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作者:赵 祥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而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在于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科学研究,它只是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想象、实证、逻辑等方式来认识世界,获取知识。他所追求的不是发现、发明、创造,而是在于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研方法、探索兴趣、创新精神等,其重心在于“学习”而不是“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1.主动性。研究性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探究的精神,而且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主动作出监控和调节,对自己的探究结果作出总结和评价。这种自觉从事探究活动、自我调控探究过程、自我评估探究结果的最基本要求是主体能动性。
  2.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兴趣不同,提出的问题不同、获取的资料不同、对资料的分析处理不同,学习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呈现出开放性的态势。
  3.亲历性。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习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开展方式,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做中学,从研究中学,因而具有亲历性的特征。
  4.创新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无论是个体已有的知识、技能的重新组合,还是新的知识、技能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其结果都是引起认知结构发生质的变化,生成新的、不同于书本上的现成知识的思维产物,因而使研究I生学习带有创新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带有主动、探究性质的新型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中并不局限于机械地被动地接受前人的研究成果,也不局限于只运用那些已被证明为唯一正确的研究成果。这就会激发我们联想到占统治地位已久的接受性学习,激发我们找寻两者的不同之处。
  
  二、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1.由教材内容的搬用者、沿袭者转变为开发者、设计者。研究性学习的开发必然决定了其课程的内容不再是专家编写的,而是师生在交互过程中共同建构的。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在内容上更新、设计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强的深受学生喜欢的内容,并及时了解学生所感兴趣的、乐于探讨的问题,与学生一起研究,共同总结。同时,新课程强调展示出知识的产生、形成、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着眼点不仅在于书本知识的加深与拓展,更在于对知识的归纳、概括、综合分析,并应用到实践中,来增加对知识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更高层和更广阔的视角来开发教材,设计教学内容,并根据研究的课题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作出新的构思和变革。“研究”对以往的“接受”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如何保护好学生的这份求知欲,如何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至关重要,从而决定了教师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要大胆创新,善于设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总之,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艺者”,不断创设探究和发展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协助学生收集信息资料,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进行研究设计。
  2.由学生学习的灌输者、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组织者。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行为角色的定位与作用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质量,甚至影响到能否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实践证明,教师的正确指导是学生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保证。教师是研究性学习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研究性学习理念的把握、对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的指导以及对研究程序的熟悉程度等都直接影响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效果。在同一主题的研究活动中,研究的确定、目标的定位、切入点的选择、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的运用和结果的表达等,均有很大的灵活性,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智慧和创意,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在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指导,理清思路,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在研究方法上给予指导。不同类型的探究活动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科研方法,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法、案例分析法等,指导学生结合实际采用相应的方法。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教师从书写的格式及要求开始,让学生了解论文或者报告的组成部分,鼓励学生积极地从生活实际中寻找课题,写一些能反映现实的、有实用价值的文章。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不但要组织常规课,还要组织各类综合性的课程,如辩论会、研究成果的交流与答辩、专家学者的报告会、学术讲座等,并协调各项工作,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教师还应该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到工厂、社区去调查。这种活动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安排,让学生充分领悟到合作研究、互相协作的重要性。
  3.由独立教学者转变为合作的教学者。以往的教学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他们基本上都是独立完成教学工作的,不需要和其他专业的教师相互借鉴和合作。但研究性学习中,教学内容已经不是仅限于学校、教室、课堂和书本的范围中,教师也不是仅限于三尺讲台之内的高谈阔论。研究性的课题,往往具有跨学科的综合的特征,以学科为划分依据的教研活动已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了。随着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成分的扩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教师只凭拥有单一的知识结构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了。因此,教师需要从独立教学走向合作教学,联合起来对课题小组进行指导,需要教师相互借鉴,共同探讨。特别是在新课程中,一些学生感兴趣、对学生的发展有意义又超越教材的学习内容,就需要教师去实践、探讨、交流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定的合作精神,善于沟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懂得如何激发社团的热情,以发挥个人和集体的最大作用。作为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实际上也是展示个人才华、发挥自身特点、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新课程需要各科之间的综合,这就需要教师拓展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广泛涉猎不断汲取新知识,教师的合作教学帮助了教师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优势,更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督促教师互相学习,懂得自己不但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更要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研究性学习中改变教师角色的策略
  
  1.建立整体发展的学生观。目前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主要形式,并做到与个体研究,班级探讨相结合;二是实验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