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网络时代学校图书资料的科学管理

作者:曾 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计算机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信息环境已在我国初步形成,图书资料作为学校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要融入信息化网络的潮流之中,数字化、网络化与虚拟化管理已成为当前图书文献发展的主要特征。随着社会知识总量的不断膨胀,知识领域将不断扩展,知识集合将不断扩大,而学生对各类信息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加。因此,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必然要有重大的变革才能适应网络信息的发展要求。而所谓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其本质特征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各类传统介质的文献转化为数字信息,实现有效利用和共享图书资料信息资源,以减少信息资源的重复购置,增强知识资源的再造力。信息利用共享化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时空限制。网络环境的形成,对于传统图书馆的资源管理模式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对学校的图书馆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加以考虑和认真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图书资料管理模式的缺点
  
  传统的学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主要是以图书资料的保存为主,而把学生和老师的使用放在次要的位置上,从而形成了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不合理管理模式。
  1.封闭管理。由于传统的学校图书资料的管理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制约,因此形成了与社会接触面较小,一般只限定于学校内部读者的这种自我封闭式的内向型管理模式。
  2.被动服务。传统的学校图书资料管理是等客上门、馆内阅览、书刊外借,这种日复一日的借借还还的管理模式,磨灭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
  3.资料单一。在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下,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对图书馆的印象就是信息资料仅限于纸媒的图书资料,加上可提供的信息种类比较单纯,用户所需信息量不大,信息内容不够丰富就成了必然。
  4.购用脱节。学校图书资料的采购人为因素较大,所购的信息资料可能与教师的教学利用相脱节,从而降低资料利用效率,无谓浪费成本。
  总之,这种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科研管理发展的不利因素,这些都制约着图书馆本身的发展和学校教育改革的推进。学校图书馆应变革图书管理模式,转变服务观念,积极探索学校图书管理创新发展之路。
  
  二、网络化环境下图书资料的科学管理
  
  图书资料是丰富的智力沉淀和重要的信息资源,运用数字化技术贮存和传递文献信息,进一步增强学校图书资料的共享性和时效性,已成为时代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迫切要求。
  1.网络化提高了学校图书资料的流通速度,改善了流通方式。传统的学校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主要体现在图书资料的借阅上,其借阅形式常常是读者到图书馆查目录、填索书单,工作人员根据索书单取书,然后再办理借阅手续,手续十分繁琐。网络化的图书馆,其借阅是由计算机管理系统或由读者自己在计算机终端上完成,程序简便、快捷。这种借阅模式使读者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可以办理借阅手续;同时,网络化的图书馆其文献载体形式多样,电子文献将不断占领图书馆的馆藏空间,使得所谓的馆藏资源变成在空间高速运作的数据。不同的读者可在同一时空范围内浏览同一份文献;或在不同的空间浏览同一文献,或者通过下载离线阅读等等,时空将不再是限制读者获取信息的障碍。只要获准进入网络系统,即可方便地查阅、下载和重新编辑、组织文献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可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
  2.学校图书馆中数字、虚拟图书将占重要地位,从而改变了馆藏结构。传统的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主要在馆内进行,即对馆藏文献加以登记、分类、编目、排序等。但是,在网络化时代,图书馆不仅要进行馆内文献管理工作,而且要进行馆外的网上信息资源的整理工作。在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多媒体信息,它以计算机可读写介质为载体,采用海量存储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集中和分布存储,可供计算机再处理,并通过网络传输。数字图书馆结合现代网络技术,将信息资源连接到同一体系之下,或者通过检索功能,捕获网上的相关信息,将异地资源本地化。显然,馆藏概念已被网络重新定义,馆藏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虚拟化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是无处不在的虚拟图书馆,它们能迅速获取外部信息并向外界开放本地资源,读者远在千里之外打开电脑就可进入完全仿真的虚拟图书馆世界。从而形成与传统以书本为载体的文献资料完全不同的虚拟文献资料。
  3.提高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强化了同读者之间的交流。在网络环境下,随着读者的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不断增强,对一般的事实型查询和数据库的检索,读者经过培训或自学就可以完成。图书馆工作人员则应根据自己专业特长,负责某一学科领域网上资源的搜集和整理,编制出相应专业领域的主题指南,为读者提供实用的联机馆藏,丰富虚拟资料室的内容。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化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是办好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的先决因素。图书资料员除具备一定的图书管理专业知识外,必须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技能,熟悉各种电子出版物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了解网络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才能做好电子阅览室的读者服务工作。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重视网上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及反馈,并能够对读者进行利用电子信息资源能力的培训。
  4.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网络时代,信息资源已经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它提供的资源无论是其类型的多样性,还是数量的巨大性,都是传统资源所无法达到的。虚拟的信息资源是一个动态的开发过程,图书馆工作人员按照某种模式和方法上网搜寻、挖掘,发现一些学科的信息资源,通过对其分类、标引、建立索引动态链接等为用户提供查询服务。这样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把最新最全的信息传递给读者,以适应21世纪知识化、信息化的社会趋势,并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深入的筛选分析,并研究最新科研成果和学科发展方向,引导和帮助读者展开最新的学习和研究。
  5.促进了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进程。电子出版物的采集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它要求采集人员既要有明确的采集方针,又要对电子出版物本身的质量、运行的硬件环境有较系统的了解,同时也应了解读者的需求,使电子出版物与其他类型的文献之间实现内容和功能上的互补。同时,在开放电子阅览室时,必须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既对读者进入电子阅览室作出相关明确的规定,同时又要明确本室工作人员的职责,从而强化了图书馆的科学管理。
  
  三、网络时代学校图书资料管理发展方向
  
  利用图书资料室的整体化优势,进行网络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和协调,使网络的信息服务功能在图书资料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促使网络信息资源成为图书资料管理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强化网络环境下图书资料信息资源建设,实现网络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网络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与信息服务;有意识地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信息意识能力,帮助读者在网上搜索、下载和发布各种有益社会的公共信息,真正发挥网络信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普及作用;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网络化和知识信息的社会化管理,建立可靠的网络信息组织和体系,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和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和正常运作;加强同国内外学校图书资料管理部门之间的网络技术合作,学习先进的网络信息管理技术,熟悉和掌握其他部门的信息资源特点,介绍和推广自己的成功做法,吸收和借鉴其他先进经验,共同做好网络环境下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
  随着科学水平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资料管理正在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和工作人员必须更新观念,把握机遇,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孙志,贾晓斌.关于数字图书馆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冷思考.图书情报工作,2002(4).
  [2] 丁梅娟,王衍.加强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图书馆学刊,2002(2).
  [3] 吕凤霞.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图书馆建设,2002(2).
  [4] 肖巧鸿.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发展对策.图书馆学刊,2002(3).
  [5] 张淑坤.网络时代高校图书资料管理探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6] 刘广锐.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创新.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
  [7] 李捷等.高校校园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
  [8] 张慧湘.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观念功能的突破与创新.图书馆论坛,2003(3).
  (责任编辑 付一静)