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语言习得中背诵教学的模因理据

作者:王慧青 高 霄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属传统教学模式,在我国有“书读而记,记而解,解而通,通而作”的说法,背诵在语言教学中也得以广泛应用。不过国内外诸多学者对这一方法常常贬多褒少。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斯诺和胡夫那吉尔(1982)则认为语言输入与语言习得的成功与否没有必然联系;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认为语言输入只是激活学习者内在语言机制,而不能有效地达到习得语言。国内研究者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反对填鸭式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提倡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分析胜、启发性的语言教学方法。然而事实表明,背诵学习不等于死记硬背,它与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能力发展紧密相关。这种方法不仅得到实践的有力证明,还有较强的语言学理据性。本研究认为背诵是一种有效的语言习得策略,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背诵习得的种种模因依赖语言这一载体复制、传播而生存,最终促进语言习得能力的发展。
  
  一、模因论与语言教学
  
  1976年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理查德·达肯斯在探讨基因自我复制以及相互竞争促进生物进化基础上,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第一次提出“模因”概念。他赋予模因多种不同的涵义,认为模因就是在文化领域内人际间相互模仿并复制、传播开来的思想、主意或行为模式,影响到很多不同领域,如文化、语言、艺术、经济等。1999年布蓝克模扩展了模因概念范围,认为模因就是指人的思想、习惯、技术、故事、歌曲或任何一种在人与人之间被复制的信息。几家权威辞典也收录了这个词。牛津英语大辞典将之定义为:模因是文化的一部分,可以通过非基因方式,尤其是模仿方式,被传承。韦伯斯特辞典定义为:一种文化中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思想、行为、风格或用法。上述概念在一点上达成了共识: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它对语言教学颇有启发:在模因论指导下,我们要对被认为不合理、不可取甚而被丢弃的背诵教学模式和教学主张重新做出评价。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规律告诉我们,语言习得中背诵教学不但不应放弃,而且还应大力提倡。
  
  二、背诵的模因理据
  
  1981年克拉申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的五个假说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完成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放在为学习者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最佳语言输入应该是:可理解的;密切相关的;不以语法为纲的;大量的。其中可理解输入是语言习得中不可缺少的。
  本研究认为背诵输入便是可理解性输入,因为背诵的语言材料往往由研究者精心挑选于学习者所学过的素材,这种输入学习者不但容易理解,而且还利于语言的输出。更为重要的是,背诵有着极深厚的模因理据,学习者通过语言这一载体复制、传播背诵所习得的多种语言模因。
  语音模因。语音研究的先驱赵元任先生历来强调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他认为语言本身,语言的质地,就是发音。发音不对,文法就不对,词汇就不对。外语学习是有声语言学习,通过背诵,学习者练习正确地发音,读出正确的单词、重音和句子语调。发音还要依赖发声器官的灵活运用,背诵过程不但训练了唇舌的灵活,还训练了耳朵听音、辨音的敏锐力。背诵时正确的意群停顿和升、降、降升、升降、平调几种主要语调的操练,以及语调群的划分,对于理解句子语义、提高篇章理解力有直接的影响。语调还和重音与节奏紧密相连。
  句子模因。背诵的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带有机械记忆和模仿的成份,但随着语言材料输入量的积累,学习者的语言经验使所学知识内在化过程加速,他们的背诵将越来越带有认知的成份,将所习得的语言材料重新组织、编码,当环境需要时便顺利输出,从而实现乔姆斯基所说的生成数量庞大的句子,包括他们从来没有听到、看到过的句子。
  篇章模因。根据监查理论,背诵就是强化语言输入,强化语言习得。而强化习得就可以排除母语的干扰,减少错误,补充学习外语脱离目的语环境之不足。如果要求学习者背诵更具有逻辑意义的语篇材料,引导他们分析词汇链、关联词,乃至段落结构特点,掌握语篇内容,这样由段及篇,由一般到具体分析,学习者就可习得篇章模因。对篇章的背诵使学习者把语言形式与其使用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储存于大脑中,这就为今后准确运用语言提供了语境参照,避免了造出合乎语法但却有语用错误的句子。
  语感模因。外语习得者的语言知识主要分为显性语言知识和隐性语言知识(Bialystok,1978)。背诵输入由于加强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巩固,因而能将原本是显性的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的语言知识,学习者的语感也因此而形成,语感模因是在接触大量语言素材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些语言素材包括语言形式及其使用语境之间的联系。随着背诵输入的不断增加,学习者对所学的目标语语言现象的敏感度会不断增强,隐性语言知识将不断得到扩展,语感模因也将不断复制、传播,这标志着他们已具有许多目标语的语言形式和规则的知识,也有助于学生摆脱母语干扰,克服母语对外语习得的负迁移,更加熟练地运用目标语进行交流。
  
  三、优化背诵策略
  
  综上所述,在语言习得能力发展中研究者尽可能传授给语言学习者一些背诵策略。首先,端正态度。既然背诵能够带来诸多好处,那么在主观上就要主动接纳它,充分发挥其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同时,研究者与学习者都应看到背诵的益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体现出来的。所以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其次,注意选取合适的背诵材料。第一,注意选取美文佳句;第二,指导学习者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积极思维,弄清材料的意义和内部联系,提高背诵速度,尤其注意语音、语调和语速。因为背诵多注重有声朗读的过程,规范朗读有利于形成熟练、正确的语音语调,有利于语感的形成。
  再次,确定不同的背诵目标。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背诵目标,逐步实现活用所背诵材料的目的。对于较低层次的学习者或在学习的初期阶段,研究者可以将材料背诵作为背诵目标,培养学习者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一旦学习者对要求原文背诵的材料掌握到非常熟练的程度,那么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他们就可以随时提取运用,表达得自然、流畅、准确。对于较高层次的学习者或在学习的较高阶段,我们要确定创新背诵目标,根据实物、图形、情境或一连串的词或词组构成的线索复述材料的主要内容。
  最后,要注意背诵的具体方法。其一是注重理解。理解后的材料不但容易记忆,也容易分门别类地储存,以便日后调用。其二是经常重复。除了心理学上的温习越及时,记忆效果越好的原因之外,反复品味往往可以加深对原作的理解,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思考。其三是要力求准确。有时一句话中一个介词、冠词是否背对似乎无关紧要,可是将来能否用对就靠平时的积累了。点点滴滴的知识积累,决定了语感的准确性。
  通过讨论可以发现语言习得过程中背诵教学有着深厚的模因理据性。背诵强调记忆大量的语言材料,这可以减轻语言加工处理过程的负担,迅速完成语言交际活动,对语言学习者正确迅速运用语言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恰当运用背诵策略可以促进语言习得能力发展,只要注意选择实用而符合学习者水平的背诵材料,注意在背诵形式上进行改革创新,使之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对背诵过程进行扎扎实实的教学管理,背诵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可行而且有效的语言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 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