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英语语法教学的作用与方法探究

作者:王望民




  英语语法是对英语语言中存在的规则性和不规则性所作的概括描述。到中世纪时,语法开始被看作一套规则,给人们指出“正确的”用法。传统语法试图提供普遍有效的规则,表明语言必须怎样说,怎样写。描写性语法系统地阐述生成句子和理解句子的规则,因此,语法就成了学习语言过程有价值的工具,英语语法学习的好坏是英语学习成败的关键。语法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正确地和得当地使用英语。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交际教学法产生时起,语法教学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由于使用英语交流机会的增加,一些人过分强调交际能力的提高而否定语法教学,认为“流利优于正确”。“教语言而不是教关于语言的知识”。有人认为:英语是交流的工具,只要能交流就行了。国外一些语言学家提出了取消语法教学的理论依据。乔姆斯基认为,人的大脑中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儿童在吸收一定的语言材料后,会自动地总结出语法规则。韩礼德、坎德林、威多逊等也强调在使用中学习语言,在他们设计的Language in Use中不讲授语法。因受这些理论的影响,语法教学经历了一个从过去受到高度重视到逐步被忽视的过程,语法教学受到前所未有冲击。在几十年过后的今天,淡化语法教学的结果另人深思:我们的英语教学没有因为排除了语法教学而有所提高,反而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因此,一些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认识到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这些专家主张重新把语法教学列入学校的语文课程。
  学习英语要不要学习语法?答案是肯定的。语法,顾名思义,就是语言的规则。一个社会有法律和法规,这样,社会的活动才会有序。正是有了交通规则,交通才能畅通无阻。语言如果没有法规,也就让人难以理解,而语言规则性则由语法规则来体现。语法不是凭空生成的,是从言语中总结、提炼而成的,是人们长期总结出来的使用语言的准则,它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要学习语言知识,就得学习语法知识。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应当充分认识语法在学习英语和交际中的必要性。这些年,许多英语教材中不讲解语法,侧重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很多人学了多年的英语,但是仍然没有掌握英语的用法,不能运用英语来交际。有不少的学生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却很差。与人交流时,发音不准,语调不清,或者说的话语是支离破碎的英语单词,所写文章更是满篇的语法错误,让人看不懂,没办法理解。笔者所做的调查表明:英语专业学生的作文中的错误,80%的是语法错误。追其原因,还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语言规则或者不会使用语言规则。
  “流利优于正确”,强调的只是语言的流利性,而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为了流利而放弃了语言的正确性。在交流时,流利性在个人语言的表达中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把语言说得流畅,写得流畅,但流利性的前提是表达要正确。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因此当我们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因受母语的影响,不可能不犯错误,这些错误多数是语法错误,如名词的单复数形式,人称的混淆,时态错误,语态错误,非平行结构等。如何对待这些错误呢?根据“流利优于正确”的原则,只要表达流利,不应该纠正这些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错误便成为习惯,习惯又成为自然。这种流利对学习语言有什么好处?笔者曾听到这样一段对话:
  老师:Will you please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学生:OK,There three peoples in my family,I,father mother.My father work a factory, my mother work farm,I at here study English.
  学生的语言虽然流利,错误太多,有事态错误,动词形式错误,介词用法错误等。所以其语言不规范,表达不清楚,这种牺牲准确性的流利不应该提倡,因为语言毕竟有其规则要遒循,否则,就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单词,不能传递任何信息。
  新华词典对文盲的解释是:超过上学年龄而不识字或稍识字但没有基本读、写能力的人。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对文盲的定义是unable to read or write(不会读、写之人)。中国现有不少的文盲,他们能熟练地用汉语与人交流,沟通。这种交际仅仅停留在口头层面。但是,他们不会读,看不懂报纸,他们不会写,不会用这种重要的交际手段与人交流。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也有不少的文盲,这些人除了能与人用语言口头交流外,不会读,也不会写。语言学习包括四个方面: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同等重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英语时往往侧重于读,因而其听、说、写的能力远远不如阅读能力,因而产生了会读英语的半文盲。近几年,有些学生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而且得了高分,但求职时,交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用人单位得不到合格的人才,而学生学了多年英语却找不到工作。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二:一是没有理解理论,即没有理解语法知识;二是理论脱离实际,不会用所学的语法知识解决交际中的问题。这恰好说明了语法学习的重要性。语法学习的目的是:用理论指导实践,用英语语法指导学生怎样正确运用英语, 使学生能正确地,有意义地和恰当地使用英语。打个比方,假如你想学开汽车,你仔细读了一本《如何开车》的书,把书从头背到底,甚至倒背如流,但是你不一定就会开车了,原因是学开车不是简单地学习有关开车的知识,而是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有些人认为,语法教学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是一对矛盾,加强语法教学会影响交际能力的培养,而淡化语法教学有利于交际能力的提高。这种看法缺少理论依据。交际能力包括许多因素,如使用英语的机会,口语训练时间的多少,教材质量的好坏,语法知识,学习英语的目的,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责任心等。因此,不能把交际能力差归罪于语法教学。事实是,语法知识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伍兹指出:语法能力已被认为是学生学习交际能力的必要条件。胡壮麟认为:“语言能力就是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语言能力主要体现在语法能力上。语法能力能帮助学习者理解和创造口头或书面话语。”语法在交际中有积极的不可忽视的功能。学好语法能够提高口语表达的严谨性。人们写文章时,会仔细推敲词、句,确保文章的流畅,以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在口头交际时,很多人是病语连连,却能沟通,因为交际双方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在释码过程中处理句子结构,获的命题。例如:
  A:How long have you been here?
  B:I have been here three days ago.
  B的意图和语言表达不相符,但人们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可获得正确的信息:I have been here for three days.或I came here three days ago,因而可以相互沟通。但是,能相互沟通并不意味着它就合乎语言规则,就可以合法存在。布什总统向来嘴头不太利落,说错话,读错字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历届总统中最差的,虽“不会妨碍布什跟美国民众的沟通和让民众理解他的意思”,但却成为笑柄。口语毕竟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个人素质。有这样的例子:一位母亲和同事刚进家门,五岁的儿子说:“妈妈,喝水。”同事夸儿子懂事,知道妈妈需要喝水。母亲说:“他说喝水,那是他要喝水。”由此可见,语法学的好,有利于交际能力的提高,也可以避免歧义的产生。一个懂得语法知识的人能理解这个句子:She who made him a good wife also made him a good husband. 语法和交际并不矛盾,相反,学好语法知识有利与交际。
  书面表达中,语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造句法、语序、标点、句子的承接,段落的处理等都与语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确实有增进的功能。一个人写的文章是否流畅,取决于表达是否连贯,而表达要连贯,就得依靠语法。建造大楼时,把砖头、楼板用水泥连成一个整体,形成各种各样外观漂亮的大楼。书面表达中,语法如同水泥,人们通过语法,把一大堆杂乱无章的字和单词构成句子,由句子组成段,最后成为文章。有些人文章写的好,表达力强,是因为他们的语法基本功扎实,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强。因此书面表达也离不开语法。
  虽然英语语法学习是学习英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语法教学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语法教学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主要问题之一是语法教学脱离实践,脱离生活,因而语法教学刻板僵化,除了了解了一些语法术语外,学生很少能体会语法带来的便利。其次,语法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方法是满堂灌,缺少生动的例子,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一些教材质量太差,错误百出,有不少错误的语法规则和例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适合学生的语法练习册不多,现在,很难找到好的语法练习册。另外,有些语法书解释语法规则时,不分语用场合,不分是正式用语还是非正式用语,同一种规则,这样可以用,那样也可以用,给学生带来概念上的混乱。这些问题有待于解决,以提高英语教学的水平,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 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