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关于中学外语教学中因“性”施教的研究

作者:樊习英




  尊重学习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对作为个体差异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学外语学习中性别差异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为了了解男女中学生在外语能力上是否真的存在差异,笔者对攀枝花市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下学期的期末成绩进行了抽样调查,随机抽取200名学生(男女生各一半)的英语试卷,记录并统计如下。
  
  注:α*=0.05 α**=0.01
  从试卷各题型和总的信度来看,该测试结果是可靠的。通过卡方检验,0.01  
  一、中学生性别差异与外语学习
  
  1.男女生生理差异与外语学习
  语言能力是由大脑控制的,神经生理学和解剖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的神经系统两边不对称。负责语言功能主要在左脑,即语言中枢,语言能力强的人,左脑相对比较发达。关于两性生理上的差异,黄崇岭在“性别差异与大学外语教学”中应用脑科学、神经生理学等研究成果,证明了在口头言语发展上、语言材料的视觉反应能力上、听觉反应能力上,女性均较男性有一定优势。所以笔者对此不再赘述,而是侧重从心理上和认知风格上阐述性别差异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2.男女生心理差异与外语学习
  (1)男女中学生动机和兴趣的差异较大。动机(motivation)指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冲突或企图达到的目的等,是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为了了解男女中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存在什么差异,笔者对攀枝花市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年级随机抽取120名(男女生各60名)学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见表3和表4。
  
  由表3可看出,参与问卷调查的男女中学生中,只有25%的男生喜欢外语,而女生竟占51.7%,不喜欢外语的人中,男生高达51.7%,女生只有11.7%。因此可以说,女生对外语的爱好程度远远高于男生。另据统计,喜欢外语程度和外语及格率之间相关系数r=0.76,呈高度正相关。就学生喜欢外语的原因(给出一种最直接的原因)统计如表4。由表4可见,喜欢外语的女生中,45.1%是因为“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很多女生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获取英语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使她们快乐满足,而男生中这个比例只占20.5%。因为外语“有用”或“比较有用”而喜欢外语的女生占42%,男生仅占21.4%。说明女生学习外语的远景性动机比男生强烈得多,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外语学习中女生大多比男生更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的原因。
  (2)男女生外语认知风格的差异。所谓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是指认知者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进行外语学习时,女生偏向听觉型学习,她们的听觉能力及文字阅读能力强过男生,而男生偏爱运动感知学习,喜欢游戏、角色表演。女生多属于“场依存型”外语学习者,她们对于具体部分的逻辑分析更精确。课堂回答问题时,男生多属于冲动型,他们反应及时,发言踊跃,不太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而女生多属于慎思型,她们思考、等待的时候多,但给出的答案语言表达准确,正确率高。
  
  二、性别差异对中学外语教学的启示——因“性”施教
  
  1.充分发掘女生的语言天赋
  从性别生理、心理的差异可以看出,女中学生在口头言语、对语言材料的听觉、视觉反应能力、无意识记忆、机械记忆能力、语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外语的动机和态度等方面有着男生不可比拟的优势。作为外语教师,首先应珍视女生的语言学习天赋,保持学习外语的兴趣。利用女生文字阅读优势,有计划地指导她们课外读一些适合她们的根据世界文学名著改编的简易读物,写出故事梗概及人物评论,定期组织口头交流读书心得,并把好的故事向全班介绍或推荐。这样,使她们的文字阅读能力、写作和听说能力等方面的先天优势得到较好开发。再辅之以一些激励措施,女生就会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在外语上取得好成绩。好成绩不仅能巩固她们对外语的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她们为取得更好的成绩而继续努力的动机。
  
  2.激励(to motivate)男生的成就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成就动机(accomplishment motivation)为人类所独有,它是外语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指学生试图取得好成绩的趋向。教师可利用男生好胜心强及自尊强烈的特点,鼓励他们和女生展开外语学习竞赛。引导他们正视女生语言发展的优势,坦然面对性别差异给他们带来的不利,更要引导他们积极归因:女生外语学习成绩好,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她们学习更投入,积极性更高。鼓励男生勤学苦练,取得和女生同样优秀的成绩。从前面关于动机、兴趣的问卷调查结果看出,只有31.4%的男生因为外语“有用”或“比较有用”而喜欢外语,也就是说,男生的远景性动机(long-range motivation)远不如女生强烈。因此,激发和增强远景性动机是弥补男生外语学习弱势的重要措施。根据中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利用光环效应和榜样力量,举办名人或名师讲座、学生讲演、小组讨论、家长动员等方式使学生意识到外语学习与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自身发展的密切关系,形成稳定、不易动摇的远景性动机,使其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外语学习。
  
  3.男女生优势互补,并弥补对方劣势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构建、领会和应用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为学习者提供交流互动和协商的机会,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因此任务型外语教学特别强调group work。教师在引导小组为完成任务而分工时,注意男女生优势互补,发挥他们各自外语学习风格的优势,多让男生担任逻辑分析、推理论证等任务,而多让女生完成综合概括任务,如概括文章中心,根据上下文对文章总体内容进行推测等。教师鼓励小组在合作完成任务后,每个学生就自己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体会在组内交流。这样,男生、女生可以学到对方解题的思路、方法和经验,弥补自身的弱势。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让男女生交换角色(change roles),对弱势项目进行训练,培养全面发展的学习策略。
  总之,男女中学生由于生理、心理上的差异导致了他们各自外语学习的优势和劣势,中学外语教师必须正视这种性别差异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尊重差异,因势利导,因“性”施教,开发他们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劣势,从而形成外语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双丰收局面。
  参考文献
  [1] 黄崇岭.性别差异与大学外语教学.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 王德春.社会心理语言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3] 朱曼殊.心理语言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4] 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认知心理学视角.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周刚毅.女性教育心理学.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6]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7] 张大钧.教学心理学.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8] 张丽帆.性别差异与语言学习风格比较.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1).
  (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