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英语口语教学

作者:杨金燕




  一、香港大学内地招生英文面试的启示
  
  2006年是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的第9个年头。香港大学在内地的招生标准与内地基本按照高考成绩录取新生不完全一样。港大录取内地学生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考生高考成绩,二是英文笔试成绩,三是面试成绩。高考成绩并不是港大录取参考的最重要指标,反而考生的英文素养很被看重。考生面试成绩的高低则与考生现场发挥、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性格有关系。对港大来说,内地的高考成绩是衡量学生学术能力的一个参考指标。对报考港大的学生来说,高考结束后,首先要面对的挑战是英语笔试。今年与高考英语试卷相比,港大的英语笔试难度更大。笔试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附有20道选择题的长篇阅读理解;第二部分是填空;第三部分是写篇500字的作文。面试对话全用英语,时间30分钟。2005年港大在某省录取的5名考生中,理科最高分是650分,最低分是620分;而理科675分的考生和633分的考生虽然进入备选,最终还是落选了。2006年该省90名笔试后的佼佼者参加了面试,而最后只有一名考生被港大录取。
  虽然港大的面试并不是单纯考查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同时考查的还有学生的个性、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虽然港大的招生只是一种模式,但是不管怎么讲,港大面试的最终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内地中学英语课程应加强口语教学,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亟待提高。特别是在全国进行英语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口语教学的重要性不容置疑。
  
  二、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曾就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问题,对本省一些地区的初中学生和部分地区的普通及重点高中的学生,以及某高校英语专业和某高校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各地中学口语教学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缺少适当的语言环境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以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同时,语言又是具有民族性的。所以,每一种语言都有它存在和使用的环境。这一环境是自然形成的,独特的。在中国,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必然缺少现实、活鲜的语言环境。这种环境一般主要是在英语课堂上才出现,而目前中学每班学生人数通常较多,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相对较少,形不成固定的语言环境。而对于英语课程来说,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倡导真实的语言运用和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证。
  
  2.忽视口语训练
  目前我国各省无论中考或高考,大多都无口试这一项,所以很多学生认为口语练习不重要,最多是朗读一下课文,然后背诵。甚至一些教师也这样认为。平时上课时,新教材中的会话练习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于把会话练习和听力材料当作阅读材料处理。只在上公开课或上面有领导听课时,教师才加上该项训练。
  
  3.学生“讲话”的信心不足
  因为缺少足量的口语练习,学生不敢张口,害怕出错;加上有时教师纠错不当,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有些同学参与活动不积极,或有顾虑,担心别的同学会说自己出风头等等。有的同学学习习惯不好,不愿开口说,久而久之,英语学习便成了“哑巴英语”。越是说不好越懒得张口,晨读时间有时比晚自习还安静。本来需要学习者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教学活动,却变成了死气沉沉的默识默记。该主要动口的学习变成了以动手为主。
  
  4.课堂内外口语活动单一
  有的教师不能有效地创造性地利用新教材。除了教材中设计的口语活动之外,他们不主动设计其他活动,学习形式单一,无法引起学生英语学习、特别是口语练习的兴趣。
  以上这些情况,城市中学普遍存在,农村中学更为严重。
  
  三、如何搞好英语口语教学
  
  1.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英语教学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教学内容;要积极利用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了创造良好语言学习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要积极配合。教师和家长要尽可能在学校课堂内外及家中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要利用电脑、电视、幻灯、录音机等现代化的设备,让学生全面接触适合他们学习的语言材料。家长要和学校配合,对孩子的英语学习起到帮助、督促的作用。家长可在孩子们学习之余,给他们播放英文版的VCD、DVD影片,让他们多听英语歌曲、观看电视英语频道的节目、收听网络或广播里纯正的英语新闻报道等等。当然良好的口语学习环境也包括教师的口语能力要强,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听到教师标准、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学校还应注意在校园和教室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英语氛围:可在校内设置英语标示语、开辟英语专栏、书写英语祝福语、设立英语角等;也可在教室里张贴英语课程表,开辟英语园地。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单独或与其他兄弟学校联合聘请外籍教师,让学生能够有机会直接与外教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2.考虑个体差异、注重学习过程、帮助树立信心
  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听说英语的信心,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英语课程教学中在进行分小组、结队活动之前,安排合作伙伴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英语知识和口语表达的程度、性别、性格等多种因素。活动期间,教师要注意观察,适时调整,以使同学之间英语口语交流能顺利进行,合作默契。在课堂口语练习中,教师要注重过程,而不要太注重结果。学生在进行口头表达时,如有表达不当之处,教师纠错要考虑学生的程度和性格。及时纠错对有的学生能起到促进作用,而有的学生则可能会影响其信心。教师最好不要打断学生的思路,影响他们本来就不太流畅的表达。纠错的方式很多,可在学生结束表达之后让同学之间纠错,也可由教师统一讲评。另外口语表达错误是学生英语能力提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应想方设法在纠错中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一个眼神的鼓励和赞许都很重要,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选择适宜的话题、丰富口语活动
  英语课堂内外练习口语话题的选择一定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内容要健康而丰富,要让同学们有话可说,乐于说话。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活动要有持续性、持久性,比如可安排学生在每节英语课头几分钟时间用英语报告国际、国内或学校的新闻,也可讲故事、表演对话等。形式也可由学生自己来选定,每周或每两周安排一次英语角活动或英语辩论,刚开始可由老师主持,随后由学生自己组织。每学期或每学年安排一次以上的英语演讲比赛或英语舞台剧表演等等。当然这些活动的设计和安排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难易程度要适中。
  
  4.改革考核形式
  目前,在英语教学中,高考这个指挥棒的作用不可低估。现在高考英语没有口语测试,听力成绩也不计入总分,因此学校的英语教学,只准备应付笔试,至于听力和口语能力,因时间不够,就无暇顾及了。虽然部分高校开始了自主招生,但他们在录取考生时,还是主要看考生的高考总成绩,至于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则很少关注。
  考试、考核需要随课改而改变,不然只会造成课改“穿新鞋,走老路”。要改变这种现状,对学生英语水平进行考核时,应增加口语项的测试,如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毕业会考和高考都可进行口语测试。这样才能引起师生对口语的重视。高校在自主招生时,可根据情况增加英语面试。即使只作为一个参考指标,相信对于英语口试教学一定会起到促进作用。
  口语测试的形式很多,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口语测试还可与听、读、写等技能结合进行。当然为了考试客观公正,口语测试最好有现场录音,一对多时要安排其他考官在旁观察。口语测试的形式也可参考IELTS和TOEFL中SPEAKING能力测试的形式。当然根据学生不同的语言阶段,口语测试的方式也应不同。
  当前,按照新课程标准改进中学英语口语教学,是一件需要综合考虑的事情。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没有足够的英语知识做基础,肯定是不行的。因此,英语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注意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口语学习和表达能力。同时,中学英语的口语教学还要注意和小学、大学阶段互相衔接。进入新一阶段时,有必要对学生前一阶段的口语水平进行测试,然后考虑差异,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 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