0f illustrdtions from suppressing the Bandits and the Journey to the West.Later.because I needed money.I sold them to a rich classmate whose father sold the paper conis used as funeral.
  从例7来看,无论是汉语语篇,还是英语语篇,在表达因果方面所采用的衔接方式相差无几,或者前因后果,或者述果寻因。因此,在汉译英时,不需要在衔接手段上做转换。
  4.时空
  语篇并非将一些不相关的过程堆砌在一起,有意义的语篇必然正确地反映一个事件的发展过程。这自然要涉及过程的发展顺序。在表示事情的发展顺序先后时,英汉之间的差异不是十分明显。例如:
  (8)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At the sight of his burly back tears started tomy eyes.but I wiped then hastily so that he oranyone else might see them.When next I lookedout.he was on his way back with some ruddytangerines.
  在这段译文中,在译“这时”时,只用了“at thesight Of”词组强调“我”看到父亲的背影这个瞬间的感受,动作性强,而且衔接自然,在译“再”时,用了“next”一词,因为源语本身顺序一目了然,无须再重新组织。
  总之,汉语语篇在行文上是不注重空间构架的完整,注重的是线性的流动、转折,追求流动的韵律和节奏,不滞于形,以意统形,自上而下,讲究意合。相比之下,西方人重视形式分析和逻辑推理,强调“由一到多”的思维传统,他们在行文时特别喜欢使用明显的形式标记,讲究形合。因此,在汉译英时,有必要增添译语的衔接手段,以更好地符合译文的行文习惯及方便译语读者解读信息。同时,英汉语篇的结构又有一些相似之处。因此,在翻译时,可保留其相同形式,使译文自然流畅。总之,在进行汉译英实践时,要灵活掌握英汉语篇之间的异同,以使译文既地道又忠实,即有生气又不呆板,从而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责任编辑 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