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冲突及出路

作者:邓建辉




  何为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应试教育”面向少数,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是不是一个转轨呢?只重视智育或者是只重视分数转向在重视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德育、体育、美育,重视全面发展,这是不是转轨呢?由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猜题压题,使学生处于极端的被动地位,转向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是不是转轨呢?笔者认为应该承认这都可以说是转轨。真正要把素质教育搞好就应当是在否定“应试教育”的同时还要继承现行基础教育的很多优良的传统。只有继承现行教育的优良传统,又否定现行教育的某些弊端,我们才可能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这个宏伟的目标。
  
  一、赣南农村中学英语教改的现状
  
  近些年来,赣南农村地区英语教改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素质教育的口号也喊起来了,但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赣南农村地区英语的教育现状,口号也只是口号,没真正落实到实处。赣南农村地区英语状况经过这么多年都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归根到底是素质教育没有真正落实。也并不是没有学校想实行素质教育,也曾有一学校努力推行素质教育和“减负”,学生在学校是感到了从未有的愉快和轻松,可升学率却大幅下降了。没有了升学率学校就没有生源。因此、加强素质教育在农村学校的宣传是赣南地区推行教育改革、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另外,赣南农村地区中学的英语教师的素质也令人担忧,他们许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有非常坚定的“应试教育”观念。他们的专业素质也只具备“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从发音、语音、语调到听、说、读、写,都不具备专业水准。他们基本不具备使用现代化电教设备的能力,而且,他们也不愿意使用这些设备。因为使用这些设备对他们来说用一个词概括,就是“麻烦”。可谓是“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而“应试教育”却落得扎扎实实。
  
  二、赣南农村中学英语教改的出路
  
  素质教育主张面向全体学生,主张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主张因材施教,主张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
  
  1.转变观念是前提,首先要抓观念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片面理解“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真正含义。他们认为孩子只要在读书,读得越多越好,所以学校和家长拼命给孩子施加压力。诚然,孩子需要多读点书,但不顾孩子的承受能力而不断地给他们加压,就会导致他们的心态失衡,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而,这种思想如果得不到改变,素质教育就无法实行。更何况,现在人们对素质教育概念的理解也还没有达到统一,所以也给实施素质教育增加了难度。虽然现在的观念还不能说完全统一,但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素质教育的思想。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取得共识。比如现在有几种说法,一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没有什么不同。理由是素质教育也要考试,应试教育也讲素质。二是大同小异,或小有差异。认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一点差异,差异就是少一点活动,少一点音乐和体育,所以不必做多大的改动,加一点就行了,对应试教育作点修补就可以了。三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互相渗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说我是应试教育我就是应试教育,你说我是素质教育我就是素质教育。于是把升学率的经验改一改,贴个标签,就成了素质教育的经验。四是素质教育重要,应试教育也同等重要。实际上,这些看法是要混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差别,尽量把应试教育说成是素质教育,如果都这样搞,那实施素质教育很容易,贴上标签,一下子就是素质教育了。
  
  2.建立新的评价制度是关键
  一般来说,学校对教师成绩的评定方法都是考试成绩,所以你的发音正确与否、语调正确与否都一概不管。人们对教育的评价基本上是分数评价,为什么大家重视百分制?百分制评价得很精确。现在要改变单纯的分数评价,必须下大功夫。首先一点是不“唯分”。如果评价“唯分”就和“应试教育”很难区别开来,很难划清界线。我们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评价制度要有新的指导思想。只有改变评价制度,教师才能改变教学思想。只有改变了教学思想,才能改变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才能解放赣南农村中学的广大学生。
  
  3.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根本
  目前,赣南农村中学教师队伍现状令人堪忧,教师教育观念较陈旧,知识结构不太合理,专业素质不高,基本功不够扎实,语音、语调不够准确,甚至还有非英语专业的老师教英语的现象。实施素质教育最根本的一条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旧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英语素质、组织能力以及教学设备的要求较低,教师只要掌握一定的词汇,具备基本的语音和语法知识,带上课本和粉笔就可以上课。新式的英语教学对教师要求比以往高,特别是要求教师本身要具备较强的听说能力和较强的事业心。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靠的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好农村中学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眼下,除了加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提高外,应当认真执行教师资格制度,把好进口关,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的正常补充。在补充教师队伍数量的同时,还要保证新补充教师的质量。此外,吸引更多的师范毕业生和社会上具有教师资格的人才到农村中学任教,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只有这样,教师的素质上去了,提高学生素质才有了前提。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学生,要看学校的指导思想;但学校能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要要看教师自身的素质了。所谓“名师出高徒”这句话虽然不是绝对的,然而,就今天看来,只有出了高徒才能算是名师却绝对没错。因而,实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是根本。只有这样,赣南农村地区英语教学才有出路。
  
  4.优化教学过程是核心
  长期以来,赣南农村地区英语教学一直走“语法翻译教学法”的路子。课堂上教师采用“讲解-翻译-朗读一作题”的教学模式。语法知识被视为教学核心,教学以讲解词汇、语法和分析课文中语言点为主。把语言作为理论知识来教;课堂上学生的听说机会很少,教师以汉语为教学语言;师生之间的交流基本上是用汉语进行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能背出一系列语法条条,但却连最简单的常用语也听不懂和说不出。中学六年花费数千学时,学得的却是“聋哑式”英语。究其原因,主要有:(1)、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观念陈旧落后。(2)、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3)、大搞“生词开花”和“题海战术”;重语言知识、轻语言运用的能力。(4)、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因素。因此,教育教学过程必须优化。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