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城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

作者:荆怀福




  临床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压力是造成人们身心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教师是以灵魂塑造灵魂的职业,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其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深刻的影响。所以,近年来,教师职业压力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临床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决定心理应激与身心健康的重要中介因素之一,社会支持对心理压力起缓冲作用。作者通过对城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感受状况的调查,分析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为维护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005年8月17~18日从安阳市小学教师新教材岗位培训班中,随机抽取150名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123份,其中男性40份,女性83份。2005年10月15~16日,从安阳市中学教师岗位培训班中,随机抽取为100名中学教师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试卷86份,其中,男性33份,女性53份。2006年2月13日,从安阳师院函授生中,随机抽取12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为参照对象,收回有效问卷108份。
  
  2.方法
  采用心理压力感受问卷,评估安阳市中小学教师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该问卷在科恩和卡马克的心理压力感受调查量表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修改,由14个题目构成,按心理压力的等级记分,即“没有压力”计0分、“偶尔有点”计1分、“一般”计2分、“压力较大”计3分、“压力很大”计4分。
  采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定安阳市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的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该量表有10个项目构成,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
  
  3.统计学分析
  采用无记名测试,测试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百分数统计、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采用Excel进行卡方检验。
  
  二、结果
  
  1.城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的现状
  在209名城市中小学教师中,经测试“没有心理压力”仅有2人,占0.95%,“偶尔有点心理压力”的有20人,占8.61%,有143人有中等程度的压力,占68.42%,心理压力较大者占23.44%,压力很大者占2.39%。
  2.城市中小学教师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比较(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经CHIDIST卡方检验,城市中小学教师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
  3.城市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比较(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经CHIDIST卡方检验,城市中学与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
  
  另外,经卡方检验,城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在性别分布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城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相关分析
  经相关分析,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总分与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呈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31、-0.371、-0.276、-0.283。
  4.城市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压力影响的回归分析(见表3)
  
  由表3可见,在显著性水平确定为0.01时,自变量社会支持总分与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变量均进入回归方程。
  
  三、讨论
  
  1.城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较大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8.42%的城市中小学教师有中等程度的心理压力,有23.44%的城市中小学教师有较大和很大的心理压力,说明城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较大。
  通过调查发现,城乡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相比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城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大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究其原因,其一,可能与学生素质有关,城市的中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一方面,他们在个性方面可能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如自私、任性、孤僻、依赖、缺乏集体意识和意志薄弱等;另一方面,城市中小学生在电视与网络信息平台的影响下,他们不仅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敢于想象和创新,而且还出现了早熟现象,这都给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其二,可能与城市里的家长、学校对教师要求和期望过高有关,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这种要求和期望最主要地体现在升学率的高低上,这无形中加重了城市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其三,可能与城市生活压力有关,如人际关系、交通、经济状况、住房问题等都可能成为城市中小学教师的压力源。另外,当前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改革趋势也给城市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困惑。
  城市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城市中小学男教师与女教师之间,在心理压力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
  
  2.城市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压力有显著性影响
  将城市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评分与心理压力评分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社会支持总分及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在显著性水平确定为0.01时,社会支持总分及社会支持的三个变量(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进入回归方程。这说明社会支持程度越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越轻,即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心理压力的减压阀。
  
  四、中小学教师应对心理压力的策略
  
  1.调整人生态度
  心理压力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人们既有消极的伤害性的影响,也有积极的动力作用。当人们以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去面对心理压力事件时,心理压力就是激励人们前进的动力;当人们以消极的心态对待心理压力事件时,就会产生沉重的精神负担,重者会引起人们的身心疾病。所以,中小学教师应调节对压力事件的看法与态度,把心理压力变为人生的动力。
  
  2.放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感
  高强度的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放松是指身体或心理由紧张状态转向松弛状态的过程,当感到压力较大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的睡眠还要好。其一,进行放松训练,它有助于全身心放松,进入自我抑制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平稳呼吸;其二,通过音乐来放松,听那些优美、和谐、轻快、朴实的音乐,犹如置身于鸟语花香的大自然;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通过散步、做操、洗热水澡、与家人朋友聊天来舒缓心理的压力。
  
  3.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研究结果提示,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有效的缓解心理压力,为了减轻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非常必要。一方面,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之余走出家门,多与同学、同事、朋友、亲属等人们进行交往、交流。一方面中小学教师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人际关系的和谐不仅与交往频率有关,更与人际交往的质量有关,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做到“知人、知心”,根据他人的特点与需求,把握人际交往的量与度。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