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学困生发展性心理辅导的实施策略

作者:陈爱忠 黄新东




   中学阶段处于人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变化时期,学困生的学业生涯和心理发展更存在着诸多困难与矛盾,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将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其行为障碍和人格缺陷。因此,对学困生实施发展性心理辅导,帮助他们不断认识自我、教育自我,使其心理潜能得到最大开发,人格得到和谐发展,生活、社会适应良好,是转化学困生的根本所在。本文结合笔者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际,就如何对学困生实施发展性心理辅导作一点探索。
  
  一、营造“人人关爱学困生”的氛围
  
  爱是陶冶学生积极情感的道德力量,关爱能给人自信和勇气,关爱更能激发人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就意味着用心去体会别人最细微的精神需要。”学困生更渴望受人尊重,更希望得到师长和同学的赏识,他们有着十分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希望与人沟通,希望与人交流。所以要让学困生在充满爱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生活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使他们的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情感智能和人际交往等方面有最大的发展。
  在校园里营造“人人关爱学困生”的氛围可从师生两方面去努力。一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注重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注重创设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如我校“德育导师制”的帮教结对活动就是新型师生关系的生动体现。全校每位老师都要负责1~2名学困生的帮教活动,对所帮教的学困生作全面的心理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教措施,并定期与学困生交流,缩短师生心理距离,使他们能亲其师,信其道,重新唤起他们对学习、生活的渴求。二是开展“手拉手,齐进步”活动。学困生易出现自我封闭和离群现象,而同伴的亲近和帮助是十分重要的“强心剂”。我校开展了“手拉手,齐进步”活动,即特意安排优等生与学困生交朋友,主动帮助学困生学习,并签定《手拉手结对协议书》,双方各自作出承诺,手拉手齐进步。这样,原本被冷落的学困生得到了同伴的重视和关爱,他们麻木的心灵开始复苏,其学习过程得到全方位的督促和帮助,学业自然会有所进步。尤其是,这种手拉手活动带来了学困生与其他同学之间亲密的友谊、合作,融洽的关系使学困生找回了那份应有的自我,应有的欢乐,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热情与学习效果。
  
  二、举办发展性心理辅导活动
  
  学业失败给学困生的成长带来了不少问题,如自卑感强,情感意志脆弱,学习过度焦虑等。对于这些问题,如果过分给予“关注”或见“症”不见“人”,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以为,心理辅导要以学困生的终身发展为价值取向,除了做好心理问题的矫治工作之外,同时还要设法增进学困生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就学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厌学等)分别对学困生进行团体和个别的心理辅导,特别是团体辅导,效果不错。如我们曾对6位学困生进行“增强自信”的团体辅导,先后进行了三个主题的辅导活动(“自卑大公开”、“抗自卑妙方”、“体验大反馈”)。在活动中先让每位学困生畅谈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苦衷,使他们第一次感到自己的状况不是独一无二的,从而减轻恐惧感、自卑感。然后大家相互倾诉烦恼,共商对策,在团体活动中充分体验感悟成长。接着,实践反馈,互相交流各自问题解决的进展情况,互相启发、互相影响,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经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这6位学困生的自卑情绪明显好转,增强了信心,学习也有了明显进步。
  在进行团体辅导的同时,还需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帮助学困生认识到自己拥有与其他同学一样的巨大潜能和不断进步的可能性,使他们深信,只要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勤奋努力、持之以恒,学习状况定会有所好转。比如,有一位同学各科成绩较差,他总认为自己不行,自卑倾向很严重,几乎丧失了上进心。我们采取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做法,帮助他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使其认识到,一个人的进步尤其需要在心理上肯定自我。同时,指导他阅读有关增强自信心的书籍,帮助他学会正面暗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各科成绩均有所进步,有个别科目成绩还达到了中上水平。
  除解决学困生已有的心理问题外,辅导的重点还应放在提高学困生的整体心理素质上来,即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学困生全面的心理素质教育,既培养其记忆力、思维力等方面的智力素质,也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积极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等方面的人格素质。通过“我的长处是什么?”“我最善于做什么?”“我还有哪些不是最好?”“我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等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助学困生正确认识自我,扬己之长,去己之短,使自己有最好的发展。不少学生经过系列心理辅导之后,整体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转变,学习兴趣浓了,自主学习热情高了,都能以较好的状态投入到生活学习中,学习成绩均有所提高。
  
  三、帮助学困生搞好学习
  
  学困生发展性心理辅导工作,并非单单以帮助学困生走出心理障碍的阴影为满足,而是应设法消除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各种因素。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学困生而言,学习成绩差是造成其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帮助学困生搞好学习,让其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是做好学困生发展性心理辅导的根本性工作。
  首先,给学困生提供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语)。成功体验是积极情绪的一个组成部分,成功能使人信心倍增,并能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这是维持和增强学习动机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学困生比一般学生更有获得成功的需求,他们不管过去和现在怎么差,但在其内心深处总有点向上的念头,如有时羡慕他人的成功,其实就是自我要求上进的心理投射。教师和家长的重要责任在于点燃其埋藏在心灵深处的希望之火,发现其潜在的能量,尽可能给他们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学困生采取分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即采取“学习要求低起点,学习进度小步子,教学活动分层次,点滴进步多表扬”的措施,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其次,帮助学困生学会学习。学困生之所以学业状况差,主要原因不是智能水平低下,而是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欠佳。古人云:“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因此,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困生发展性辅导的关键。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困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和他们一起分析学业上的得失情况,并指导其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这样让学困生既感到教师的关怀,又让学困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调整,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获得学业上的成功。
  再次,给学困生多一份特殊关照。对学困生要尽量做到“三优先”:座位优先。把学困生尽可能安排前排就坐,使其听课效果好一点;面批优先。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测试,尽可能做到面批,耐心讲解;答疑优先。鼓励学困生敢于提出问题并满腔热情地给予排忧解难,有助于学困生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提问的良好习惯。
  
  四、注重学困生的发展性评价
  
  教育评价具有甄别、选拔、激励、导向、反馈和发展功能。传统的教育评价过于注重甄别、选拔,因而产生一批又一批“失败者”。新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成功者。对学困生的发展性评价要考虑学困生的不同经验背景与特点及不同心理需要,不仅关注其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其多方面的潜能,激励其获得最大的发展。
  首先,注重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虽说学困生在学习方面较落后,但在其他方面可能有优势。因此,教师可利用学习动机迁移原理,让学困生把在其他领域的积极性迁移到学习上来。我校经常评比各方面的先进典型,如“学习标兵”、“××特长之星”、“最有上进心的同学”等,并载入《班级荣誉册》。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方面施展自己的才干,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积极性也自然调动起来了。其次,提倡评价形式多样。如将文化课测试分解成笔试、口试、研究性学习笔记、平时最好的作业等形式,并建立成长记录袋,收集学困生的成长足迹,使每位学困生都能获得满足,取得成功。再次,建立学困生进步奖。在评选优秀学生时,为鼓励学困生,特设置出一个特别奖项——芝麻花奖,奖励那些像芝麻花开节节高的进步学困生,使他们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最后,动员家长来参与学困生的评价工作。如设计学习评价反馈表,指导家长也参与学困生的评价,通过自评、教师和家长的评价,使学困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在他人的评价中进一步了解自我,从而调节自我,激发学困生扬起自信—奋斗—成功的风帆,去实现自己最有可能的发展。
  学困生是学校里的弱势群体,关爱、帮助学困生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俗话说,浇花要浇根,育人先育心,让我们一起来做好学困生的发展性心理辅导工作,使学困生振作起来,开发自身的潜力,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成为新世纪身心健康的合格公民。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