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有效方式——混合学习

作者:杨彩菊




  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近年来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使教师的继续教育流于形式。为了改善现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要引入新的思想和理念。混合学习是目前教育技术的研究热点,它综合了传统学习和数字学习的优势。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师继续教育采用混合学习创造了条件。
  
  一、关于混合学习
  
  混合学习起源于企业培训中,是综合了传统学习和数字学习的优势的学习方式。传统学习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虽然学习者与培训者之间的互动性好,但是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数字学习则是以信息技术为媒介进行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但是互动性不强,人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失去学习兴趣。而混合学习是这两者优势的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混合学习已被证明是企业中最好的培训方式。
  对于混合学习众说纷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基本含义相同,所谓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笔者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条件,将学习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效的结合,是以最小的代价来达到学习目标和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其实施的关键是根据具体情况如何将各要素混合以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二、为什么说混合学习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学教师,而企业中的培训对象同属于在职人员,混合学习是企业培训中最好的培训方式,对教师的培训同样适用。大多数的教师都存在“工学”矛盾,并且在当今教师管理制度下,他们多是以工作为主,而将继续教育视为走过场,思想上都不重视。要使教师从思想上转变,就得让教师体会到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接受继续教育。如自定步调学习和培训者在线辅导的混合学习方式使教师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安排。
  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这些知识都不是通过短期的培训就能习得的,特别是教育科学研究、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和实践结合紧密的内容。而学习、工作和培训者辅导的混合学习方式可以使教师在实践中研究理论,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两者结合起来学习效果更好。
  我国目前采用的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有短期的传统课堂培训和长期的远程学习方式。
  限于远程学习的设计开发的代价大,多数地区仍采用短期的传统课堂培训,受益人很少。发达地区采用远程形式,虽有培训者的辅导,但是信息反馈不及时,互动不强,容易对学习丧失信心。混合学习能够将两种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在教师继续教育中采用混合学习,不但能解决教师的工学矛盾,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解决师资紧张的问题,扩大受益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三、混合学习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目前的教师继续教育在大部分地区都是不分层次、不分学科进行的;或者是按所教的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进行的。培训是五年一个周期,内容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这样的培训仍然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继续教育的内容应该根据教育的发展不断更新的。笔者认为应该在每个阶段分新任教师培训、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其中,新任教师培训为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而设置的培训;教师岗位培训为教师适应岗位要求而设置的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是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按教育教学骨干的要求和对现有骨干教师按更高标准进行的培训,三者的培训关系是螺旋式上升的。将继续教育的内容分成这三个层次,将为教师对自己准确的定位提供了依据,确定更为合理的学习目标。
  经过分析,混合学习的方式很适合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混合学习模式。混合学习在教师继续教育的应用框架如下图所示:该框架包括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混合学习的应用、考核评价四个主要部分。可见教师继续教育是个连续的过程,包括培训的内容也是在不断的加深和更新的。
  
  1.确定学习目标。教师在培训前先进行培训者制定的前提测评,根据前提测评的情况和自己的期望,制定切合实际的个人培训目标。避免了以往继续教育培训的“一刀切”现象,培训更具有针对性,为选择相应层次的培训内容提供了依据。
  2.选择相应层次的培训内容。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将分为新任教师培训、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三个层次,分别根据培训对象的初始能力开发和设计相应培训内容供学习者选择。
  新任教师的培训是为了使教师能够很快地进入到教学中去。新教师学习了基本的理论,教学实践是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的,对于独立的进行教学还需要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新任教师培训的内容就围绕如何使新教师更好更快地胜任教学。主要是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教师岗位培训为了使教师适应教学岗位。培训内容比新任教师的培训更有深度,主要包括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展,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胜任岗位的教师要具有初步的研究能力,能熟练操作教学过程。
  骨干教师培训是继续教育的最高层次,目标是培训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能灵活进行教学和独立进行教育研究,能指导和培训新教师,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论的意识和能力。这层次的培训内容一般是以隐性知识存在的,隐性知识是不容易传播的,是依靠经验的积累和反思无形中获得的。此层次的培训最有难度。
  3.混合学习的应用。混合学习的模式有多种,针对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对象,在培训中应用三种混合学习模式:技能驱动型模式、态度驱动模式和能力驱动型模式。
  技能驱动型模式是将学习者(指参加培训的教师,下同)自定步调的学习和集中面授相结合。集中面授主要是重点内容的学习,包括面授学习和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进行网络化学习。面授结束后,学习者自定步调进行细化学习,必要时可借助网络、电话等向培训者寻求帮助。此模式适合新任教师培训,将教育技能和理论的重点内容短期授完,教师在工作中自我消化,尝试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像传统培训,短期培训后,培训的内容在教学中仍然没有被运用,或者运用中遇到问题无处求教,使培训流于形式。有自定步调在线学习、短期传统学习、e-mail解疑等形式。
  态度驱动模式是指通过面对面方式把学习内容、期望等形成态度与行为,利用网络或传统的形式组织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此模式适合教师岗位培训,此阶段的学习者已经能够掌握技能和理论,培训的目标是教师能完全胜任教学。通过传统课堂的形式,将培训的目标和经过培训后的绩效告诉教师,使其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共同实践,从而获得经验和感悟。有培训班、虚拟社区、e-mail,集体备课、互评等形式。
  能力驱动模式是学习者与专家共同活动并通过在线方式进行互动以获取隐性知识,是适用于隐性知识的学习的一种混合学习模式。骨干教师培训中的很多的知识都属于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靠长期的积累和感悟不知不觉习得的,用传统培训是不可能学会的。通过在工作中对专家的观察和同专家的交流,可以是面对面或在线交流互动,从中获取隐性知识。这需要教师自身积累丰富的经验和对教学的反思。一般有研讨会、虚拟社区、电子邮件、专家观摩等。
  4.考核与评价。培训考核通过,学习者可进行更高层次的培训;否则可进行知识补习重新培训,还可以给培训者通过各种方式对培训中不足的地方提出建议,供培训者修改教学。在培训中采用了混合学习,就需要有多种的评价方式,如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自我评价等,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其中自我评价是最重要的,是教师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进行自我反思。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